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购物节”

古代的“购物节”
2022年11月13日 08:13 鹰瞳世界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终于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剁手族”只需要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抢购,非常方便。笔者也未免俗,在出行地东北趁着晚间闲时抓紧下单凑了热闹。

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古代,交通运输困难,购物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催生出“货郎”这一职业,他们挑着货担或推着独轮车,游走于城乡之间,手摇拨浪小鼓,卖力推销各种日用杂货,成为那个年代的“流动小贩”。货郎走到哪里,哪里就如同购物节一般热闹,这缩小版的“超市”满载着村舍市井老少的期盼。

沉醉于塞满购物车再一朝清空快感的,不光只有21世纪的网购达人,中国古人的“购物车”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叹为观止。在历代流传下来的“货郎图”图示中,我们便可略窥一二。南宋迄元、明之际,无论是宫廷画家还是民间画家,纷纷用画笔记录下货郎招徕顾客的过程,大多称为“货郎图”。又因货郎旁多有妇孺互动,遂将婴戏画面融入画名,称之“婴戏货郎图”或“市担婴戏”。南宋画院画家李嵩有四幅“货郎图”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市担婴戏》(附下图,局部)是李嵩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绘画是写实主义的巅峰,《货郎图》则是这一巅峰上的一片奇岫。南宋文人吴自牧同是钱塘人。在宋朝灭亡后曾经回忆并记载钱塘盛况,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并编写《梦粱录》二十卷。文中曾提到,当时杭州的小贩在沿街叫卖时“挑担抬盘架”,“担瑜石钉铰金装架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也有货郎在一根扁担的两头各挑一个货架,说明这种一根扁担挑两个货架的销售形式,在两宋很是普遍。因此,画中这位货郎和他的货担,可谓是对十一至十三世纪的流动小商贩的忠实记录。

李嵩(1166-1243年)是南宋风俗画代表人物之一,钱塘人(今杭州人),所画《货郎图》,上文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以外,其中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卷幅最为宏大,内容精致丰富,人物众多,细节精美动人 。《货郎图》中描绘了货郎经典的形象: 身着短衣缚裤,头上带着下垂软翅的璞头,手里摇着货郎鼓,肩上挑着满满当当的货物 。货物品种繁多,有小孩子玩的各种玩具,如风车、小鼓等,也有农业上的生产工具竹耙、木叉等,连保质期较短的食品也有,如瓜果、糕点等,真真是一个行走的超市。不过可能会有读者认为,虽然李嵩的《货郎图》中货郎担上商品琳琅满目,但仅凭这一图就称货郎为行走的超市,有点夸张了。

馆藏画款署:“嘉定辛未李从顺男嵩画。”另有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一首。后人认定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石渠宝笈·初编》也有著录。

《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中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时鱼、鲳鱼、鳗鱼、鲚鱼……”的。江河海鲜也是有卖的,这些鱼类即使放到我们现在也显得品种多样,颇有挑选的余地。同一卷中还有记载各色特色糖类的。 “麻糖、铁麻糖、芝麻糖、小麻糖、破麻酥…… 甘蔗、茅洋、跳山婆、栗茅、蜜屈律等物 。这类小儿甜食、蜜津、果脯,最是招妇女儿童喜爱。

货郎 不仅白日里走街串巷,更是在夜市里大放光芒 ,吸引无数人争相购买。《梦粱录》卷十三《夜市》中“又有经纪人担瑜石钉铰金装架儿,共十架,在孝仁坊红杈子卖皂儿膏、澄沙团子、乳糖浇。”一听就是甜蜜蜜的小吃,乳糖浇据后人猜测,更可能是当时的“冰淇淋”呢。 将乳糖融化成粘稠的糊状 ,浇在白雪上,小孩子和大人都无法拒绝。

“又有沿街头盘叫卖姜豉、膘皮子……”这类咸鲜的小菜拿来拌粥下酒是最好不过。“又有担架子卖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腊肉、细粉科头、姜虾、海蜇鲊、清汁田螺羮、羊血汤……各有叫声。”这些绝妙的小吃看看原材料就是咸口的,对于之前甜口零嘴不感兴趣的,现在对于丰富多样的粉羹海鲜怕是要仔细口水了。 “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夜市的生意即使在冬天的雪夜里也没有停止,平常时刻更是到三更才结束,一下子就打破了我们对于古时没有夜生活的想象。原来不仅在元宵灯会百姓们会出来游玩,平日里也有夜市可以消遣。

