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长江》上海举办观影,竹内亮称拍摄是为弥补十年前遗憾

《再会长江》上海举办观影,竹内亮称拍摄是为弥补十年前遗憾
2024年05月23日 18:01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5月22日,日本导演竹内亮执导的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在上海举办观影活动。此次活动还邀请到片中主人公茨姆参与现场互动。执导过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地球:神奇的一天》的导演范立欣更惊喜亮相,与竹内亮导演对谈。据悉,《再会长江》将于5月24日上映。电影以长江为线索,以小见大地记录下沿岸4亿多居民的生活变迁。

活动现场。

现场对话中,两人对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拍摄经验进行深度交流。范立欣导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时,强调了真实记录和情感表达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性,并称赞竹内亮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记录同一个人物10年时间前后的变化,展现出宏观语境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和情感故事,“这种以时间为标尺,记录整个时代和身处时代中的个体与空间变化的拍摄方式非常高级。”竹内亮也分享了拍摄《再会长江》的初衷和感受。他提到,十年前在创作《长江天地大纪行》时,因未能拍摄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而留下遗憾。迁居中国南京后,自己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决心弥补这一遗憾,再次踏上了长江之旅,这也是他创作这部影片的动力所在。两位导演的对话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纪录片创作的幕后故事,也为中日两国纪录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竹内亮在活动现场。

被问到两次长江之旅的不同感受时,竹内亮深思片刻后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巨变”。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解释说,“中国就像一个永动机,时刻都在开足马力向前奔跑。10年的时间,这里变化很大,环境变得更加环保干净、住所变得更加宽敞气派,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幸福,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变化也更加开放包容。这种变化特别吸引我,我非常喜欢中国充满活力的变化,希望能通过我拍摄的纪录电影,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中国,继而亲身来中国走走看看,感受现代中国的发展脚步”。

竹内亮还谈到,自己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亮叔”,这种称呼让他感到温暖,而他的拍摄风格一向是“无台本”,他表示这种方式让自己能够更加真实地记录下眼前的一切,而不是被预设的剧本所限制。在拍摄前,他会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拍摄地点的历史和文化,尽可能多地与当地人交流,以便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的真实故事。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李立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