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算是让他玩“明白”了!贾博士只纵横车圈可惜了

新闻算是让他玩“明白”了!贾博士只纵横车圈可惜了
2024年06月24日 18:21 汽车很听话

我一直觉得,做新闻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虽然有教新闻的老教授感叹:新闻无学,但他的意思并不是说谁都可以做新闻,而是说,做新闻不是做表面,不是浮皮潦草就可以做的,是需要透过新闻表面,去深层调研真件真相才成的。如此说新闻不必专门去学,各行各业都认真学习,不懂就问,力争拿到最接近事实真相的报告,才是他的真实意思。

从业汽车新闻二十四年,我是深深体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从来不敢妄下结论,从来都是最认真地追查真相,哪怕被全体网友网暴,哪怕被媒体同行讽刺为“洗地”,哪怕厂家为了息事宁人不敢说出真象,我从来就没有退缩过。哪怕速腾车主发短信威胁我,要撞死我,哪怕他们二十四小时打爆我电话,不能开机,我也没有退缩半步。

无它,职业道德、良心在先。

所以,你们该知道我们这个行业多么危险了吧?

如今呢,面对新从业的媒体人员,我有许多感悟想跟大家分享。

如今汽车新闻行业比起前二十年,真是太难了。

一是获取信息难,你得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深入到一线,才能不被纷杂的信息所烦扰;二是技能学习难,哪怕我是学汽车专业出身,算是理工女,做这行也有二十四年了,面对现如今日新月异的技术,也经常感觉力不从心,要请教各种专家;三是这个行业极其危险,你要务实求真,就很难不得罪人。在过去和现在,我就一直遭遇各种人的谩骂,不是说我为合资为国际厂商站台,就是批我是老粉红。是的,他们都怕骂我是小粉红便宜了我。

前些年,我被网暴得一度整晚整晚睡不着觉,问自己这么苦究竟是为什么,一度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值得。但是,我越不过我对真相追求的本心,越不过职业道德的约束,我只能硬挺。

可气的是这些厂家都想和气生财,都是让着人家,我调查出的真相,他们都不肯讲出来,唯恐伤了消费者的心。

现在的我呢,主打的就是心态好,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但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难,也有一些人混得轻松加愉快,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贾博士。

贾博士是江苏人,头衔很多,中文系本硕,新闻学博士。如今是《汽车商业评论》的总编辑、轩辕之学(从前叫轩辕大学)的校长,够牛吧,也是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发起人之一。

最近,贾博士就在这个论坛上提出了著名的“车圈内卷六大怪象”,痛批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引起了诸多网友的热议,也被各大车企各种追捧。

看得我非常羡慕,要不说人跟人差别大呢,同样是做新闻,人家能做成各大车企的座上宾,我就只能靠着点滴露水存活。

我们来看一看贾博士讲的“六大怪”,特别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夸他是直击行业痛点。国内新能源车这么“嚣张”,如今业内人士都看不下去了,终于有人出来“主持公道”了。他是句句不提“比亚迪“三个字,但通篇又疑似“抹黑”比亚迪。新闻算是让他玩“明白”了!贾博士只纵横车圈可惜了了,他更应该去美丽国,保证拜登都得拜他为师,美丽国再也不会闹出那么多圆不了的谎话。

贾博士表示,卷成本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看到这个结论我觉得严重颠覆我的认知。比亚迪自研、自产的DM-i系统,因为规模化和原材料价格下降,车价从10.58万降到了7.98万,这是靠偷工减料、造假售假?难道几百万的消费者都被骗了?到底有没有偷工减料,大家可以看看懂车帝6月21号的《一拆到底》,把秦L银河L6完全拆解后的对比一目了然。或者说在贾博士的认知中,降成本就只有偷工减料这一条路可走?不懂汽车技术并不羞耻,羞耻的是不懂装懂,可怕的是故意玩文字游戏,指鹿为马。

另外,据有心人考证:从“轩辕大学”到“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再到“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同样是贾一个人就完成了整个“生态”的“闭环”。不得不说,这招高,实在是高。

贾博士又提到国内车企卷技术,就是“哄骗供应商,抄袭技术”,关键如今销量排前几的几家,不是“技术宅”就是“理工男”,技术都是他们先做出来的,抄袭谁了?或者说能够抄袭谁?

至于说卷资金是拖欠货款,用代币,这个话说起来可能涉及严重的违法问题,不知道贾博士从哪得到的信息,起码如今被骂卷的几家车企是没有的,但不知与贾博士亲近的车企,有没有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说卷用户靠连蒙带骗,是是是,消费者都是眼瞎,就您聪明。人家几百万辆新能源车都是靠信息不对称卖出去的,买到的人还不断给周围人推荐,都是猪油蒙了心。

还有说卷关系靠“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靠混淆视听、水军盛行”。不知道几家民营企业,到底靠什么比国企、央企的关系还硬,比国企、央企更有舆论权。若说起“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靠混淆视听”,我不知道除了贾博士,汽车媒体圈谁还能有这本事。

不得不说,贾博士的中文功底确实深厚,这“六大怪”确实一般人来不了。有内容有情绪,还有一颗对中国汽车产业“谆谆告诫”的心。但问题是您在发言之前,好歹了解了解当前的汽车行业呀,好歹了解了解如今新能源汽车因何而崛起,是国家战略的意志,加上无数汽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您几句话就能抹杀的。更不是您因为个人恩怨带节奏,就能把水彻底搅混的。

