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第一人,也是“世上最会说情话的人”!

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第一人,也是“世上最会说情话的人”!
2024年06月27日 12:01 新东方英语官方微博

今天,东方君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传奇的中国译莎巨匠——朱生豪。

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尤其精通英文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善于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加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他一生专注于翻译莎剧,呕心沥血翻译了莎剧31种!中途接连两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翻译的书稿在战火中被焚毁,然后再次拾起毛笔、重新翻译。

他不善言辞、生性木讷,却在写给爱人宋清如的情书中流露出自己最纯真、最可爱的一面,将自己内心汹涌的情感写成300余封情书,将爱意尽数传达给那个在他心目中可爱至极的女友、妻子,后世总结成册,名为《朱生豪情书》

他苦心钻研翻译工作,却因为积劳成疾,只带着未完成的翻译夙愿含恨病逝,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那年,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莎士比亚译作。

有人总结他的人生为“一生只翻译一部著作,一辈子只‘撩’一个人。”

最会说情话:

“一生只撩一个人”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我是属于你的,永远而且完全地。愿你快乐。”

——节选自《朱生豪情书》

这些可爱却又情意绵长的情话,全部来自于朱生豪写给爱人宋清如的300余封情书。

你也许完全想象不到,写出这些“肉麻”情书的朱生豪,竟然是个在外人眼里不苟言笑、少年老成、沉闷至极的人。

也许他只有在宋清如面前,才会变成这个活泼调皮的少年——将自己的生活琐事、深深的爱意与思念,全都说给喜欢的人听。

作者周冲这样写道,“我如果爱你,我就会告诉你,一遍一遍地告诉你,变换着花样地告诉你,这就是朱生豪式的爱情。”

朱生豪于1912年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他在兄弟三人里排行老大,从小学业优异,家庭也算是富足美满。

可就在他10岁那年,母亲病逝;又过了两年,父亲也同样因病去世。对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双亡、还要照顾年幼的两位弟弟,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自甘堕落,反而顽强地靠着父母留下的遗产继续自己的学业。

长大之后的朱生豪,被中学校长推荐保送到杭州的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在之江大学的“之江诗社”里,他是公认的大才子,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这样评价他:

“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

不过,朱生豪并不是那种风流书生。他的性格沉闷,喜欢独来独往,与人相处的时候甚至“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只喜欢闷声做自己的事情——写诗,钻研英语

大学时期的朱生豪(右一)

是的,朱生豪一生痴迷英语。他有着超凡的语言天赋,更有着刻苦钻研的毅力,所以对英语的精通程度,甚至可以达到老师的水准:

“(朱生豪)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大学四年级的朱生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简直是校园里的传奇人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位让他爱了一辈子的小学妹:宋清如。

宋清如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之家。他们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个可爱又聪敏的二女儿更是家里的掌中宝。家人希望她按照传统,初中毕业就回家成婚,但热爱着文学与诗词的她坚持要继续读书,家人也就支持了她的梦想。

就这样,她来到了朱生豪所在的之江大学,加入了之江诗社。宋清如作为一个小学妹,经常带着自己创作的诗词来向朱生豪讨教,而他也会回信,耐心指点,并附上修改好的诗词以作参考。你来我往,两个同样热爱诗词的人因诗结缘,于书信往来中暗生情愫。

宋清如

要知道,朱生豪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极为内向,他自己都承认“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格外厌世。”

可宋清如的机灵活泼与出众才华,偏偏就拨动了朱生豪心中的那根弦。他深埋已久的这一颗单纯而灼热的赤子之心,从此只为宋清如燃烧。

毕业后,朱生豪去往上海世界书局工作,担任英文编辑。这时两人之间就只有那一封封书信了。

在这些情书中,朱生豪会变着法儿地称呼宋清如,如宝贝、傻丫头、亲亲、宋儿、小鬼头儿、小姐姐、好人、阿姐等,多达70余种。落款也更是稀奇古怪又可爱至极,比如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朱朱、你的朱儿……

