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底哪些辐射致癌?

生活中,到底哪些辐射致癌?
2024年06月15日 09:43 头条新闻

来源:菠萝因子(癌症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

(一)

说起致癌风险,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辐射。以前的切尔诺贝利,最近的日本,每次核电站事故都加深了大家对辐射的恐惧。

生活中也有很多怕的东西。有人怕微波炉,所以坚决不用,有人担心 手机基站,听说 5G信号更强,就更担心了,还找到了证据。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5G是否致癌,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会清楚。如果没时间细读的,可以直接划到最后一段找答案。

(二)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辐射,也叫“电磁辐射”。早上起来,窗外照进来的第一缕阳光就含有紫外线,属于电磁辐射;而每天用的手机,热饭用的微波炉,楼外面的高压电线等等,也都会带来不同的辐射。

这么多的各类辐射,到底哪些会致癌,哪些又其实是无害的呢?

首先,大家身边的绝大多数辐射,包括“微波炉”、“手机基站”、“Wi-Fi”等,并没有证据显示有致癌风险,大家尽可放心。

但为什么大家总听到这些呢?

靠的是那些“全职传播伪科学”的商人们,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了大量伪科学营销文,流毒甚广。

最喜欢传播各种伪科学谣言的有两类人:

第一类,是靠伪科学文章的流量挣广告费的。文章真假不重要,关键是最耸人听闻,让大家产生恐惧,然后转发到各个群,提高流量。

大家看看自己读过的文章,是不是多是带着下面这些“关键词”的“恐吓式”标题?

第二类,是卖各种“防辐射”产品的人。对他们而言,大家对辐射越恐惧,越可能买他们的产品。防辐射帽子、防辐射衣服、防辐射窗帘……最火的好像是防辐射的盆栽,销量惊人。

我始终无法理解仙人球为什么能防辐射,是因为身上的刺长得像避雷针么?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卖得最好的,还得数防辐射孕妇服。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营销噱头之一。

即使央视都多次辟谣了,很多人还是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成功交纳智商税。

图片来自网络

(三)

辐射,听起来很恐怖,但其实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冬天,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是辐射的功劳。

其实,任何有温度的物体,都是辐射源。我们每个人都会发出辐射,你家的猫狗也会发出辐射。只不过这么弱的辐射,根本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

绝大多数辐射其实并不伤害人体,不需要担心。真正有致癌风险的,是一类特别的辐射,叫“电离辐射”。

根据能量高低,辐射可以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可以直接破坏DNA,造成基因突变,因此是致癌风险,而非电离辐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坏DNA,因此理论上没有致癌风险。

所以,要知道一种辐射有没有害,是否致癌,首先就要判断它到底是不是电离辐射。

大家猜猜,手机、微波炉、Wi-Fi,哪种属于电离辐射?

答案很简单,一个都没有!

图片来自网络

它们都不属于电离辐射,而且科学家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结论都很明确,接触这些辐射,并不会增加患癌概率。

(四)

手机值得单独说一下,因为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早上第一眼,晚上最后一眼,不再是身边人,而是手机。

2011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电磁辐射(手机信号)归到了“可能致癌物”一类,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网上一些文章都说,长期打手机可能引发脑瘤。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没啥,不用恐慌。

首先,“可能致癌物”并不代表它致癌,其实准确意思是“有人说它可能致癌,但目前还证明不了,继续关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可能致癌物”里包罗万象,甚至还有咖啡。

手机咋就落入“可能致癌物”的坑里了呢?主要是因为瑞典的一项研究:如果每天用手机通话超过半小时,坚持10年以上,那这个人比不用手机的人得神经胶质瘤(脑瘤的一个亚种)的概率稍高一点(从0.005%增高到0.016%)。

科学界对这个研究,其实有很多争议,主要是因为它试验设计不严谨。比如,它的数据来源并非客观记录,而是靠每个人自己填表汇报。但问题是,大家真能准确记得自己过去10年每天用多久手机么?

虽然很多科学家不买账,但毕竟论文放在那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为了保险,就给手机安了个“可能致癌物”的头衔,意思就说:“等以后有了更多数据再说吧。”

我个人不相信手机能带来脑瘤。除了手机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数据支持,那就是在过去 20 年,全世界手机持有数量翻了几千倍,但脑瘤患者人数却一直没有显著变化。

如果手机辐射真的致癌,难道不应该看到脑瘤逐年增加么?

因此,从理论到现实,目前都没有什么科学证据支持使用手机会致癌,大家不用过度紧张。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确实有上万人因为手机而去世!但不是因为癌症,而是因为有人开车的时候玩手机,害人害己。

(五)

说了半天,到底生活中哪些辐射是电离辐射,真正可能致癌呢?

首先,核辐射肯定是危险的。日本二战时核弹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

但大家通常接触不到核弹或者核废料,真正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电离辐射包含下面几类:

阳光中的紫外线

皮肤癌是欧美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仅仅美国,每年就有超过300万人被诊断为各种皮肤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酷爱日光浴。紫外线属于电离辐射,长期暴晒,会显著增加皮肤癌风险。大家如果常去阳光强烈的海边或高原,一定要注意保护。

天然放射元素

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于石头、土壤和空气中,家里如果装修用了天然石料,一定要看一下检测报告。比如氡气,一种无色无味但具有放射性的气体,特别容易在密闭地下室聚集。它是美国肺癌发病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吸烟。因此,房间通风很重要。在中国,房子多为高层,所以氡气富集相对较少,但有钱住别墅的同学们记得检测一下。(延伸阅读:氡温泉养生?氡可是一级致癌物!

医用辐射

X光,CT、PET、放疗等,都属于电离辐射。每次用的辐射量很有限,如果生病了,需要检查或治疗,该用还得用,因为利大于弊。但健康人体检的时候,做这类检查一定要谨慎,儿童也要尽量少用。最近有些机构在推广PET-CT做体检,我是强烈不推荐。对了,磁共振和B超都不属于电离辐射,可以放心做。(延伸阅读:PET-CT、癌症标记物...这些高大上防癌体检要做吗?

图片来自网络

总而言之,我们身边充满了辐射,但绝大多数是无害的非电离辐射。

大家不用谈辐射色变,只要规避真正有风险的电离辐射就好,比如涂好防晒霜,注意室内通风,避免接受过度放射性体检等,就没啥好特别担心的,也不要花冤枉钱。

对了,5G网络也属于非电离辐射。前面截图那个人看到树叶变黄掉下来,是因为那会儿是 10 月份, 秋天到了。

参考文献:

1. Video Display Terminals and the Risk ofSpontaneous Abortion. N Engl J Med 1991; 324:727-733

2.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radiation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ain.htm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