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挺好的”,藏籍毕业生在京工作找到了归属感

“我在北京挺好的”,藏籍毕业生在京工作找到了归属感
2024年11月06日 21:38 新京报

11月6日,在北京市人社局召开的北京市人社领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媒体座谈会上,两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白苗苗和白玛次旦讲述了从雪域高原到首都北京工作的经历。“我在北京挺好的。”这是她们的共同感受。

前往北京,岗位信息送到西藏让毕业生免去来回奔波

2023年秋,白苗苗从西藏民族大学硕士毕业,加入了求职者的队伍。得益于北京市人社局与拉萨市人社局共同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一直向往北京的她不用来回奔波,在拉萨本地就能向包含北京公交集团在内的众多企事业单位共计数百个优质岗位投递简历,面对面和招聘代表咨询沟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最终,她成为北京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的一名团委干事,选择公共交通事业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

白玛次旦比白苗苗更早毕业,也更早通过北京就业援藏的举措获得了来京工作的机会。2021年,在“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上,她获取了众多北京的岗位信息和全链条就业服务,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在当年秋季来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适应北京,单位指派“辅导员”一对一关心工作和生活

从雪域高原到首都北京,她们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白玛次旦记得,初到北京时她感到人生地不熟,学校领导及同事给予了她很多关怀。“比如,他们带我熟悉周边环境,时不时会问我适不适应,也会找时间来看我,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温暖。”面对父母的询问和关心,她将这些一一讲来,“我说我在北京挺好的,他们都安心了不少。”

白苗苗也有类似的经历。她表示,刚到单位时,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心中难免有些忐忑,单位特意为她指派了一名“辅导员”,一对一关心她的工作和生活,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和帮助。“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单位的相关培训也锻炼和提升了她们的工作技能,使她们能更快融入岗位。“师徒结对制度为新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组内的集体备课,都使我在教学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白玛次旦说,学校组织的课堂磨练活动,让她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精简了教学语言,提升了教学技巧。

今年9月,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行政组进教研组听课、评课,图为白玛次旦在课堂上讲课。受访者供图

白苗苗所在的单位则组织了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以及“客六新锋大讲堂”等一系列青年干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培训,我的工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技能不仅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融入北京,“找到了归属感”

作为北京公交的新成员,在基层实习期间,白苗苗走上公交站台,向市民乘客介绍客六分公司838路、849路等环京通勤线路;参与“大美中轴”通游线等“通”字头线路的视频拍摄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与同事一起深入社区、学校、商场、医院等地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市民乘客乘车需求……她还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加入公司合唱团,“我意识到,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北京。”

6月7日,白苗苗(右一)参加大兴第一中学现场志愿服务,为高考学子加油打气。受访者供图

白玛次旦已踏上了班主任的旅程。她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通过与学生一起参与锻炼等活动,与学生建立起深厚感情,也树立了榜样。“我坚信‘以心换心’原则,我用真挚的情感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白玛次旦说,她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如今已经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信任。她很高兴,在教学中,她的北京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我在北京挺好的,而且并不孤单。”白苗苗说,和她一样来自西藏的同事们也都在这片热土找到了归属感。比如,北京公交集团在2022年招聘的两名西藏籍毕业生李姿懿和王蔚,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并逐步成长起来。“我们相互支持、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她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京藏之间的就业桥梁能够更加坚固,各民族能共同繁荣进步。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