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换技术时代基本结束 大众与上汽签约共同开发新电动汽车

市场换技术时代基本结束 大众与上汽签约共同开发新电动汽车
2024年06月28日 16:07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方案终于拼上最后一块拼图。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并跨越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上汽大众在官方新闻稿中称,从此中德双方将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

此次签约是大众在华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就在一个多月前的5月20日,同样在上海,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奥迪与上汽集团正在联合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新的生产基地已经启动更新换代,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

至此,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就新能源汽车已达成全面合作开发协议,上汽将首次承担核心技术输出的新角色。

今年是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作为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也是2023年国内销量最大的合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集团则是在中国销量最大的跨国车企集团。因此,某种意义上,这次签约不仅意味着上汽大众的中外股东双方进入新的合资阶段,也意味着,在中国汽车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旧合资时代基本结束。

随着此次多项合作开发协议的签署,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型谱布局已规划到2030年后。“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电动化战略,并已制定明确的路线图。”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Ralf Brandstätter) 表示,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组合的电动化发展,对大众来说意义重大。

从协议来看,目前上汽大众不仅在拓展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阵容,也在加速插电混动汽车的布局。贝瑞德在当天发布的微博中称,除了现有的插混版途观帕萨特以外,上汽大众的产品阵容将进一步拓展,全面覆盖重要的细分市场。按照大众汽车在北京车展公布的产品计划,未来三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为电动化车型。

从上汽方面看来,这次合作也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角色转换。一个月前,上汽集团举行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布会,集中释放了过去十年来的研发成果和最新技术,推出了包括插混动力系统、全栈自研的智能电动车整车平台等在内的七大技术。这些技术也将成为上汽与奥迪技术合作的基础。

事实上,除了大众集团,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车企都在利用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和产业链来打造电动车,这些技术不仅仅会应用在专属中国市场的合资电动车产品上,也将在与跨国品牌全球研发总部的合作沟通中使其受益,不排除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会被总部研发团队吸收利用。

其中,作为日系车的领军企业,丰田已经与比亚迪和广汽在电动车领域展开合作,吸收本土车企的核心智能电动化技术。

大众是最积极主动与中国车企展开技术合作的跨国车企。在与上汽展开全面技术合作之前,大众在安徽的新能源基地布局已基本完成,正在重点推进和小鹏合作的电动车开发项目,新车型推出的时间同样是在2026年。这意味着,通过对南北大众(包括南北奥迪)和大众安徽三大基地的本土化转型和多项全新的技术合资合作,大众将在三年内完成对新能源细分市场的覆盖,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此次协议未透露是否将对新产品进行全新命名。在上汽与奥迪合作项目中,新推出的奥迪电动车型确认将使用全新的产品序列名称,不会放在外界熟知的奥迪现有电动车产品序列e-tron旗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方更多地承担核心技术输出者的角色,合资品牌电动车的品牌价值体系也将被重构。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都是一个新产业时代的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