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2024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度。绿色化、数智化、全球化正在重塑企业的底盘逻辑,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气候危机、环境挑战,市场内卷让企业不得不在更高维度上重建竞争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29日,2024ESG与可持续商业生态大会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召开。本次大会以“共建有效增长的ESG生态”为主题,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与案例多元化的进程中,ESG如何助力企业实践走向深水区,通过与企业商业战略的结合,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有效增长。
本次大会由向光未来和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支持,汇聚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和金融界的业界领导者。
这场会议不仅务实地讨论了可持续商业的大量前沿课题,同时也展现了我国ESG与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从可持续理念到可持续思想,从可持续文化到可持续的商业实践,中国的经济舞台正展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正在奋楫前行。
引领者
主论坛&议题设定:“共建有效增长”是ESG生态圈的核心议题
有效增长的内涵是指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现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平衡。有效增长的外延则指向企业全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渠道商、服务商、用户、股东、员工、社区等等,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都将成为企业“第二张财报”的关键指标。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波
在主论坛环节,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波,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全球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万科集团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名誉理事王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旭峰,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分别发表了致辞和主旨演讲。
张晓波首先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课题,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任何机构或者力量都难以独自应对。
他表示,“践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超越‘零和博弈’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多样的途径。”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全球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
马蔚华提出了当下ESG发展面临的极大严峻挑战,“联合国的报告指出,联合国目标中目前只有17%的目标可以按计划进行,30%的目标处在边缘状态,还有大约10%的目标倒退或根本完不成。主要问题出在气候危机、地缘政治、全球经济衰退三大问题上。”马蔚华说。
他认为,为了能够迎接这些多重挑战,全球越来越达成共识,即ESG不仅成为全球应对挑战、实现目标的一个理念,也正在成为衡量标准、管理工具、治理方式,这是大势所趋。
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关于“ESG会不会倒退?”的担忧,对此,马蔚华回应道:“可持续商业是大势所趋,ESG本身确实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家会在努力推动践行中纠正这些问题。”
“包括美国在内,过去这几年,全球关于ESG推动可持续商业的法规已经颁布超过1000部。对于中国来说,2024年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今年2月初和11月初,三大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披露的指引》,后来又变成了指南,从指引到指南,中国逐渐进入了强制披露ESG的时代;其次,企业ESG可持续商业的步伐加快,政府有很多关于能源价格、融资成本、财税激励、市场准入因素的驱动;最后,社会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负责任的商品买单。”马蔚华说。
马蔚华认为,推动可持续商业就必须按市场化原则去配置资源,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生态圈非常重要。生态圈的意义在于有政府监管、资金支持、能力建设、信息披露、标准制定、评价和咨询等等。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也越发感觉到我们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站在时代风口浪尖,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深刻感受到企业家精神与绿色创新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高水平的环境标准是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
季为民进一步指出: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共建有效增长”正成为ESG生态圈的核心议题。有效增长的内涵是指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现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平衡。有效增长的外延则指向企业全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渠道商、服务商、用户、股东、员工、社区等等,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都将成为企业“第二张财报”的关键指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增长这一目标?季为民认为,这就需要重塑企业战略、升维企业文化、完善企业架构、培养ESG人才、优化投资决策、影响供应链、改善市场准入及贸易模式等等。这也意味着,有效增长不仅需要更加富有智慧的创新,更需要在创新的浪潮中坚守初心、不忘使命。
此外,季为民还特别强调了“碳排放”这一全球性挑战,在绿色能源使用以及数据安全与治理这一信息时代的关键战场,企业的创新不仅将铸就未来竞争的优势,更是对子孙后代、对地球家园负责任的我们应该做出的庄严抉择。唯有“守正创新”,方能搭建起一个真正健康、充满活力的 ESG 生态体系,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
紧接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围绕“金融投资、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三个关键词,阐明了如何推动企业实现ESG转型,进而实现可持续商业增长的几个方向。
武雅斌指出:首先,ESG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撑,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需要具备长期价值观的耐心资本积极投入;其次,技术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在绿色发展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快开发和应用可持续技术,特别是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新材料和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技术;最后,ESG国际生态圈建设需要利益攸关方的广泛参与和通力合作,特别是跨界和跨国界的合作才是推动ESG与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旭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旭峰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展开了主旨演讲。
