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动画《非人哉》第二季完结,而《非人哉》的出品制作方分子互动,也是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动画版承制方。最近完结的《独行月球》动画版有观众评论非常有《非人哉》制作团队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在今年初的冬奥大电影《我们的冬奥》里也曾出现过。
《我们的冬奥》由4个不同主题的独立动画篇章组成,其中《非人哉》主题的《九月的冬季假日》在上映后引起颇多关注,不少人对《非人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来动画补档,惊呼“发现宝藏”,但其实这个IP早在2015年就以漫画形式和大家见过面了。
从漫画到动画再到相关衍生品,《非人哉》的制作公司分子互动对这个IP开发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新京报专访《非人哉》动画导演钟鸣和分子互动老板徐博,聊了聊这个过了7年,但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的IP是怎样炼成的。
四格漫到动画:从0开始的团队
2015年,分子互动开启动漫业务,徐博认为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漫公司,“我们在2015年是以新媒体网生IP的方式介入到动漫行业里的。我们公司的业务定位一直都是IP孵化运营开发。”
抱着这样的目的,分子互动第一部漫画作品,由一汪空气担任主笔的《非人哉》漫画上线了。当讲述一群神仙妖怪在现代生活故事的《非人哉》四格条漫在微博上线时,收获了大量关注和好评。随着漫画的成功,公司也产生了要将其动画化的念头,于是2016年,分子互动找到导演钟鸣,邀请她参与动画项目的开发,于是动画部就这样从0到1,开始了筹建之路。
钟鸣2004年进入动画行业,早期参与过不少项目,但《非人哉》是她第一次独立作为总导演执导的作品。钟鸣加入分子互动后,动画部正式成立。她回忆那时拥有的素材,只有条漫里的人物设定和颇具特色的画风。虽然她有信心和动力将这部四格漫画动画化,但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
《非人哉》动画中的角色合影。
从条漫到动画,并不只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四格条漫篇幅有限,人设虽好,但人物的所处环境等细节,在漫画里是缺失的。如何用条漫的内容,写出完整的三、四分钟正片剧情,还不会让观众觉得剧情衔接不上。这成了动画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了将条漫的剧情串联起来,需要不断筛选笑点和剧情。哪些角色先出来,哪些后出现,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内容先放一边……这些全部都要调整。”
于是钟鸣和漫画原作者以及编辑开了很多次会议,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角色的身份背景逐渐丰满——他们将片中大部分主要角色设定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同事,这样能更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更易引起共鸣。动画组还给每个角色尽量都设计了家的场景,“比如身为公司老板的大士就住豪宅,永远充满活力的哮天要锻炼要独立,就自己住在废弃楼盘里,还每天晨跑。”
片中,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的背景环境让观众记忆犹新,他家里有个特别大的浴缸,永远放着水,随时能进去泡澡;敖烈的脖子像蛇一样可以伸很长,所以它的床被设计成圆的,睡觉时就盘起来……这些神仙妖怪在《非人哉》动画组的设计中,像人一样生活,但细节又和人不太相同。正是这些丰富有趣的设计,让观众看到这群神仙妖怪过着人类生活时,觉得新颖又不会出戏。
“葛优瘫”的“上班族”敖烈。
第二个难题在于动画风格的确定上。钟鸣早在看漫画时,就非常喜欢原作类似笔刷的画风。当时大部分动画制作的线条是粗细程度一致的线,他们团队也尝试过这样来制作,但整个作品会瞬间失去原作的味道。于是团队决定排除万难也要保留笔刷画风。在各种尝试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原画风。
就这样,从只有钟鸣一人,再到招到合适的原画师、分镜师、美术、后期、制片等,整个动画团队慢慢建立了起来,动画化的细节和雏形也慢慢成型。
改编到原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原漫画中有不少内容是关于这群神仙妖怪在人类社会生活里遇到的方便和不便,所以在项目刚开始时,动画内容保留了大量原漫画的情节,毕竟涉及到角色出场和介绍,可以让观众快速了解和认识这些角色。大概从第六季开始,动画剧情中开始慢慢加入原创剧情,动画原创团队希望能对角色有更深的挖掘,也能给观众新的观看感受。
随着原创剧情占比越来越多,钟鸣的动画团队就想着:既然角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神仙妖怪,不如就在剧情里加入更多传统文化科普,让观众笑完后还能学习知识。这个想法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于是《非人哉》每一集结尾的“白泽来了”就这样诞生了。
片尾的文化科普。
