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专家:纯电动越野对油车越野是降维打击!

电动车专家:纯电动越野对油车越野是降维打击!
2024年06月15日 20:15 汽车很听话

在一篇文章《长城的今天,要怪外来的“八国联军”吗》里,提到了魏总谈论油车越野更安全,纯电车越野不安全,上坡全靠挠的言论,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不少人都认为从小就玩车的魏总是最懂车的,连我这汽车专业毕业的人也不懂。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有媒体攻击我,说我不懂汽车,我回敬他:“我的专业知识可能有些老化,但是,还是比你这样的人懂得的,多一点”的故事。本来也不想太跟这些人计较,但是你不理的话,他就认为你是看不起他,或者地域黑什么的。其实我在手机上的订阅号助手里,是看不到所谓的IP地址的;另外,还有人骂我不该精选言论放出来,我想,如果我设定成全部自动放出大家的留言的话,这留言功能很快就会被关闭,你可懂得?

此外,我一般也不会特别计较是否反对我观点的言论,但是只限于理性的讨论,不包括谩骂。端午节那天晚上,我跟朋友一起喝酒,聊嗨了,没看手机,一个看上去很懂电机的人的言论,没有及时放出来,他就骂我“狗东西”云云。我也没有计较,马上放出他所有言论,并且跟他解释:我跟朋友聊天,没看手机,稍安勿燥。

但是,就算如此,人家也还是在骂我。我觉得这样就没有沟通的必要了,就没有再理他。但是,却还有另外的人跑来骂我,说我,要我大度云云……

我并不想跟每个人讨论这些事情,我的文章是我基于事实的观点,并不能因为我是自媒体,我就得被你打了左脸给右脸,还得说你打得好,我躲开不理还不行吗?

其实大多数网友还是真讲理的,我看他们的留言,也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上面说的只是那么几位罢了,这些人总得被理一理,否则会因为太没有存在感而更加恨我的。

这篇文章,我是在请教了业内电动车专家的情况下,来讨论魏总的说法的。如果还有人不理智地谩骂我,我肯定不会再搭理。没法沟通就不要沟通好了,为啥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叫醒装睡的人?

魏总说电机上坡靠挠,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既然挠,那就是有扭矩,只是轮胎抓地力不足所致,扭矩真的不够的话,仅仅因为自重也会溜车翻车的。换上专用的越野胎再试试。看有些视频,用豹5越野爬坡,就是用的原厂胎。有些人别有用心地制造问题,在如今互联网呼唤清朗的时代,是该收敛一下了,现在各个厂家的法务都非常厉害,已经不是从前的企业公关和稀泥,不跟用户媒体死磕的年代了。

至于说电机工作特性,电车越野是不是不行,我引用专家的原话:

1、电机低速扭矩不会小,可以输出最大转矩。电机在低速下的转矩是恒定的,这个转矩就是电机的最大转矩。对于电动力总成来说,电机、减速器设计定了,在低、中转速最大转矩都是恒定的。

2、关于散热问题不用担心,我们有行业最先进的分区冷却油冷电驱技术,加上高耐SiC碳化硅模块技术,整个电驱性能非常强、温控也是我们的强项,不要用燃油的思维来对标电车企业在电动化进程的技术实力和技术研究深度。

3、如果硬要钻牛角尖说发热,AT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在车轮堵转的时候在搅油,还是会发热,油温上来就会限扭,就需要通过热管理尽量降低风险(电机热管理这方面的研究更极致)。

4、电机扭矩非常大,能力是有冗余的(甚至可以说是能力过剩,燃油逻辑是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都有物理限制,电驱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燃油机构还在被动感知,反馈决策,执行件缓慢做功过程中,电机毫秒级的极速响应、精准调节已经行云流水完成整个过程,顺利脱困/越障感觉很丝滑,而且还有极致效率控制优势。

5、每个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脱离用户实际的用车全场景,只讨论某一个点是不够全面的,需要有全域大局观。

6、我们鼓励行业技术百花齐放,共同促进技术发展,给用户更好的用车体验。至于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交给市场决定,市场产品的选择权可以交给用户。

其实,你说魏总不懂车,我肯定不相信。但是魏总为什么这样说,也许他就是想要突出燃油越野的优点,也许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是,正如上面电动专家说的那样:“每个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脱离用户实际的用车全场景,只讨论某一个点是不够全面的,需要有全域大局观”。

也许,就跟要求“油电同权”一样,他们都有背后的诉求,但更多人是愿意把水搅混的:毕竟大多数消费者跟厂家信息不对称,而且许多车迷、粉丝也愿意听自己的车神说出这样的话,对于他们肯定是非常受用的。

就电动越野与燃油越野的话题讨论,到此为止。以后不会再写相关的文章,更不会回应那些挑衅。实在看不过眼的谩骂我有权力删除,不可理喻的人,我有权力拉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