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二代”,要一口气融100亿

最豪“二代”,要一口气融100亿
2024年11月08日 18:04 创业家传媒

“车二代们”有喜有忧。

作者:吕敬之 编辑:吾人

阿维塔,又要融资了。

这家由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不仅承载着传统车企的转型梦想,也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新高度。近日,阿维塔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募集资金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预计将超过300亿元,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阿维塔的诞生,是三巨头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的结晶。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华为的ICT能力,以及长安汽车的平台优势,共同铸就了阿维塔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阿维塔正通过新车型的推出和战略合作的深化,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4年,中国电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政策的有力支持、技术的进步和产品多样化,共同推动了电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正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电速度、更高安全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革命性的进步。

在这场变革中,阿维塔科技的独立发展和上市计划,以及新车型阿维塔07的推出,展现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创新能力。随着新车型的上市和合作的加强,阿维塔科技有望在电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引领行业迈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

01

又融了一轮

阿维塔,又融了一轮?

近日,阿维塔科技的总裁陈卓在最近举行的供应商沟通会上宣布,公司正在推进C轮融资,目标是筹集100亿元人民币,预计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将超过300亿元。在此之前,阿维塔科技已在2021至2023年间完成了三轮融资。

企查查信息显示,目前阿维塔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两江资本、招商局资本、西南证券等金融资本均在其投资人行列,这其中最被人关注的无疑是长安汽车以及宁德时代两个行业龙头对其的注资。

作为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合作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自诞生之初就备受瞩目。宁德时代为阿维塔提供动力电池技术,华为则利用其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与阿维塔共同打造研发、渠道、服务和生态等全价值链,而长安汽车则依托三方优势,与阿维塔共同开发领先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

长安汽车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透露,阿维塔科技将独立运营,并计划整合合作伙伴资源,未来有独立上市的打算,同时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不过,阿维塔现在的运营也面临挑战。根据长安汽车的最新数据,阿维塔在今年前九个月累计交付了40904辆车,也就是说月均销量不足五千。上半年,阿维塔的营收为61.52亿元,亏损约14亿元。

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阿维塔正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9月阿维塔07正式上市,纯电版配备82kWh电池,最大续航65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增程版则采用昆仑增程系统,搭载1.5T发动机和宁德时代的39kWh电池,支持3C快充,百公里加速5.8秒。

新车型还配备了同级唯一的前排双零重力座椅,以及“太行”智控底盘和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3.0系统,搭载了192线激光雷达和27个高感知传感器,提供更接近人类的智能驾驶体验。

其次,阿维塔加强了与华为的合作。8月20日,阿维塔科技与华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115亿元人民币购买了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全面升级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品牌、生态、云与AI技术、绿色能源和产业链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

与华为的合作也为阿维塔带来了积极影响。华为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为阿维塔的产品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这使得阿维塔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合作增强了阿维塔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使其产品能够搭载华为的最新技术,如华为乾崑ADS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阿维塔与华为在超充网络布局上的合作,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通过800V全栈高压超充平台与华为全液冷超充终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极速补能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在产业链合作方面,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新典范,实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关系。资本层面的合作,如阿维塔以115亿元入股华为子公司引望,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在技术、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阿维塔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还为其销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阿维塔科技的独立发展和上市计划,以及新车型阿维塔07的推出,展现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创新能力。随着新车型的上市和合作的加强,阿维塔科技有望在电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02

电车变局

2024年,中国电车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机遇。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Statista的统计,中国电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至2022年增长迅速,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150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3100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市场对电车的强劲需求和持续增长的趋势。

政策支持是电车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各国政府为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出台了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有效促进了电车的普及,其中中国政府继续通过优化购置税和车船税政策、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电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电车的普及。

技术进步和产品多样化也功不可没。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电车的性能、续航里程和安全性。同时,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电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未来几年中,电池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多个显著变化。固态电池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重要方向,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有望取得突破。电池原材料将经历迭代升级,负极材料将从石墨向硅基负极、含锂负极,金属锂负极升级;正极材料则从高镍三元向高电压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再向尖晶石镍锰酸锂、层状富锂基等新型正极材料迭代升级。电池管理系统将得到优化,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快充技术的提升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以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充电的需求。电池技术将朝着实现更快充电速度的方向发展,通过材料、结构、体系的全方位技术创新,共同为超快速充电池的实现打下基础。电池电芯的进一步标准化将带来产品型谱精简、生产线复杂度降低、降低制造成本、简化质检体系等多方面的效益。提高续航、降低成本是纯电动汽车当前最大的诉求,精简电池包(CTC/CTB)是兼顾两者的方案,通过减少冗余结构件,提高成组效率和电池包能量密度,降成本增续航。磷酸锰铁锂等改良方案将替代传统LFP,满足市场对既便宜又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

这些变化预示着电池技术将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电速度、更高安全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对电车市场产生了影响。消费者对电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有更高的期望,长续航、快充功率和动力系统保护措施成为购车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同时,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日益显著,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配置成为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电车市场的一大特点。品牌意识逐渐淡化,自主品牌更受青睐,2023年自主品牌电车销量占比达84.64%。混动车型也越来越受欢迎,市场份额加速提升。

下沉市场成为电车发展的新机遇。随着一线城市市场增速放缓,二三线城市成为新增长引擎,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出口增长为中国电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机遇,出口量逐年增加,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突破;产业链的发展也受到电车发展的深远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赛道”机会,如动力电池产业的井喷式发展。

03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24年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开始。”这句多年前就被行业达成共识的话在今年应验了。

年初,比亚迪率先打响价格战。一句“电比油低”直接把国产电车价格战提升到“next level"。之后被期待了三年的小米搬上了SU7、小鹏和蔚来推出15万元区间车型、零跑“逆袭”、高合汽车面临危机……

2024年,整个电车圈可谓是风云变幻,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论其背后趋势仍是有迹可循。

其一,品牌竞争加剧,比亚迪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领先,紧随其后的就是特斯拉、吉利、上汽五菱等,与此同时新兴造车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价格竞争趋势,特斯拉率先宣布Model 3和Model Y降价,随后比亚迪等其他品牌也跟进降价或推出优惠,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这为价格竞争提供了空间。同时,技术进步,尤其是电池技术的提升,使得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增加,充电速度加快,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面对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开始与电池供应商深化合作,甚至直接涉足电池金属的开采与加工,以确保供应链安全并降低成本。

比亚迪和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两大主导力量,不断蚕食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价格战硝烟四起,比亚迪凭借成本控制优势和内部电池供应链,在竞争中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随着新能源政策补贴的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重塑。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出口量达到173.5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纯电动车出口154.5万辆,占比92%。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1.6%,2024年1-5月渗透率达33.9%。2024年有106款新车型计划上市,创下历年之最,覆盖了乘用车全部的细分市场,这标志着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车企加速内卷智能网联技术及其相关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通过技术品牌牵引提高企业与产品口碑。综上所述,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以保持竞争力。

在这样的变局下,想要活下来还活得好的品牌就要寻找差异化的优势。

比如,例如高端车型的定位来吸引更垂直的市场消费者。高端车型因其消费属性强,易于实现产品差异化和拓展新需求,同时高端车型通常具有较高的保值率。技术创新是突围的关键,企业已经在电池、电机、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未来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等指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推进智能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应、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全环节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研发。针对低碳化、智能化的需求,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实现更短充电时间、更长续航里程以及降低碳排放的目标。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技术水平的突破,为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出海,也是中国电车一个另辟蹊径的思路,尤其利用东南亚市场和中国市场在消费惯性和需求的相似,走出国门,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