感受日本(之三)

西蒙周

实事求是地说,在西蒙周51年的生涯中,日本是令我最震撼的地方!我不属精日一族,没有丝毫的哈日情结,也更不属于盲目仇日派。我只是想将在日本看到和听到的,原原本本、实事求是地写出来,至于主观上的感受感想,对与错诸位看官自然可以批评指正。

从远山处眺望富士山。

关于环境

先说一组网上查来的数据:据环境权威部门发布,日本2016年年平均PM2.5数值为:

日本全国:15.0mg/m3

东京:13.8mg/m3

北海道·东北:11.9mg/m3

关东:15.0mg/m3

中部:13.2mg/m3

东海:13.7mg/m3

近畿:14.8mg/m3

四国:17.5mg/m3

九州:17.8 mg/m3

可能大家对于这些数据难于直观理解,举例来说,深圳空气质量在中国范围内算是较好的,2017年深圳市长徐勤曾经表态说,去年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评比中,深圳排名第四,我们力争到2017年将PM2.5年均值降到30以下,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深圳有决心也有信心。

两相对比,大家可以明白,日本全境内PM2.5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我们排名第四的城市尚且很难达到年均值30以下,更遑论全国范围了。

所以,日本是个真正的山清水秀、空气通透甚至甘甜的环保国家。

初到东京拍到的夜景。

在日本的14天内,西蒙周从未看到过灰霾,任何时候抬眼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清楚视力所及的地方。看天气预报,多数地方的PM2.5竟然是个位数。也所以,酷爱摄影的我,对拍出来的照片,心中总是一份洋洋的自得。

大阪空气的通透可见一斑。

大阪空气的通透可见一斑。

有人会说日本空气好,是得益于它属于海洋性气候,一年到头海风与降雨较多。也因此,西蒙周单挑深圳这个沿海城市与日本比较。要承认的是,海洋性气候的确对日本空气质量有益处,但这不是绝对因素。事实上,工业化前期的日本,也曾饱受空气污染之苦,PM2.5更是频频爆表。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上世纪50、60和70年代,因为对能源的消耗日渐加大,随之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其它环境污染。当时的工业城市如神奈川、千叶、大阪的周边,都是黑烟滚滚,大气污染也从原来的颗粒状大气污染转变为硫磺酸化物污染,并且直至扩大到日本本州的太平洋区域。可贵的是,日本政局不管如何动荡,但历届政府对于环保治理的坚持始终如一,伴随着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以及对大气污染两个主要发生源:“固定发生源”工厂和“移动发生源”汽车多年一贯的治理,日本的空气质量才达到了如今的水平。

相比于我们国内各种大排量汽车充斥城市道路,日本街头见到的私家车几乎全是排气量660cc以下的小排量汽车。环保二字,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分量,从这些私家车的广泛使用中就可以反映出来。要使得家园空气清爽,就必须尽量少开汽车,要开也只能开小排量汽车,这些早已成为日本国民的共识。

私家车多数是小排量汽车。

日本的朋友告诉西蒙周,为鼓励员工通勤少开私家车,日本几乎所有的单位都给员工报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日本交通很贵,即使是乘坐地铁、公交大巴,一天下来的通勤费用,少则也得折合30、40元人民币。日本的士更是费用高昂,打一次的士动辄两三千日元以上。打的上下班,因此不是任何日本人的选项。同时,日本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服务十分完善。多管齐下的背景下,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选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

也所以,日本在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同时,交通拥堵要比我们好得多。对一个汽车制造王国来说,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日本人酷爱干净整洁是出了名的。走在任何一条道路上,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从来都是难见杂物,少见烟头。3月28日傍晚刚到东京,西蒙周就兴冲冲地跑到上野公园拍夜樱,其时的上野公园内,人头攒动,每一颗樱花树下,都有人坐在铺好的塑料纸上,或是举杯痛饮,或是分享食物。说实在的,这时上野公园的环境真是不忍再看,举目可见,到处都是塑料袋、啤酒罐、便当盒。第二天一大早,西蒙周再去拍晨樱,心中踌躇,担心上野公园会否及时清理。但真到了地方,却发现地上的各种杂物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垃圾集中点,里面装满各种盛有垃圾的塑料袋,公园的工作人员正在装车将其运走。显然,樱花树下聚会的人们在临走之际,都自觉收拾了地上的垃圾,并把垃圾送到了集中点。

