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ICU护士的关键护理

俯卧位通气:ICU护士的关键护理
2024年06月21日 21:20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在重症监护室(ICU)环境下,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巨大,面对的是各种严重、复杂的病例。在这个环境下,每一项医疗操作都有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特别是涉及呼吸和氧合的治疗。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针对严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有效治疗手段,在ICU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不仅涉及呼吸机的操作,还包括对患者全身状况的精细观察和及时干预,这对ICU护士来说是一项非常挑战性的任务。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支持证据,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治疗手段。因此,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还需要与医生、呼吸治疗师等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本文旨在全面解读俯卧位通气的医学原理、操作步骤和可能的并发症,希望能为ICU护士在面对这一高难度操作时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1.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与机制  

俯卧位通气,简单来说,就是将患者翻转到面朝下(俯卧)的位置,并继续进行机械通气。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基础。

(1)改善氧合

首先,俯卧位通气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改善氧合。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站立或坐着的时候,由于肺的形状和重力的作用,大部分的血流会流向后下部的肺组织。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或其他严重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后下部的肺组织往往因炎症或水肿而受损,这会严重影响氧合。而将患者翻转到俯卧位后,可以减少后下部肺组织的压迫和塌陷,使得整个肺部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改善氧合。

(2)降低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

其次,俯卧位通气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VILI,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在机械通气中,过高的气道压力和容量会导致肺泡损伤,俯卧位能有效地分散这些压力和容量,减少损伤。

(3)减少液体积聚和压力

此外,俯卧位还能通过生理机制减少肺内液体积聚。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尤其是在ARDS或心力衰竭等情况下,液体容易在肺的后部积聚,造成呼吸困难。而俯卧位能通过改变重力方向,帮助液体分散,减轻呼吸困难。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之前,必须清楚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1)适应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这是俯卧位通气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当患者因肺部感染、外伤或手术引发的ARDS,而仰卧位通气不能有效改善氧合时,俯卧位通气是一个有力的治疗选择。

重症肺炎:当肺炎导致严重的氧合障碍,且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时,也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难以维持的氧合水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心肺衰竭,俯卧位可能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

(2)禁忌症

颈椎不稳或损伤:因为俯卧位通气需要改变患者头部的位置,这可能导致颈椎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颅内压增高:在这种情况下,俯卧位可能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病情。   

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如急性心衰,俯卧位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开放性腹部手术或伤口:由于体位改变,可能会对手术部位或伤口造成额外的压力或摩擦。

妊娠:因为俯卧位会对腹部产生额外的压力,可能影响胎儿。

其他特定情况:如面部手术或伤口、严重的眼疾等,也可能成为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3. 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俯卧位通气虽然在理论上看似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高度的专业技巧和团队合作。

(1)护理前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除了基本的生命体征,还需重点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血气分析结果、存在的并发症等;检查各导管在位通畅,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管道的准备:翻转前确认好翻转方向,根据方向将所有导管及设备导线预留出足够长度;有效固定;翻身前妥善整理放置各项管路;暂时夹闭非紧急管道。

皮肤的准备: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尤其注意患者眼部保护,每2小时更换头部方向1次。  

与医疗团队沟通:确保所有参与人员明确了操作流程和各自的角色。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如吸痰器、氧气、镇痛和镇静药物等。

(2)操作步骤

常见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式主要有三人法、翻身床、五人法和信封法。考虑到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的安全性与方便性,推荐使用信封法对 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确保患者的头部和四肢在安全和舒适的位置,并使用合适的固定设备。

缓慢和平稳地转换体位:第一人,医生或呼吸治疗师站于患者头顶,负责发号施令、气管插管固定、头部的安置;2、3:第二人、第三人,护士分别站于患者颈肩左右侧,负责中心静脉导管、胸部各引流管、体外膜肺氧合管路等;4、5:第四人、第五人,护士分别站于患者左右臀部及大腿根部,负责股静脉/动脉管、尿管、腹部引流管等。这一步需要多人协作,以防止管道脱落或其他意外情况。 

2A:心电导联电极片贴在患者肩部及双上肢外壁 2B:上下两层翻身单对齐,同时向患者卷起

2C: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一侧   2D:5人同时将患者翻转90°  

2E:5人同时将患者行180°翻身至俯卧位2F:整理管路,肢体摆放功能位

调整呼吸机参数及保持管路通畅:在体位改变后,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以适应患者新的生理状况;并注意保持人工气道及血管通路的通畅,避免胸腹部受压,同时应注意保护易受压部位;整理确认各导管是否在位通畅、导线固定,摆放肢体于功能位。

(3)持续监测与评估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这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并发症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如有需要,可以适量给予镇痛和/或镇静药物。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和压力部位:防止因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而出现压疮。

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处理任何突发情况,并密切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沟通,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通过这样的详细规划和实施,ICU护士不仅可以有效地协助进行俯卧位通气,更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并发症风险。

4. 监测与评估

在俯卧位通气中,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能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安全性,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这些是最基础但也最重要的生命体征,需要实时或定期进行监测。

血氧饱和度:通过持续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氧合状态,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或体位。

(2)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ABG):对于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价呼吸状态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

碳酸氢盐水平与pH值:这两个参数也是血气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价患者的酸碱平衡非常关键。 

(3)呼吸机参数

潮气量、吸气压力和氧浓度:这些参数需要与患者的呼吸状况相适应,并可能需要在体位改变后重新进行调整。

(4)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

疼痛评分:患者在俯卧位过程中可能会有不适感或疼痛,需要用CPOT评分表进行评估。

意识状态与焦虑程度:通过与患者沟通或使用评分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时给予适量的镇痛或镇静药物。

5. 并发症与风险

俯卧位通气虽然在多个疾病状态下被证明为有效,但也不是无风险的。以下列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

(1)呼吸方面

气道压力增加:由于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不稳定,进而影响呼吸机的设置和患者的氧合。

呼吸道分泌物堵塞:俯卧位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在气管内堆积,增加感染风险。  

(2)循环系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例如,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加剧。

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的俯卧位和机械通气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3)皮肤与软组织

压疮: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某些部位(如前额、颌部和胸部)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压疮。

软组织损伤:比如肌肉和关节的过度拉伸或挤压,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

(4)其他

管路和导管脱落:由于体位的改变和患者可能的不适,呼吸机的气管插管或其他导管(如尿管、静脉导管等)有脱落的风险。

心理影响:长时间的俯卧位和机械通气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护士和医疗团队需要在俯卧位通气前、中、后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密切的监测,以及适时地介入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俯卧位通气是ICU护士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它在处理严重呼吸衰竭和ARDS患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操作需要精细的护理,专业的技巧和严格的监测评估。在正确的前提下,俯卧位通气不仅可以提高氧合,还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风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