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左下肢PICC异位,先别急着拔,试试这样复位!

新生儿左下肢PICC异位,先别急着拔,试试这样复位!
2024年10月03日 23:03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PICC导管已经在早产儿中广泛应用,且作用重大,如何维护好这根管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任务。根据《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践指南(第三版)》要点解读显示:“新生儿 PICC 置管首选右大隐静脉,新生儿腹裂除外” “PICC 导管尖端定位于下腔静脉中心位置”。

也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下肢 PICC尖端位于高于膈肌水平的下腔静脉中,不进入右心房;导管在静脉腔内与血管壁平行,可自由浮动,导管尖端不接触血管内壁。

PICC导管异位是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PICC尖端异位至其他血管,其他血管的管腔直径较上腔静脉小、血流量少,血流动力学缓慢,高渗液体、化疗药物等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损伤血管内壁,造成液体渗漏、静脉炎、穿孔、堵管、血栓等。

对于异位的PICC导管,指南建议:使用无创复位法纠正导管尖端位置 (Ⅲ类证据,B 级推荐)。包括手法复位、体位调整等,由于新生儿经下肢置入PICC异位的发生率较低,文中并未提及处理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与经验,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例经左下肢置入PICC导管异位后无创复位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回顾

患儿系28+3周早产,窒息复苏12分钟后转入新生儿科,由于需长时间静脉营养,在拔除脐静脉导管后置入PICC导管,充分评估患儿血管后发现,患儿右下肢血管破坏严重,遂选择左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护士为患儿盲穿后送管24cm(即置入24cm),外余2cm。静疗护士经床旁超声检查发现PICC导管接近下腔静脉至心房口处,位置理想,给予贴膜覆盖,固定,行X线定位示PICC导管尖端位置合适。如图1。

图1  患儿置入PICC管后X线片定位,位置合适

后由于患儿出现腹胀等情况,在随后的腹部X线检查中发现患儿的PICC导管异位,已不在下腔静脉中。可见管路在体内有弯曲的情况,查看体外管路长度未改变。如图2。

图2 患儿PICC导管异位后的X线片

应对处理

由于患儿还需行肠外营养,仍需PICC管路,经静疗小组商议,为患儿进行无创导管复位,采用“体位+重力+盐水冲管”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在患儿喂奶后1小时进行。一人将患儿放置于头低足高位,一人为患儿PICC管路接生理盐水,一手将患儿左侧下肢反复拉直屈曲,在肢体至屈曲位时行盐水冲管。同时行床旁B超进行检查。

经体外复位后,可见导管大约对应12肋的位置,即11胸椎,虽导管不是在最理想的位置,但是在下腔静脉中,仍可使用。复位后的X线片见图3。

图3 患儿PICC导管复位后的X线片

本案例通过无创手法复位的方法将左下肢的PICC管路成功复位,值得借鉴。需要提示的是要充分评估患儿状态,不可长时间的头低足高位,充分与主管医师交流评估患儿体液状态后,再使用生理盐水,整个复位过程要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昭颖,王玥珏,蒋思远,等.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践指南(第三版)解读(一)[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32):4437-444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