朱旭峰指出,根据碳中和框架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在整个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够为减少碳排放发挥一定作用。比如为具体碳排放和碳汇场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方法监测、消减碳汇和固碳相关的成本,来衡量及评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展和趋势,最后模拟政策工具的效果,实现最后的决策以及评估和认证工作。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人工智能可减少26亿到 5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到2030 年,通过额外收入和成本节约,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总体影响将达到 1.3 万亿至 2.6 万亿美元。
但朱旭峰提醒道:“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要注意其本身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比如数据中心本身就是耗能大户,同时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电子垃圾,如何去克服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朱旭峰认为:“绿色电能、绿色技术可以降低我们碳的消耗、能源的消耗。我们要大力加强绿色能源供给,供给那些人工智能电能消耗。比如山姆奥特曼也在大力投资核能技术、可控核聚变等非化石能源排放的能源供给,来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耗能的需求。”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
在主旨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发表了题为《绿色金融加速低碳发展》的主旨演讲。MSCI是全球领先的投资决策支持工具和服务提供商,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球有16.5万亿美元资金在跟踪MSCI的指数,MSCI拥有庞大、历史悠久的可持续和气候投资的研究团队。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已经看到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极端高温、干旱和野火)的频率和影响都在变得越来越剧烈。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其实是全球气候极端天气高发区之一,也是受到气候影响的敏感地区。”郭思平说。
那么,资本市场在推动低碳转型的现状是如何的?郭思平表示:“我们观察到,资本市场是推动净零排放、低碳转型非常关键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人在整个的投资决策流程中、银行在信贷的决策过程中、以及保险机构的承保业务流程中都内嵌了气候和可持续相关的考量。与此同时,全球非常多的主权资金、养老金的长期资金,也把气候和可持续深深内嵌到了投资决策流程里面。”
郭思平强调,机构投资人系统化地把气候和可持续因素纳入到投资决策流程当中,会经历从最基础的碳排放数据逐步进阶的过程,需要从回溯的碳数据到前瞻的气候目标数据、绿色机遇数据,再到气候情景分析等全方位数据和工具的支撑。
前行者
向光十年&倡议发布: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多方共建一个“生态圈”
“当前,仅靠理论和研究没办法将ESG与可持续商业落到实处。工作落实需要人才,然而ESG人才面临着结构和数量上的缺口。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大范围的培训来助力中国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希望更多企业能够加入进来,构建创新型可持续商业生态圈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向光未来总裁马翔宇
从2014年9月举办算起,本届向光年会已经是第十届。主旨演讲结束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向光未来总裁马翔宇回顾了过去十年ESG和可持续商业创新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未来的相关计划。
她强调,从2014年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成立到2022年向光未来的设立,向光未来一直在探索如何以商业手段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202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促进政策、企业、金融、社会等多元领域的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共同体建设。专委会2024年一年的工作可以总结为“六进”,即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国际、进地方、进社区、进课堂、进企业和进生活。
在国际层面,专委会积极推广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经验,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地方层面,深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行探访和案例研究;在社区层面,开展可持续社区模式研究,打造示范社区;在教育层面,整理和推广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例,开展课程评选;在企业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帮助企业梳理可持续发展路径;在生活层面,探索个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进可持续消费示范。
马翔宇还提到,在理论层面,目前专委会已经完成了两本书的编写,包括《社会价值企业创新实践指南》和《可持续商业战略与实践》,预计将在2025年出版,为企业提供社会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商业运营的支持。
“但是,仅靠理论和研究没办法将ESG与可持续商业落到实处。工作落实需要人才。然而ESG人才面临着结构和数量上的缺口。”马翔宇说。
面对这个问题,为此专委会设计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ESG与可持续商业管理师课程(线上课程)”“可持续商业战略思维与实践课程(模块课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课程(长期课程)”和“可持续商业领导者课程(长期课程)”,以及定制课程“企业ESG战略与落地(视客户需求定制)”,希望通过更大范围的培训来助力中国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
从整个行业层面上来看,“我们期望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界、和媒体协同合作、互助共赢的创新型可持续商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保障生态圈稳定发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企业能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作为理念和方法的验证依据;学界可以助力制定标准和开发案例,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媒体凭借强大的传播力量宣传生态圈,扩大影响力。”马翔宇说。
会上,向光未来联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国际报告倡议组织GRI、腾讯SSV、盈科律师事务所、锐仕方达、老爸评测以及包括《中国经营报》社等在内的媒体共同发起了《可持续商业倡议》。
“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够加入进来,构建创新型可持续商业生态圈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马翔宇说。
观察者
主论坛圆桌 & 议题延展:如何定义下一个时代的增长
“从ESG披露,到ESG与企业商业战略的融合,再到ESG与可持续商业推动企业实现有效增长,ESG在中国的实践不断落地,未来如果再向前一步,中国大量企业的品牌定位完全有可能用ESG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改写。”
