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4.48亿吃下蒙牛奶酪

妙可蓝多4.48亿吃下蒙牛奶酪
2024年06月18日 00:00 新快报

■廖木兴/图

■扫一扫获取更多快消资讯

近日,市值一度超过420亿的“奶酪茅”妙可蓝多业务发生重大调整。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妙可蓝多”)公告,拟以4.48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妙可蓝多称,收购原因是为解决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并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巩固奶酪品类领导者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妙可蓝多自2021年高点以来,已经开启了下滑的周期。6月初,妙可蓝多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工作函中坦陈,明星单品奶酪棒销售不振为收入欠佳的主要原因,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于2023年下半年出现连续下滑。

1 蒙牛投资回报受到市场考验

事实上,早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答复投资者时,妙可蓝多就表示已经在研讨蒙牛奶酪资产注入和双方奶酪业务整合的问题。

妙可蓝多表示,“本次交易使用的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具有较强融资能力,本次交易不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妙可蓝多前身为广泽乳业,2015年该公司收购妙可蓝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奶酪食品业务,后将主业逐渐向奶酪转移,推出儿童奶酪棒等创新性产品,一跃成为“奶酪第一股”。

妙可蓝多押注的奶酪也是近些年乳制品行业较为火热的细分赛道,在专注于奶酪业务后,妙可蓝多迎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2020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为28.47亿元,同比增长63.2%,净利润同比增长208.16%至5925.8万元。

作为乳制品行业“明星股”,妙可蓝多随着业绩的大幅增长,股价也一路攀升,2021年5月更是冲至84.5元/股,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57.31%和160.6%的同比增长,市值超过400亿元。

从2020年起,蒙牛多次以较高的作价收购妙可蓝多的股份,如今这一决定为蒙牛带来账面浮亏的同时,其投资回报也受到市场考验。

妙可蓝多目前股价只有不到14元,距离最高点的84.5元每股蒸发了85%,目前妙可蓝多市值在70亿元左右。

今年4月,妙可蓝多创始人、第二大股东柴琇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公司财务报表不好,股价下跌,我一直在反思。”

对于此次收购,妙可蓝多方面称,是为解决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并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巩固奶酪品类领导者地位。

但妙可蓝多和蒙牛奶酪均为蒙牛旗下公司,此次调整相当于蒙牛对其奶酪业务板块的重整,将奶酪业务“打包”到妙可蓝多这家上市公司。

蒙牛奶酪成立于2018年12月,目前拥有主要从事奶酪产品业务的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天津爱氏晨曦乳制品有限公司和爱氏晨曦乳制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根据公告,2023年蒙牛奶酪实现营收约12.7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37.39万元。2024年一季度,蒙牛奶酪实现营收约2.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95.25万元,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2023年妙可蓝多的营业收入为40.49亿元,同比下降16.16%,净利润为6343.95万元,同比下降53.9%。2024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为9.5亿元,同比下降7.14%,净利润为4129.75万元,同比增长70.63%。

尽管业绩不甚理想,但妙可蓝多的市场份额依旧可观。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2023年中国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的占有率超过3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妙可蓝多在给上交所的回函中表示,奶酪棒作为其销售量最大的产品,销量一直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2023年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终端消费者的消费更加谨慎;同时,近几年国内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公司奶酪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儿童,因此出生率下降也影响了公司奶酪棒的销售。

2 产品曾陷入反式脂肪酸争议

奶酪作为奶制品的高端形态的代表,制作1斤奶酪需要10斤的鲜奶原料,在奶制品界素有“奶黄金”之称。而奶酪在发酵过程中,会将酪蛋白分解成小分子,对孩子的肠胃特别友好,由此特别受妈妈们的青睐。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奶制品量只有41.3公斤,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10公斤,奶酪的普及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中国人“奶摄入量”数据,真正意义上实现“喝奶”与“吃奶”齐头并进。

由于奶酪毛利率较高,这条赛道也引来诸多企业扎堆进入,尤其是儿童奶酪棒产品掀起了奶酪消费的一轮热潮,不仅成就了伊利、蒙牛等企业的新增长点,也孕育了奶酪博士、妙飞等新品牌。

即便如此,年营收超40亿元的妙可蓝多从2021年开始就面临业绩下滑的境况,2023年更是遭遇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利润双降,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妙可蓝多的解释是原材料波动、低温奶酪销售下滑。

市场机构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受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奶酪品牌业绩自2022年以来均有波动。

为了扭转态势,妙可蓝多在今年5月官宣“顶流”王一博成为品牌新代言人,但却在官宣当日引来“反式脂肪酸”的质疑。

妙可蓝多相关产品配料表中“食用油脂制品”是否等同于“反式脂肪酸”,官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随着奶酪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继2023年1月拿到君乐宝和劲牌投资的首轮融资后,曾任光明乳业总经理的郭本恒创立的奶酪品牌“酪神世家”,近期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青山资本独家投资;品渥食品今年初宣布其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德亚奶酪工厂正式投产;高瓴、经纬看中的儿童奶酪品牌妙飞在2020年一年融了两轮;红杉、高瓴于2020年加持了君乐宝;美团龙珠、KKR以及德弘资本出手了认养一头牛;“风投女王”徐新掌舵的今日资本则看上了新锐奶酪品牌“奶酪博士”……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奶酪行业现存1500多家相关企业,2021年—2023年分别新增149家、98家、90家,融资事件分别为3起、4起、6起,其中2023年获得融资的主要品牌包括奶酪博士(1起)、酪神世家(2起)、妙飞(1起)等。

显而易见,“奶酪一哥”的市场份额随之被瓜分。根据欧睿数据预测,2023年,我国奶酪行业两强为妙可蓝多、百吉福,市占率分别为25.3%、17.8%,市占率10.1%的伊利紧跟其后,往后看,奶酪博士、光明、爱氏晨曦、熊猫乳品等品牌蓄势待发,新一轮市场争夺战已箭在弦上。

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去年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贡献收入31.37亿元,占比77.69%。今年一季度,奶酪业务贡献了7.85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2.76%。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妙可蓝多锚定“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开创面向TO C和TO B端的多元化系列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