“白泽来了”在《非人哉》动画每一集的结尾处,一般会根据当集某个角色或某个剧情梗,针对性地做科普。特别是当剧集里出现《山海经》的角色时,“白泽来了”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观音大士、哪吒、杨戬这些角色大众比较熟悉,但《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就没那么熟了。“我们有专门的同事负责这部分文案,需要文化水平和文字能力都比较强,对《山海经》也比较了解的人,也是想着在正片轻松搞笑的氛围之余,传播一些正经的传统文化。”
在钟鸣看来,《非人哉》动画化,从2016年开始筹建到制作流程基本成熟,大概用两三年的时间,中间整个流程和工作方式都在不断改进和调整,“我们也一直在加人,所以也经常在工作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努力优化它。虽然从制作到上线大概是两年时间,但其实到这个项目可以稳定地产出内容用了3年。”徐博更是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从七年前到现在,整个团队做动画的产能提高了将近10倍,“团队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带来的变化很大,而且我们一直在构建团队,甚至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会以提高产能为核心。”
《我们的冬奥》是番剧到电影的一次历练
今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冬奥主题大电影《我们的冬奥》中,第二个故事就是《非人哉》的主题,讲述了主角九月和她的小伙伴,在精疲力尽的工作之余,偶遇乔装打扮的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和冰墩墩相处中体验了很多冰雪运动项目,九月和她的小伙伴之间也加深了对彼此的信任,变得更加团结的故事。
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在茫茫动漫IP中选定《非人哉》的呢?分子互动老板徐博解释:“当得知有这次机会时,我们立刻表达了想要参与的兴趣,同时提交了IP介绍和大致创意。我相信这么大的项目,他们应该有一套很严的评判体系,比如项目本身的热度和文化价值,团队的制作周期,项目的创意是否符合冬奥的调性等。”
徐博和团队经过多次碰撞,共同打磨出了一个核心故事,“这一段要满足《非人哉》的设定,还得体现奥运精神和北京的城市特点,还得融入吉祥物,最好还要展示一两项冰雪运动……我自己是做广告创意出身,这次给我一种接到甲方委托的感觉。”
从开始接洽到创作磨合剧本,再到接收反馈进行修改,分子互动用了将近一年时间。等确定签约到制作完成只剩下半年,分子互动用了内部和外部十几个团队合作,才在6个月时间里,制作出了四分之一部电影长度的二维动画——《九月的冬季假日》。
冰墩墩融入剧情曾是创作难题。
这个经历对导演钟鸣来说也是特别的。面对巨大的挑战,钟鸣至今都能回忆起各个细节,她对吉祥物冰墩墩如何融入剧情里这个难题印象深刻,“根据规定它是不能说话的,只能发出很可爱的声音。那么它要怎么和角色互动,怎么表达情感呢?”
不愿让冰墩墩只成为背景的他们,琢磨了很久才做到让冰墩墩贯穿整个故事。在这个篇章中,冰墩墩帮助九月实现着愿望,九月也跟着冰墩墩一起体验游玩了北京胡同和北海公园,还尝试了一些冰雪运动项目。观众在篇章里不仅能看到冰雪项目的知识,还有大量符合《非人哉》气质的搞笑桥段。
徐博说在电影上映后,他几乎将各个平台的评价都浏览了一遍才松了口气,“很多上班族和都市年轻人狠狠共鸣了,不论是我们设计的搞笑段子还是温馨感人的桥段都有被观众肯定。”
国内到海外:加快进行文化输出
从2015年有了《非人哉》这个IP后,分子互动就决定了IP重度运营的策略,动画只是IP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游戏和大电影也都在策划和开发中。除了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分子互动在合作开发上也下足了功夫,比如对外授权、广告合作和衍生品开发等。近些年大热的潮玩业务,分子互动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虽然刚开始也会亏损,但坚持总会有回报,2019年和泡泡玛特推出的潮玩系列,半年内销售额破了千万元。
为了让IP一直保持新鲜度和活力,《非人哉》还推出了《万圣街》和《有兽焉》两部姊妹篇,分别讲述了一群西方妖怪在中国生活的趣闻和一群上古神兽在当代社会的“求生史”。三部作品虽都是独立的,但角色之间常常客串,大的世界观拥有共通性,让IP的延续和开发拥有了更多主动性和可能性。
《万圣街》讲述的是西方妖怪在中国生活的趣事。
徐博认为这些布局正是《非人哉》这个IP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7年了,《非人哉》的热度没有下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主要也是因为我们公司整体对业务的定位就是IP孵化开发,我们从不是单纯的漫画或动画公司,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是为了让已经制作出的IP不断有新的内容形态和合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认真调研,做好商业化。”徐博感慨像迪士尼的各系列和宝可梦这些经典IP,生命周期是非常长的,他希望分子互动也有机会做出这样的作品。