在主论坛的向光圆桌环节,《中国经营报》总编辑助理、《商学院》杂志主编、中经传媒智库负责人屈丽丽与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谭泽鑫,星展证券总经理、千悦公益基金创始人王戈,联想集团ESG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品牌负责人王雪佳,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晏路辉五位嘉宾展开了对话,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定义下一个时代的增长以及企业自身的实践案例,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了ESG在助力企业有效增长过程中带来的赋能与价值。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从ESG披露,到ESG与企业商业战略的融合,再到ESG与可持续商业推动企业实现有效增长,ESG在中国的实践不断落地,未来如果再向前一步,中国大量企业的品牌定位完全有可能用ESG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改写。”
实践者
六大分论坛&实践分享:从企业商业战略出发,倡导更落地的ESG
“ESG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当前,ESG正从资本市场的附加项转变为企业战略的必答题,对提升企业的商业韧性和价值创造到关重要。同时,通过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
下午,六个平行分论坛同时举行。
本次分论坛主要包括:ESG与可持续商业,可持续投资,中国文化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文化消费 ,呼啸而来的银发经济,CSO与ESG学者: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洞见,AI、可持续与新质生产力六大主题内容。
ESG与可持续商业分论坛上,各位嘉宾强调了ESG在当前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从资本市场的附加项转变为企业战略的必答题。他们共同认为,这对于提升商业韧性和价值创造至关重要。
GRI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资协会绿色低碳分会副会长吕建中提出,ESG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和构建可持续增长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将ESG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商道咨询合伙人李楠就“双重重要性的实施挑战与应对”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讨论了ESG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对企业具有双重重要性的议题。李楠强调:“企业需要深入了解业务与社会的关系,形成议题清单,并进行财务和影响重要性的分析”;Alliance For Good ESG和碳资产服务首席顾问郑温丹则分享了东南亚ESG发展趋势、企业机遇与挑战。她指出,东南亚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转型和极端气候灾害方面面临挑战,但该地区在碳资产和碳市场方面同样拥有发展的机遇。
圆桌对话环节由CDP全球联席披露总监李蜚主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志愿服务部部长于现荣、晶澳科技ESG与可持续发展总监李京、广联达ESG事务总经理李静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认证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常琳参与讨论。嘉宾们探讨了在“E时代”下,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能源推广、供应链脱碳和公众宣导等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投资分论坛,由产业投资人、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CIIN)副总裁胡晓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秘书长邵诗洋主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金投资总经理于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张博辉教授ESG研究课题组成员李潇、东方富海合伙人王鑫、GRC富华资本合伙人董潇潇四位嘉宾从绿色产业投资、2024年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耐心资本、投资机构的ESG投资实践等角度做了主旨演讲;在圆桌对话环节,戈壁创投常务董事、首席运营官程振东,AVPN亚洲公益创投网络中国区代表路培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绿色金融事业部ESG业务负责人王宇宸,母基金周刊合伙人周瑞智从多元视角,主要围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ESG影响力投资、耐心资本如何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
从整体议题设置上来看,相比去年ESG大会的主题,今年多了很多新议题、新讨论,几乎涵盖了当下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银发经济、可持续文化消费、以及从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方式共同诠释有关ESG发展的关键议题。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文化投资和可持续文化消费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之一。
在中国文化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文化消费分论坛上,汇聚了来自文创、乡村振兴、科技平台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共同探讨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女士的主持下,包括东边野兽创始人何一、CHANGPHEL山赴地毯创始人王泽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华人文化副总裁应旭珺、万科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总负责人姜浩等,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文化投资的深刻见解和实践经验。
在银发经济分论坛上,大家重点围绕老龄化市场刚刚兴起的新现象、新话题展开了讨论。主持人朱小斌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向光未来在中国ESG和商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影响力,此次分论坛的开设,旨在突出银发经济在当前经济新动能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到:“气候友好、可持续生活方式和银发经济是向光可持续发展书院未来十年重点关注的三大领域。”
在嘉宾分享环节,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云庐科创集团创始人陈新、银轩康养创始人孙大同、寸草春晖董事长王小龙等业界领军人分享了他们在养老领域的心得和挑战,吸引了众多对银发经济感兴趣的企业家、创业者和行业专家,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除了来自各行各业在ESG领域的亲身实践,本次“CSO与ESG学者: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洞见”分论坛则强调了“理论+实践”对于指导ESG落地的重要性。
该分论坛上既有立讯精密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心总监林道锋,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沈浩,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陈彦刚秘书长等来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也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特任研究员李义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强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姜嬿副教授等人的理论视角。
林道锋主要分享了立讯精密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节能减排、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策略,以及公司在绿色工厂和近零碳工厂建设方面的成果。陈彦刚则从社会维度出发,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可持续商业提升ESG社会价值,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和商业向善方面的实践。沈浩聚焦于气候风险治理,讨论了企业如何通过气候治理响应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并分享了公司在绿色航运和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
