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绩效大幅提升,北京科创大有可为 | 新京报社论

创新绩效大幅提升,北京科创大有可为 | 新京报社论
2025年01月12日 22:20 新京报

▲2024年12月25日,2024通明湖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和观众打招呼。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北京蝉联全国城市科创发展榜首。1月11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在京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以绝对优势领跑2024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北京更已连续多年稳居榜首。

课题组还同时发布了2024年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而在这一指数中,北京的创新绩效指标上升最为明显,总体增幅达133.48%,区域创新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

多年以来,城市创新绩效,一般指的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在采用新技术之后带来的价值增量,也是评价一个区域创新能力的通行标准之一,其涉及人员、设备、资金等投入,也包括有专利技术、产品等产出。因此,这一标准涵盖了创新成果从研究到应用的全流程。

创新绩效指标显著增长,不仅印证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第一城的强大实力,也再一次展现了北京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上的“可为”与“有为”。

创新绩效,同样也是创新生态的重要评估标准。北京之所以能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领跑,当然有先天的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包括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北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畅通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些机构间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但说到底,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良性循环,仍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这其中既包括上面所提及的科技资源禀赋的集聚,更包括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方位的加持。

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可以看到,过去北京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同时,活跃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为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此外,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这些平台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周期。

从具体的科创前沿领域来看,以当下最为火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研发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逾2400家,同比增长超过9%,其中上市公司达46家,独角兽企业达到36家,占全国比例超过50%。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布局,部分成果可对标国际水平。

北京创新绩效显著、持续领跑科创领域,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前瞻布局上。面对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北京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5G应用等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当然,也正如此次《报告》课题组所指出的那样,在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北京仍面临多重挑战,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深度有待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遭遇新阻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有待产学研各界的深入探索以及机制的不断创新。

在基础研究的先发位置和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如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应用创新的良好循环生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先优势,这些还将成为接下来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继续引领科创的关键挑战所在。

编辑 / 徐秋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