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人工智能赋能银发经济。”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词,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朝阳区委主委、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梁鑫华建议,通过居家养老服务数智化升级,帮助更多的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从制度、技术上进行规范和监管
梁鑫华提到,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北京市2023年底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养老”是关键词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为科技赋能银发产业带来新契机,AI陪伴晚年是可预见的发展趋势。不过,受年龄、认知等因素影响,部分老人在使用智能硬件设备方面存在上手难、学习难的困境。”梁鑫华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目前的养老需求存在脱节问题。对于老人而言,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赋能养老产业的同时,对老人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安全、个人尊严、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保护还不够完善,网络金融诈骗,AI拟声、换脸等网络骗术时有发生,有待从制度、技术上进行规范和监管。”
他表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银发经济,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标准,建立政府老龄信息化平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在保障数据安全情况下,开放老龄信息基础数据,允许市场业务系统接入调用。鼓励相关大模型企业参与研发业务模型,通过大数据、算力算法突破,持续更新提炼推广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养老服务模式。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的适老性,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我们要关注人工智能的适老性,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梁鑫华建议,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提高养老设备交互性、智能性、便捷性、精准度,简化数字产品的操作界面,实现一键操作、语音控制、图形界面快速上手。
他建议,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资源整合,把单一分散的多平台服务整合在统一数智化养老服务平台上,形成线上购物、外卖订餐、就医买药、银行服务、用车出行、政务办理等完整服务生态链,降低线上服务和上门服务交易成本,满足银发群体消费和生活需求。此外,也要关注养老院、社区、老年大学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场景需求,以及产业背后的技术公司、调查公司、养老服务公司对AI技术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推广应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通过研发迭代,在生活协助、生活辅助、智能助行、家政服务、聊天陪伴、精神关爱等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在养老服务中全场景应用。同时要完善产品定价制度,让老人买得起、放心买,精准匹配供需两端。”在梁鑫华看来,AI赋能养老产业,还需要建立科学精密的监管体系,“老人+机器人”养老服务模式,会带来更为复杂的责任划分。为此,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控力度,划清服务边界,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个人隐私及数据信息安全,通过反诈app等保护老人安全。
梁鑫华说,在服务中,要关注老人的个人尊严,在保障隐私的基础上,提升老人接纳共享信息的意愿。还要打造由子女、邻里构成的关心网络,妥善处理银发经济中的AI伦理问题。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许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