李嵩《货郎图》中的货郎担下有作者提字三百件 ,确为实际件数。在古代依靠人力背负,脚力行走,身上有三百件货品,确实不愧为行走的超市了。怪不得画中的妇女孩童脸上都带着兴奋与喜悦。这卖货郎一来,不仅日常家用缺的少的用品可以补齐,还可以给孩子买点新鲜玩具,添点好吃的零嘴,更可能看到平常见不到的稀奇物件或者没吃过的小零食, 为日常平淡的生活带来不少惊喜和丝丝甜蜜 。

《市担婴戏》画中合计八人(两名大人、六名孩童)。画面安排让观者感受到热闹的气氛,却不显拥挤。此画描绘货郎正卸下货担,妇女和五个孩子围绕着左边货架,其中一名迫不及待地扑向货架,像是在找寻自己心仪的玩具。还有一个孩子则在右边货架的后方嬉戏,只露出半边脸和手臂。

货架上的物品颇引人注目,杂而不乱,琳琅满目。货郎粗眉浓髯,除肩挑二担各式吃食杂货外,连头上、帽上、腰间,都缀满了零星玩意儿。而画面左后方的树干上有三个隐约可见的题字“五百件”,显示出货物数量丰富,亦显现出画家的写实功底。李嵩借助货郎这一题材,真实记录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面,亦让现代人了解到,原来“古代也有购物节”。

到了明清年代,货郎“走穴”依然效法两宋,明代宣德时期宫廷著名画家计盛(生卒年不详),擅画人物,宗法宋人,用笔工整细劲,得南宋苏汉臣遗韵。存世作品甚少,传世作品有《货郎图》轴,绢本,设色,纵191.5厘米,横99厘米,描绘在树荫下一副极其精致富丽之货郎架,货郎老汉笑容可掬,正在整理货物,架前4个稚童凝神玩耍。该画结构严谨,画工精美,造型生动准确,敷色艳丽明快,具有典型宋代院体画风格,有宫廷富贵生活之气息。

货郎是古代绘画中的传统题材,自宋代起就十分流行。以货郎为题的画存在两种面貌,一是表现日常生活中走街串巷的民间货郎,画法相对粗率;另一种是以货郎形象出现的宫廷人物画,画工精美,格调富贵。

我们现在回忆一下小时候,其实还是有很多关于货郎的印象,只是这些货郎们减少了自己的货品种类,分化为了卖各色小吃的、磨剪刀砧板的、收鸭毛鹅毛甲鱼壳的小贩。说起这些货郎,笔者脑海中就回荡起了他们的“货郎儿“, ”磨~剪子~诶,磨~菜刀~“,”鸭毛~鹅毛~甲鱼壳~“ 不过这些”货郎儿“已经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里。

在历史长河里,货郎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角。 李嵩的《货郎图》以高超的写实技巧 ,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塑造,极高水平的场景处理能力,为后世流传下了经典的形象,即行走的超市——货郎。 这一经典形象不仅创造了无数优秀的画作,更是在杂剧中频频亮相,成为了说唱俱佳的戏剧形象 。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宋代无比突出的货郎形象逐渐变为无人问津,甚至现当代因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这一职业基本消失不见了。但货郎给予了我们对于时代生活方式的想象与历史感。在货郎这个小人物身上,感受到了历史厚重的气息。

《货郎》——佚名

嘿得隆咚,嘿得隆咚

几声浑厚的拨浪鼓摇醒了岑寂的胡同

妇女们放下针线

提着废铜烂铁不约而来

竞相挑着发夹,扎花,木梳

还有七彩的绣花线

孩子们撂下跳绳,抱着空酒瓶

蜂拥而至

抢兑着别针,气球,小喇叭

还有诱人的糖豆豆

砍价声,哭闹声,酒瓶的碰撞声

犬吠声,劈柴声,拖拉机的突突声

拥挤在黄昏的小小村落里

乱哄哄的

独轮车满载星光

蹒跚在村口的土路上,风尘仆仆

空余一道长长的辙痕

以及一个佝偻的背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