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本色和特色

幼儿教育的本色和特色
2024年06月28日 14:24 经济观察报

王国平/文 幼教是“根的教育”,是向下扎根而不是向上拔苗。如何才是“向下扎根”呢?简单而言,就是落实好“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幼儿园教育不能脱离本色谈特色,否则便是无根之苗。

那么,什么是幼儿园的本色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也可称作幼教“三原色”。

第一,教儿童做人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幼教:幼教的第一要务是教儿童做人,这是幼教的根本,也是本色,离开了做人谈幼教,一切等于零。

事实上,有些幼儿园在“市场至上”的理念下,包装了许多花里胡哨的所谓课程,称之为特色。并且跟家长说,教了孩子们许多“东西”,可就是忘记了先教会孩子们“学会做人”,这是把本色丢了,而没有本色谈特色,无非是迎合市场而已,是误人子弟的商业化行为。

第二,带领儿童走进生活

生活是幼教的本色。曾经有些幼儿园在这点上是走偏的,把幼儿园做得很像中小学,除了上课和体育活动就是吃饭睡觉,显然,这是错的,是脱离生活的教学。

其实,幼儿园对于儿童就是一种生活环境,是生活就要给儿童提供一些体验过程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我们却以课表(作息时间表)框住了儿童,缺少了儿童和儿童之间的自由互动。

记得在一所幼儿园,一位老师跟我说,“我们的孩子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或许她想表达的是安全,但我看完作息时间表之后,我知道这位老师没说假话,因为作息时间表中没看见“自由活动”时间。所以,我断定这样下来,一定会让儿童的成长因为脱离生活而“缺钙”。

幼教理念讲的“生活即教育”,便是在生活中发生教育和发现教育。这点正如海口松柏儿童之家的作法和说法,他们是“老师领着孩子们一起过日子”,我就此还写了一篇微文《松柏小日子,过的蛮滋润》。

第三,发展儿童素养和能力

如果说教会儿童“做人”是幼教的本质,带领儿童走进生活是幼教的特点,那么,“发展儿童的素养和能力”,就是幼教的方向。然而,问题最多的恰好是这点。

在幼儿园的市场意识下,幼儿园最喜欢热炒的是“立竿见影”的显性教学,而不是那些“看不见的功夫”和“潜在的成长”。尤其是在幼小衔接上做了许多伪教育的文章,不知是被家长的急功近利胁迫,还是幼儿园在利益面前丢掉了教育的本真,反正如此的幼教已经被涂抹得没有了本色。

包括以“爱孩子”为名的市场行为也是如此,其行为类似于“保姆的爱”和“妈妈的爱”,这是以爱的名义丢失了教育之本。

所以,我在给河南小米尔顿教育集团写理念时,提出的是“爱与成长”,核心观点是“真爱的目的指向儿童的成长”,也可换句话讲,“没有成长的爱不是真爱”。

据此,我们可以审视幼儿园的一切活动,以“孩子们是否在活动中得到成长”为底线思维,或者叫做本色体现。

上述即“本色建构”,是以“做人、生活、成长”为幼教“三原色”。并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只有在本色基调上再谈特色,才能显得更厚重和更有张力,或者说才有真实的意义。

关于本色与特色关系,我认为:

第一,不知何时,有些幼儿园在户外搭灶台带着儿童炒菜炒成了热搜,并且说这是自然教育,是生活教育。被以特色覆盖和解释之后,一切都变味了。尤其是那些被商业化包装之后,教育的本色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剩下的只有以此为特色拍视频。

第二,也是一阵风,全国各地幼儿园若不购置游戏器材,就好像没做幼教一样,似乎户外游戏课程这一特色,把幼教的本色替代了,让我们看不清幼教应该的颜色了。如此以偏概全的事例,让一些幼教修行不深的园长和老师们深感迷茫。

总之,本色是根本,特色只能是亮点,做好本色才能谈及特色,这是幼儿园教育应有的逻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