上野公园的樱花之海。

樱花树下的浪漫时刻。

樱花树下的浪漫时刻。

人人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已是日本人的一种自觉。在京都五条川,西蒙周为抢镜头,匆忙之际将烟头随手丢到了草丛中。过了几分钟,一位日本中年女性走过来,连比划带说英语,意思是批评我不该这样做。惭愧之际,我连说sorry,并回头找出烟头,装在了口袋里。

说到此,不能不说下垃圾桶问题。日本街头,是很难随处找到垃圾桶的,这一点让我们很不习惯。日本很早就实现了垃圾分类管理,多年下来,日本国民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随身携带垃圾塑料袋,在外自己产生了垃圾,就装进塑料袋里随身携带,等寻到垃圾桶时再分类放进去;二是会将居家垃圾自觉分类放置,分类投进垃圾桶。据说,不少日本烟民还有随身携带烟灰缸的习惯,以确保不在外面乱弹烟灰、乱弃烟头。

贩卖机只接受罐瓶状垃圾。

15年前去日本时,西蒙周得知日本很多城市的地下,都有着庞大的管线输送系统,其中就有一条是专门输送垃圾的。当时,西蒙周还参观了领先世界的东京垃圾焚烧厂,参观了著名的东京湾垃圾填海工程,震惊之余,不能不感佩日本人环保方面的雄心壮志,和落实在行动上不屈不挠的坚韧。

日本的美,美在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更美在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日本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67%,完美的植被保护,是日本空气始终清新的关键基础。也所以,才有了今日闻名于世的“樱花之国”。日本的樱花树,多数树龄在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几百年。樱花怒放季节中的日本,到处可见的并不只是樱花树,也不是樱花林,而是樱花之海。行走在以夜樱出名的目黑川,真如置身于花海之中。灯光一开,树冠巨大的樱花树枝丫婆娑,花枝招展,各色樱花摇曳生姿,迷离迷幻,说如仙境并不过分。

目黑川夜樱花如梦如幻。

城崎蜿蜒壮观的海岸线。

新宿御苑,樱花盛开。

从富士吉田眺望富士山。

吉野山是日本最出名的赏樱圣地。因为前段时间气温骤升,吉野山的樱花比往年早开了约一个礼拜,西蒙周赶到时,未能看到樱花漫山遍野的盛况。可即使在花瓣分落之际,吉野山依旧美轮美奂,秀色难掩,从中不难想象樱花怒放时的壮观绮丽。吉野山的樱花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野樱花,八世纪奈良时代,一位修行僧在吉野山上开设了金峰山寺藏王堂,并指定樱花树为神木后,一千多年来,众多信徒一代又一代接力棒式地捐栽樱树,这才形成了如今“下千本”、“中千本”和“奥千本”等一目千本、山峰如被樱毯的盛景。人言“吉野归来不看樱”,西蒙周此次错过盛景,此生一定还要再来,再看樱花,并要一睹深秋季节红叶烂漫的吉野山真容!

吉野山绮丽壮观。

富士山是日本人眼中的圣山。去富士山一带观光,确实感叹这里湖光山色的纯净,感叹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我们用力过度的开发很大不同的是,富士山周围的观光小道只是石子路,风起之时,还难免会尘土飞扬。但就是这种保护性的开发,使得富士山一带至今仍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生态。最美的其实就是最自然的,就是原生态的,日本人显然深谙其道。不独富士山如此,西蒙周走过的景点,目力所及,日本人也都尽量少地采用如沥青、混凝土等当代建筑材料。

富士山纯净的湖光山色。

日本的美,确乎是美在这种始终如一的保护,不断的经营、不懈的追求中。与中国多是小区形式的住宅不同,日本人更喜欢带有小院的独栋居家房屋。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多数的居家房屋外面都极为讲究,普遍栽有经过精心修剪、造型独特的松树,不少家庭还在家院里摆放各类盆景。抬眼望去,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中,是一座座安静美丽的家园,不能说这就是世外桃源,但脑海中却总是泛起“和谐”,“居家就该如此”的字句。

富士吉田的民居。

说了这样许多日本环境之好,也要讲点缺陷。日本是私有制国家,房屋土地都属私人财产,动迁困难,政府统一规划、规模建设十分困难。因此,不少景点的开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乱和无序现象。比如富士山河口湖,美丽蜿蜒的湖岸线上,有些地方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各类小船、快艇等,这很有点煞风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