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粉们,两田粉们,别吵啦,迪子家的DM-i技术可没有抄谁的

祺粉们,两田粉们,别吵啦,迪子家的DM-i技术可没有抄谁的
2024年06月27日 15:48 汽车很听话

前阵子,我们写了比亚迪的“大油箱”争议,捎带着介绍了一下DM5.0的优势。没承想刺激到了不少人,跳出来说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是“抄”别家的。至于到底是“抄”谁的,这些人倒是众口纷纭,有说是“抄”丰田的,有说是“抄”本田的,甚至有说是“抄”广汽的。

各家的粉都言之凿凿,看出来都认为自己家的技术最牛,哪怕是说假话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

其实这里的“粉”没有贬低的意思,更是同“水军”云泥之别!粉们都是因为车企技术而迷上了车企,多数都是车主,而且很懂自己家的车的技术,比起一些所谓的媒体都更懂技术,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而“水军”就算了,那就是不入流的下作手段的人,有的甚至就是些机器人。

迪子到底有没有“抄”谁的

咱们继续说混动技术。迪子家的混动现在红得不行不行的,那么他家的混动技术是如何起源的?难道真是祺粉们说的那样,“抄”广汽了?

首先肯定,这样的说法是不通的。前不久,吉利与威马对簿公堂最后胜诉,特斯拉也几度状告小鹏汽车的员工,都是因为技术问题。所以,如果DM-i这样大火到影响全球混动格局的技术,如果是“抄”的,被抄者岂不得跳起来闹得天翻地覆?

所以,迪子家的技术肯定没有抄谁的,不论祺粉咋说也没用。

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究竟来源于哪里?

那么,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究竟来源于哪里?混动技术是怎样一个发展的历程?本着新闻人求真务实的态度,与大家一起聊聊。

Alex Severinsky想出了并注册了一堆各种混动专利

1978年,一位名叫Alex Severinsky的前苏联乌克兰人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到了美国。但他去得不是时候,在他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直接从每桶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严重影响了Alex Severinsky的生活质量。结果这位无线电博士灵机一动,想出了一大堆降低如何降低油耗的方法。

要不说理工科的博士就是聪明呢,尽管并不是汽车行业从业者,Alex Severinsky依然将单电机混动、双电机混动、多电机混动以及齿轮组混动等一系列的构型都申请了专利。

鲍勃·滕普林和Ted Louckes加入Paice公司,并将“专利”发扬光大

1992年,Alex Severinsky创立了Paice公司,他还拉来了两位非常“靠谱”的小伙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凯迪拉克首席工程师鲍勃·滕普林,以及原通用汽车资深经理人Ted Louckes。有了这两位大佬的加持,Paice公司的技术能力大增,他们要开始大力研发混动技术了吗?当然不是,实际上这群人开始精心编织专利网,给各大汽车公司挖坑。

丰田吃了大亏,钞能力巨大得到和解

1997年,丰田推出了首款混动车型普锐斯。这款车型于2000年被引入美国,立马取得了不错的口碑。2004年丰田推出了第二代普锐斯,驾驶体验和省油效果都广受好评。这个时候Paice公司就坐不住了,一纸诉状把丰田告上了法庭。丰田非常无辜呀,我吭哧吭哧研发技术,好不容易打通了关键性的技术环节,怎么就侵权了呢?

但从结果来看,法院判定丰田THS系统并没有绕过Paice公司的专利保护范围。

之后两边又拉锯了好几年,结果2010年突然和解了,双方一致认为,丰田的混动是自研的,并不侵权。当然了,大家都知道是“钞能力”起了作用。再之后几年,现代、通用、福特、大众等等,都被Paice公司告了个遍。所以非要说混动技术是谁发明了,应该就是这个Paice公司。但严格来说这是一家专利流氓公司,你非要说他对混动技术的发展有多大贡献,个人觉得应该是负影响。他只是把所有的“混动”技术都悄悄去申请了专利,然后躺在“专利”上不睡觉,看着一个又一个人“倒也”,“倒也”。