朱生豪的那些烦恼、悲伤、厌世、想念,在想到宋清如或者是收到她的回信时,却会变成温柔、欣喜、满足:“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

1942年,经历了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这一对才子佳人终于相聚并喜结连理,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热烈的爱情过后,是平平淡淡、柴米油盐的生活。宋清如从一代才女变成了家庭主妇,支持着自己的丈夫闭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中国译莎第一人:

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巨匠

朱生豪是公认的中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家,并且他翻译的莎剧全集是如今最被认可的版本,所以他才被称为“中国译莎第一人”。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翻译者试图将闻名中外的莎剧译成中文,以供国人阅读;甚至,当时的书局已经内定了一些大文豪例如郭沫若来翻译西方经典文学,其他人翻译的根本不会被认可。

虽然当时的朱生豪只是一个小小的英文编辑,没有什么知名度;可他偏偏就是热爱着莎士比亚戏剧,于是决心将莎士比亚留下的37部戏剧全部翻译出来。

实际上,他的做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在当时国难危机的中国,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知识分子们都想要用一己之力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他们相信,最直接的就是传播先进的中西方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朱生豪手抄搞

朱生豪从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并且创新了形式,没有按照牛津那种编年史进行编排,而是将这些戏剧细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

他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相结合,“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译笔流畅,辞藻华丽。如果对比英文原版以及朱生豪的翻译,你就可以看出无数的妙处——准确、畅达、优美和传神。

《哈姆莱特》第二幕第二场: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ies!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

(Act Ⅱ,Scene ii)

朱生豪译本: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的一段悼词:

Claudio  [Reading out of a scroll] 

Done to death by slanderous tongues

Was the Hero that here lies

Death, in guerdon of her wrongs,

Gives her fame which never dies.

So the life that died with shame

Lives in death with glorious fame,

Hang thou there upon the tomb,

Praising her when I am dumb,

Now, music, sound, and sing your solemn hymn.

Song

Pardon, goddness of the night,

Those that slew thy virgin knight;

For the which, with songs of wore,

Round about her tomb they go,

Midnight, assist our moan;

Help us to sign and groan,

Heavily; heavily;

Graves, yawn and yield your dead,

Till death be uttered,

Heavily, heavily

朱生豪译本:

惟兰蕙之幽姿兮,遽一朝而摧焚;

风云怫郁其变色兮,月姊掩脸而似嗔:

语月姊兮毋嗔,听长歌兮当哭;

绕墓门而逡巡兮,岂百身之可赎!

风瑟瑟兮云漫漫,纷助予之悲叹;

安得起重泉之白骨兮,及长夜之未旦!

可是,他的莎剧翻译之路真可谓是历经坎坷。1936年他已经翻译完成了9部喜剧,但次年战争爆发、公寓被烧,翻译稿大部分被烧毁,只能在逃亡中抽时间补译。

1941年,战争再次爆发,他交给书局的翻译稿以及之前创作的诗集一并被焚毁。他甚至想要冒着战火去抢救自己辛苦翻译的稿件,却已枉然。

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多年的成果被烧毁,这样的情况竟然出现了两次。如果不是宋清如陪在他身边,这种打击恐怕真的会让他难以忍受吧。

只能叹息一句,时光不等人。他为了翻译莎剧呕心沥血,竟然熬夜、不吃饭,只是将自己关到房间里闷头翻译,严重透支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44年,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着,连说话都没有力气,更别说继续翻译了。可他还是心心念念着自己的翻译工作,甚至有两次从昏迷中醒来,突然高声背诵莎翁戏剧原文,神情严肃。”

“朱生豪遗憾地对日夜守护在他身边的宋清如说,萨翁剧作还有五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1944年12月26日,年仅32岁的朱生豪含恨去世,留下了年轻的宋清如以及刚满周岁的儿子。

最后,东方君用朱生豪的情话制作了几张图,尤其喜欢这一句——“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