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的更迭,从现代人的眼里看有它的必然性,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却有着偶然性。如果是一个中兴时代,就不会有内部矛盾,因为人民安居乐业,能吃饱饭就不会祸起萧墙。
然而,历史到了明朝天启年间的时候,因为宦官的专权,肆意坑杀一些贤达的官员,造成了民间的一些动乱,再加上关外的清兵不断的袭扰着宁远等地,让明朝陷入了空前的内忧外患,到了崇祯皇帝登基时,虽空有一身抱负,以尧舜二帝为治国理政的目标对象,但是最终还是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是什么让他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呢?
对于崇祯皇帝,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明末最有抱负的皇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刚愎自用、性格固执的皇帝。当然,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有点性格和脾气是正常的,历史上的崇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崇祯皇帝刚即位的时候,面临着多重的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实力,因为在天启皇帝年间,朝政几乎都由魏忠贤把持,而且他自称九千岁,所以很多太监和朝臣都认他为“副皇帝”,基本上他的命令就是半个圣旨,所以即使崇祯皇帝即位了,魏忠贤依旧是他最大的障碍,所以急于除之而后快。最终在崇祯皇帝、部分文官和王承恩等人的谋划下,铲除了魏忠贤实力,从此以为整肃了朝纲,没想到让文官集团利益膨胀,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间接的滋生了更多的腐败和主和之臣。
崇祯皇帝为政期间,应该算是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之一,但是纵然他再节俭,依旧也得不到那些文官们买账,所以他就只有焦劳成疾的份。崇祯在位的17年,也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最为奇特的一朝,崇祯和众文物大臣表面上是君臣一心,其实都是在相互猜忌、利用和依靠,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就君臣一心,没有的时候就树倒猢狲散,这也就出现了旷世奇闻——崇祯帝自缢于歪脖子树上,大明王朝就这么灰飞烟灭,享国276年。
确实,先抛开利益不说,在闯王军队快要达到京畿重地的时候,众文武大臣都是多次冒死直谏,但是崇祯依然决定死守北京城,因为他寄希望于“关宁铁骑”能够挥师拱卫京城,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他在此前受离间计而杀害了袁崇焕,而“关宁铁骑”的宗师就是袁崇焕,“关宁铁骑”是“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思想的产物,袁崇焕就是这支军队的混,无论文武大臣还是“关宁铁骑”的主帅上书请求赦免都无济于事,因此这支军队和皇帝早就离心离德,再加上崇祯以陈圆圆为人质让吴三桂不开心以及关外八旗军的虎视眈眈,幻想“关宁铁骑”驰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他为什么死活不肯迁都南京,最终自缢殉国,是什么让他如此固执呢?从史书和电视剧里反复看到一个词——“面子”,即皇家的脸面,也就是深受某种帝王文化的影响。崇祯不学勾践的卧薪尝胆,反倒在国运堪忧的时候耍起了帝王威风,这难道不是在催使着大臣与他离心离德吗?
我们都知道,明朝自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唯一一个实行南北两京制度的朝代,除了北京外,南京的部班建制都是直接存在的,北京是京师要地有天子戍边之责,南京兼顾着南方数省的治理,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制度,崇祯却一心只想着守卫北京。但是即使真的迁都南京了,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古代迁都要么是中兴时代为了发展而迁都,要么是新朝初立而迁都,明朝之前南宋迁都是为了延缓金兵的进攻,退至江南一隅放弃了半壁江山,最终也传了五世九帝,享国152年。假如崇祯皇帝真的退至金陵,首先是满足了那些大臣们的上书救国的心愿,如果真的有挺身而出上战场抗敌的忠勇大臣,或许真的能够苟延一段时间,但是就崇祯年间末年,几乎都是一些利益驱使之辈,而且像袁崇焕、周延儒、杨嗣昌、吴襄等人不是被杀就是被贬,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也在关键时刻投降了清兵,让偌大的明朝没有了领兵的栋梁之才。另外,在天启至崇祯长达24年的明朝末年时间里,中华大地遍地狼烟,大明王朝在许多老百姓的眼里都不复存在,所以即使崇祯退至金陵,仅仅凭着长江天堑,也是难以阻挡大顺军或者清兵南下,所以“天若灭明,回天无力”!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部百科全书,中华文化就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中逐步的修复和完善的。读史可以明理,一个空有抱负的皇帝最终自缢而亡,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很多人都好面子,但是“面子文化”会害死普通人,也会颠覆一个国家!我们要拼的是硬实力,外表再光鲜里面没内容也是枉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