表面看来,吃亏的是被忽悠的企业,实际上来说,吃亏的是消费者,更吃亏的,是国家的经济。要知道,中国汽车业好不容易换道超车,成为国家经济第一支柱。贾博士这样做,肯定不会是出于无知,要知道,汽车新闻圈博士一共也就两三个。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相信贾博士是没有恶意的,他是想“为民请命”,就像8年前太原某出租司机因病猝死,贾博士就第一时间“义愤填膺”地站了出来,完全不取证,就在其朋友圈配上电车自燃的图,说这名司机是被电死的,随后被网媒转载迅速发酵,一时间关于“比亚迪电死人”的新闻传得到处都是。也不知道这新闻博士是咋考取的,咱得好好地反思一下:人家并不取证就开始公然发朋友圈,咱咋就非要取得真相被网暴呢!

当比亚迪法务部门介入,向《汽车商业评论》追究法律责任。贾博士倒是转变得很丝滑,很快就在自家的《汽车商业评论》上发布了致歉声明,态度也算诚恳,就不实信息给比亚迪致歉。

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也是嫩,估计也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就这样放过了贾博士。要是按照现在特斯拉们的力度,这件事没有500万怕是过不去。

可惜的是比亚迪的宽容并没有得到贾博士的认可,反倒是在自己的《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上,连出7篇批评比亚迪的文章,文风与今天的“六大怪“一个模子。此后,其主导的多轮“轩辕奖”评选中,也都没有出现比亚迪车型的半个身影。

管你是销量冠军还是性能王者,管你是新一代混动技术的开创者,还是改变了大家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认知,管你是把合资车的价格打下来了,还是在百万级的市场突围了。只要来了我的“轩辕奖”,那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反正贾博士这里,比亚迪就没拿到任何一个奖项,有意思极了。不过呢,比亚迪似乎也没有在乎过他的这个巨伟大的轩辕奖。如果不是这次他这样阴阳人家,估计都会忘了这个汽车圈的贾博士。

不光在汽车评论界混得风生水起,人家贾博士还更进一步,办起了“轩辕大学”,自我定义是“以成就新汽车人为宗旨”,主要是给各大公司关键岗位的高管做培训,收近10万元/年的“学费”。虽然这个所谓的大学曾被八部委严查痛批,但人家确实还活得好好的,能力不容小觑。

是不是因为对比亚迪不爽,就忽悠其它车企在燃油技术上下大本钱?3.0T发动机,9AT固然很牛,但是在插混时代时,阿特金森发动机和电机的共同加持下,还有什么价值?!把人家的腿忽悠瘸了,你好卖你的拐呗!如今怕这些企业醒悟过来,就敢紧抛出‘’六大怪“,忽悠,继续忽悠。我就不信他们没有醒悟的那一天!但是这一天好遥远似的。

要不说人家厉害呢,同样是做汽车评论,我们想见一面车企高管的面都很难,前几天我还写了之前被珠三角某车企高管当众给难堪的事。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一没有博士文凭,二没有“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靠混淆视听“的本事,只能感慨一句,“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

但贾博士的段位可不一样,人家摇身一变,成了这些眼高于顶的企业高管的老师。只是不知道这高昂的学费,到底教了哪些东西,车企学了到底是正面的进步,还是负面的影响。抑或如此高昂的学费,整个收取和服务的过程,是否完全经得起调查。

当然了,能够从商业评论的媒体,办起自家的“大学“,办起汽车奖项评选,再办起蓝皮书论坛,贾博士的能力毋庸置疑,确实做到了在这个行业的左右逢源。只是不知道每年花大价钱力捧他的这些车企,有没有在营销上学到点真本领。如果起到的宣传效果适得其反,那这些车企该反思一下了。不过不反思也没有关系,人都是撞南墙撞回的,而不是道理讲回的。

大的营销道理我也不懂,我的身份一直只是汽车理工女,从工程师,到记者、评论员,到如今的自媒体创作者,我没有那么高屋建瓴的能力,但看到这么多的车企大笔投入给“轩辕奖”“轩辕大学”,结果口碑却越来越差,甚至他请来的专家,也是跟他的“六大怪“公然唱反调的地步,是否要反思下,或许这个老师其实没那么专业。

他教的不是《九阴真经》,而是《葵花宝典》。

我们细看一下汽车蓝皮书论坛其他大佬的发言,为什么人家这些高管、合伙人谈的就是国产车的崛起,要成为最核心的零部件供应商,要提升充放电技术,要相信长期科技发展和钻研的力量。好笑不?有朋友说,“这些人这样发言,明年贾博士还会请他们吗”?我认为是会的,他需要这些专家来捧场,哪怕是唱反调,更显他大度嘛。

面对这种种怪现象,我还是想说一句,新闻人还是要求真务实。没有人能全知全能。既然咱不懂技术,那就切记不懂的事不要瞎说。尤其是现在舆论环境越来越紧张,再来一出8年前的那桩子事,碰到的又是个狠角色的话,可能就很难收场了。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滚滚浪潮谁也无法阻挡。贾博士的语言艺术我学不会,也不想学,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多一点真的东西。因为消费者都看着,他们很容易被煽动、被误导,然后会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给这个骗他们、误导他们的品牌负向的评价。想坚持长期主义的车企,一定要看清了。

活到了知天命之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事,不要见得太多!无论多么会玩文字游戏,无论多么会”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靠混淆视听“,做人,总是第一位的。

与各位共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