理论方面,姜嬿从学术角度探讨了如何让ESG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了内部动机在推动企业ESG实践中的重要性;李义娜探讨了ESG实践与企业危机修复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企业危机发生时如何有效利用ESG活动进行修复的策略。
在圆桌论坛环节,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就知行合一在ESG领域的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信念和决心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关键,而学者的研究应更贴近企业实践,为企业ESG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分论坛的最后环节,张强教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互动推进路径图,呼吁更多学者和企业加入,共同推动ESG的发展。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ESG学术共同体的愿景。
在上述五场分论坛议题之外,本次大会还关注到AI为ESG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变量。为此,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与向光未来联合主办了“分论坛六——AI、可持续与新质生产力”。邀请了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总裁李毅超、行行AI董事长李明顺、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学科主任郑舒宁、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咨询总监王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朱岩梅、苏州新建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学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委员曹卫球、悦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姚莉萍、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刘小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永晟等嘉宾分别参与了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
主旨演讲中,李毅超分享了AI设计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和展望,他表示:“AI设计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创造力革命。我们通过AI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拓展了设计的边界。AI技术的应用必须商业化,真正落地到实际项目中。”
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咨询总监王鑫表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数字化、精益化和绿色化。施耐德电气通过灯塔工厂项目,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果跨行业赋能给客户,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智能制造。”
李明顺探讨了“AI赋能与重建:如何平衡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产业问题,更是国家力量的体现。AI技术的应用应该与ESG相结合,以平衡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学科主任(创新管理)郑舒宁也认为:“ESG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通过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从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现了AI、ESG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AI应用如何与ESG原则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启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
推动者
闭幕论坛& 理念升华 :可持续商业的文化与最底层逻辑
“可持续商业不是一个追逐某种潮流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场富有社会意义的产业革命,是一场具有社会价值的商业变革,也是一场关于人类自身的自我救赎。”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国际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林垂宙
在闭幕式主论坛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国际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林垂宙教授发表主旨演讲表示:ESG可以是一种挑战,也可以带来机遇。他从中国传统的老子文化对ESG发展做了另一种方式的诠释,老子讲究“福则祸所倚,祸则福所福”,而企业发展也同理,需要未雨绸缪,这同样是关于ESG理念的一种表现。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
紧接着,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为在场的嘉宾介绍了什么是腾讯独有的SSV战略。
肖黎明在演讲中提到,腾讯SSV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在过去三年中,针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经营”的关键痛点,通过创新培养乡村职业经理人,探索出“机制+人才+数字化”的内生型共富乡村系统化解决方案。该项目已在政府主导下推广到17个省市区的180个县,成为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化-催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他介绍道:“从SSV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发心是腾讯做公益的初心。2015年,腾讯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中最早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特别是在2019年,正式把科技向善作为了我们的使命愿景,后来在2021年继续升级,把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并一直践行到现在。”
GRI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吕建中
大会的最后,GRI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吕建中呼吁道:“可持续的问题,来自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企业家们从最底层的逻辑(第一性原理)去认知什么是可持续性。”
要想突破这个认知,他认为需要做到四点转变:第一,实现从传统商业模式和经典管理学习模式,向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第二,将企业的增长和发展同社会的包容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及趋势融合在一起;第三,采取负责任的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并鼓励可持续性的消费和生产;第四,确保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生态系统及今生后代的福祉得以保障。
“可持续商业不是一个追逐某种潮流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场富有社会意义的产业革命,是一场具有社会价值的商业变革,也是一场关于人类自身的自我救赎。”吕建中如是说。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个跨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社会价值企业和影响力投资机构发展的催化剂。通过这次大会,我们期待能够促进更多的企业将社会价值融入企业使命和商业战略,推动更多投资机构将对社会价值的要求和衡量纳入投资策略,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