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翼,精神之擎:托举万亿低空经济腾飞

文化之翼,精神之擎:托举万亿低空经济腾飞
2025年01月14日 09:09 航空之家AviationHome

乔善勋/文

近日观看郑强教授的演讲,深受启发。郑教授以程开甲院士的事迹为引,阐述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指出“我们物质极大丰富,但内心却日益空虚,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太需要精神的滋养。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用物质去诱惑后代,而是用文化和精神去充实他们的内心。”这段话引发了我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思考:正如民族的复兴需要精神的支撑,万亿级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航空文化的普及和航空精神的弘扬。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其发展并非仅靠技术和资本的驱动,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

一、普及航空文化,筑牢发展根基

航空文化的普及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它能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提升公众认知,消除认知壁垒: 低空经济对大众而言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通过科普展览、航空主题活动、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低空经济的内涵、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有助于消除公众的误解和疑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例如,让大众了解无人机在物流、农业、测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新兴业态的巨大潜力。

图、林德伯格夫妇和“天狼星”号水上飞机

1931年,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与妻子安妮·莫罗驾驶定制的“天狼星”号水上飞机,进行了一次从华盛顿特区经加拿大、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和日本飞往中国的长途飞行,旨在为泛美航空公司寻找一条通往亚洲的商业航线。这次飞行并非为了打破纪录或追求商业利益,而是一次纯粹的探险,旨在探索北方航线的可行性。

旅途中,他们面临了诸多挑战:从改装飞机、准备物资,到应对恶劣天气、寻找补给点,再到克服技术难题和突发状况。例如,他们将飞机改装成水上飞机以适应北方的水域环境,携带了包括橡皮艇、电加热飞行服等重要装备,安妮还学习了摩尔斯电码、导航和无线电操作。他们沿途拜访了哈德逊湾公司的贸易站、爱斯基摩人部落,甚至在补给船延误的情况下,计算燃油量冒险飞行。在日本,他们遭遇了大雾,安妮的无线电技能帮助他们成功着陆。

图、林德伯格在南京

在中国,他们参与了长江洪灾的救援工作,但不幸的是,“天狼星”号在一次意外中严重受损,结束了他们的航程。尽管最终泛美航空选择了穿越太平洋的航线,但林德伯格夫妇的这次探险,不仅为航空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向公众展示了航空的无限可能,激发了人们对飞行的热情,为日后航空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探险也体现了早期航空先驱者们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航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筑牢航空业发展的根基。

图、林德伯格航拍的洪水受灾照片

培养潜在用户,激发市场活力: 普及航空文化能够激发公众对航空领域的兴趣,培养潜在的消费者和从业者,为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例如,通过航空模型制作、飞行模拟体验等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对航空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美国航空发展的早期,尤其是在一战以及随后的二三十年代,涌现了一股名为“航空意识”的文化浪潮,有力地推动了航空文化的普及,并为航空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卡尔布雷斯·佩里·罗杰斯、贝西·科尔曼、查尔斯·林德伯格、吉米·杜立特等先驱飞行员的卓越飞行,将飞机从一种新奇事物转变为商业工具、战争武器和观赏对象,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航空的热情。

这场“航空意识”运动旨在让美国人意识到飞机及其即将带来的新航空时代,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飞行员们不断突破飞行记录,成为广播和电影新闻片中的英雄人物;热爱航空的公众购买受流线型设计影响的家居用品,给孩子购买航空玩具,并制作他们喜爱的飞机模型。

其中,制作模型飞机在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它不仅培养了年轻人的“航空意识”,更在分享航空乐趣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工艺技能和创造力。此外,科幻小说和电影等大众媒体也积极描绘太空旅行的可能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航空和太空的想象力。甚至连工业设计师也从飞机的流线型外观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铁路机车、汽车、建筑、电器和家居用品的设计中,使得航空元素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场“航空意识”运动有效地普及了航空文化,培养了潜在的航空爱好者和从业者,为未来的航空业,包括今天的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和市场基础。

促进社会接受,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低空飞行活动的增加可能会对环境、安全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普及航空文化,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公众理解和接受低空经济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抵触情绪,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二、弘扬航空精神,凝聚发展动力

航空精神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它能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安全至上,构筑安全屏障: 航空业对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安全至上”是航空精神的核心。弘扬航空精神,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能够有效减少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运行,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

现代动力飞行时代初期,航空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早期的飞行条件非常困难,导航设备简陋,飞行员只能依靠磁罗盘和地面标志进行导航,低能见度和夜间飞行更是危险重重,致命事故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安全性,一些机场开始提供基于视觉信号的早期空中交通管制(ATC),管制员通过挥舞旗帜与飞行员沟通。随着航空旅行的增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促使行业领袖们呼吁联邦政府采取行动,改善和维持安全标准。

1926年,《航空商务法》应运而生,责成商务部长负责航空监管,包括颁布和执行空中交通规则、为飞行员颁发执照、认证飞机等。然而,一些备受瞩目的事故,如1931年克努特·罗克尼遇难的空难和1935年参议员布朗森·卡廷丧生的空难,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加强航空安全监管的呼声。为了进一步加强航空安全,1938年成立了独立的民用航空局(CAA),负责事故调查和提出预防措施。此后,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商用喷气式飞机的出现,空域交通量急剧增加,1956年发生的大峡谷空难更是凸显了空中相撞的巨大风险。这一系列事件最终促使美国于1958年成立了独立的联邦航空局(FAA),专门负责民航安全,并逐渐承担起包括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员和飞机认证、安全执法等重要职责。

此后,FAA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组织架构调整,例如推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应对劫机事件、制定飞机噪音标准、实施NextGen计划等,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致力于构建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航空运输系统。这段历史充分说明了安全在航空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以及通过不断的立法、监管和技术进步来构筑安全屏障的必要性,这也为我们今天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精益求精,铸就卓越品质: 航空业的技术和管理都非常复杂和精密,需要从业者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航空精神,追求卓越和完美,能够不断提升低空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推动低空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团队协作,凝聚强大合力: 航空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效协作。弘扬航空精神,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促进低空经济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形成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勇于探索,驱动创新发展: 航空业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弘扬航空精神,鼓励创新和突破,能够推动低空经济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无限可能。

在航空发展早期,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先驱者,他们为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实现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余年间,全球掀起了一股航空热潮。

飞行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了公众对飞行的热情,那些挑战更高、更快、更远的飞行员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这其中,既有出身贵族的朗贝尔伯爵、实业家C.S. 劳斯,也有在巴黎贫民窟长大的赛车手朱尔斯·韦德里纳斯,更有像哈丽特·奎姆比这样打破性别壁垒的女性飞行员。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尝试,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例如,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1907年成立了航空实验协会(AEA),推动了早期航空技术的进步;格伦·H·柯蒂斯从自行车和摩托车制造起家,最终成为著名的飞机制造商,他设计的“六月虫”等飞机在早期航空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路易·布莱里奥则以其经典的XI型单翼机和历史性的飞越英吉利海峡壮举而闻名于世。

这些先驱者们,无论出身、年龄或性别,都以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后来的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们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探索和创新对航空业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们今天发展低空经济树立了榜样。

正如郑强教授所言,精神的充实对于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同样,普及航空文化和弘扬航空精神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公众对低空经济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同,并将其与安全、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勇于探索等航空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见贤思齐,“向崇高靠近就将变得崇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低空经济的腾飞贡献力量。(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