丰田因为精加工能力雄霸混动老大许多年

但是大家都知道,专利是有保护期的,过了保护期,流氓再有文化也没有用。于是大家都开始闷头在混动上研发。

2010年之前,各大车企的混动技术进行了多轮大战,方案都很接近,就是发动机和电机连接到行星齿轮机构,通过这个机构的分配,决定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油电混用。丰田是最后的胜利者,只是因为它的精加工能力更强,日本人抠细节的能力也没得说。那时候也产生了一种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另一种是其他。

本田多用电的混动越过了丰田

那混动大结局了吗?当然没有。丰田没有嚣张几年,2013年,本田的i-MMD系统就出来了。这套系统摒弃了行星齿轮组,简化了发动机的角色。市区绝大多数工况都采用电驱动,发动机则在高效区间发电。而到了电机效率低的高速路况,则会让发动机介入直驱。本田这套系统,主打的就是简单,通过多用电的方式实现了省油。但真要说到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在Paice公司的“专利库”里面。

2013年—2019年,其实丰田的混动地位已经动摇了。虽然还是混动销量王,但在一些细分市场已经压不住本田。比如在中国市场,混动雅阁的销量就一度超过混动凯美瑞。电混的优势,就在于控制逻辑简单,起步加速性能好,绝对平顺,并且省油效果并不比丰田的方案差。如果纯从技术的角度考量,其实丰田混动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比亚迪因为三电技术锁定金字塔塔尖

再之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了,202012月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发布,堪称电混技术的集大成者。一战成王,自此封神。

其实本田i-MMD的成功,也得益于当时的电机小型化,混动车可以放入更大的电机,这也是实现电混的前提。

而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又在金字塔塔尖级别,它来做这套系统自然是事半功倍。更关键的一点,还是价格。10万出头的秦PLUS DM-i,亏电油耗做到了3.8L/100km,同时0-100km/h加速做到了7.9秒。油耗无敌手,性能在同级精英级别,还可插电,价格还比日系混动便宜了30%,直接统治了市场。

今年DM5.0发布,一战成王,自此封神

今年DM5.0发布,比亚迪更进了一步。其实还是因为这两年的市场成功,让比亚迪有了更多的精力把技术做到极致。比如混动发动机效率提升到46.06%,控制细节更加精进。在车重增加了几百公斤(车身尺寸加大、电池加大、换独立后悬架)的情况下,性能维持不变,油耗做到了2.9L/100km。至此,在家用代步车这一领域,再也没有车企能与比亚迪面对面竞争。

至于到底是谁抄谁,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混动技术的发展其实是与电动化技术发展同频的,为什么丰田混动能称霸十多年?因为它的细节把控足够好,精密齿轮制造技术也领先,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就是最优解。为什么本田能够反超呢?其实也得益于电池、电机技术的突破。而比亚迪能够“秦王扫六合”,也是因为它的电动化技术最强。

大家都有贡献,但都不及比亚迪把价格打了下来贡献大

如果非要“论功行赏”,个人觉得丰田也好,本田也好,比亚迪也好,都比前苏联的那个专利流氓更加重要,毕竟实打实做事总是最难的。

丰田的最大贡献,在于让大家意识到了混动这项技术好用;本田最大的贡献,在于告诉了大家电驱为主的混动更有优势,驾驶体验更好,省油也不差;至于比亚迪,它不仅仅是混动技术上的集大成者,还真正把混动车的价格打了下来,不让两田继续割韭菜,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混动车,而且如今已经有了彻底取代普通燃油车的“王者之相”。

其他的,比如日产改进了增程技术,理想把增程技术发扬光大,我同样觉得功劳非常大。长城的Hi4引入了两驱当四驱用的概念,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当然了,诸如广汽这样明明对于混动这个行业贡献渺渺,既没有太好的市场表现,也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创举,人家自己也没有说什么,粉丝还跳出来说别人抄它的,这变粉得有得过了,护犊子护过了。

能够让消费者受益的技术才是最好的,大家觉得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