现在团队已初步形成规模,分子互动的目光也不再只盯着国内。此前他们已经在越南等几个东南亚国家发行过漫画,反响挺好,一直在加印,“越南的粉丝还在社交媒体建了粉丝页,有不少人探讨《非人哉》,还有人因为喜欢作品进而想学中文。”
《非人哉》周边产品。
同时,姊妹篇《万圣街》日配版(日语配音版)也已定档,将于11月11日在日本电视台播出,“其实《非人哉》在日本一直有热度和粉丝,甚至有日本粉丝在微博上做二创(二次创作)。《万圣街》正好讲的也是西方妖怪在中国生活的故事,外国人可能更好理解一些,所以这个就先敲定了合作。其实只要内容够扎实,文化上的小障碍是可以突破的。不过角色虽然是西方妖怪,但这个舶来的文化我们加入了想象,放在了中国,本质上讲的还是中国的事,这种文化和生活上的反差会让外国人也很感兴趣。”
问及之后《非人哉》在内容上的发展方向,钟鸣很肯定地回答,他们会在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方面继续挖掘,“会去查更多资料,找更多新角色,建立和原有角色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历史题材,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可以挖掘。还有国画艺术、传统纹样纹饰、色彩搭配,甚至不同民族的故事和传说等,只要合适的都可能进行挖掘和创作。我希望有更多更丰富的东西,将中国优美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美。”
——谈国产动画行业十年——
风格
2004年就入行了的钟鸣,一直处在国产动画行业里。她清晰地感受到从2012年左右开始,中国动画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和全年龄化。她用“百花齐放”来形容这种状态,“大部分人提到国产动画已经不再觉得幼稚或者是给小孩看的,这就是个很了不起的变化。而且大家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会鼓励行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动画类型涵盖也会越来越广泛。”
十年前,有不少国产动画作品都能看到国外优秀作品的影子,钟鸣觉得这就是师夷长技的过程,“日本动画行业发展时间长,有一些成熟的表现手法,比如速度线和人物生气时出现的十字,这些东西大家都已经熟悉到融入基因,成了一种通用动画语言。”
钟鸣认为十年前中国动画还是野蛮生长阶段,在一些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大家或多或少都还会去学习和借鉴更成熟的东西,但总归是别人的,不会那么适合中国国情,“这没有专利什么的,做动画本就应该终身学习各种东西。学习别人先进或好的方面,然后结合我们国情加以优化和改造,成为适合我们的流程和制作方式,来呈现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技术
钟鸣回忆起这10年的发展,由衷感慨“确实就是欣欣向荣的状态”,她直言国家对国产动画行业也是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各大高校都在培养相关人才,这些都会给国产动画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外优秀动画的引进,会让观众对动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我们来说挑战越来越大,但机会也越来越多。”
钟鸣向新京报记者笑道:“如果回看《非人哉》第一季,会发现和最新的相比,画面变化非常大。以前真的是人少且技术不成熟,现在精度提升了不少。”她感慨整个行业环境变好,让同行的技术都越来越优秀,大家在良好的氛围里还会共享一些技能或者软件制作心得等,“大家是在一起变好的。”
未来
“我们正处在稳定的上升阶段,人才和好作品的涌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观众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国家对行业的重视和投入……所有这些,都让国产动画行业向着正规化、专业化和高效化上发展。”钟鸣非常坚定地相信着国产动画行业的未来。
同时,她也“觊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想要挖掘更多:“悠久的历史、四大名著、国画艺术、传统纹样……这些文化如果细究都非常优秀,我们那么多民族,也有很多很好的故事,这些都值得深挖,值得向世界展示。”而且她还期待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色彩搭配和纹路样式等,可以多多发挥在绘本、潮玩、桌游、文创等相关产品上:“国潮已经不是小众,这些国产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它们和动画行业的相关合作会越来越多,这是很大的市场。”
但钟鸣和徐博也都认可“内容本身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无论运用什么元素,如果只做了表象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做出好的有温度的故事,做出实实在在的有背景有性格的人物,做出合理又精彩的剧情……这些永远吸引着我,我非常非常喜欢动漫行业,如果能一直做这个喜欢的行业,就算辛苦也是很开心的。”
新京报记者 吴奇函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陈荻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