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畅快旅行吧!哈佛教授带你80本书环游世界

以阅读畅快旅行吧!哈佛教授带你80本书环游世界
2024年06月27日 12:01 新东方英语官方微博

在423世界读书日前夕,以及翘首以盼小长假的时刻,你阅读和旅行的心是不是蠢蠢欲动啦?

在《80 本书环游世界》(Around the World in 80 book )中,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创始人大卫·达姆罗施(David Damrosch)构建了一个环游全球的行程,并且不需要护照即可享受^-^

达姆罗施的新书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跟随作品“前往”伦敦、巴黎、尼日利亚、东京、上海等世界各地,通过作品在全世界穿行,与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对话,并与周围的世界对话。

从伦敦到威尼斯、德黑兰,再到更远的地方,从伍尔芙、但丁到诺贝尔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再到沃尔·索因卡、吴承恩、张爱玲、鲁迅、莫言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他探索了这些作品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融入文学的方式。

为了描绘当今世界文学的广阔图景,达姆罗施探索了作家是如何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的:一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世界,另一个是那些让伟大作家赋予他们生命和意义的书里的世界。

在他的文学地图中,达姆罗施包括引人入胜的当代作品和永恒的经典作品,冷酷的犯罪小说和令人难忘的奇幻作品。

这80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疫情的社会后果,到托马斯·莫尔设计的乌托邦所要对抗的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这些书中许多女主人公不得不与之斗争的男权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达姆罗施把目光也投向了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学国度,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到近现代的张爱玲,到鲁迅、莫言和北岛,不仅点评了作品,也评述了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深刻影响。

达姆罗施说:“正如(罗马抒情诗人)贺拉斯曾经写过的,‘文学既甜蜜又有用’。”“既然他把‘甜蜜’放在第一位,在我看来,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观察世界的不同方式,同时也是最令人愉悦的方式。”

“As [the Roman lyric poet] Horace once wrote, ‘literature is both sweet and useful,’” Damrosch says. “And since he put ‘sweetness’ first, it seems to me that literature provides an exceptional outlook and different way to look at the world while being the most pleasurable way to do so.”

因为新冠疫情,你可能很久都没有旅行过了,今天,跟随大卫•达姆罗施的书,在书海里徜徉吧。以下摘录了80本中的6本:

#1

《源氏物语》 

by Murasaki 

东京

《源氏物语》(The Tale of Genji)写于11世纪初,作者是日本诗人出身的小说家紫式部。《源氏物语》讲述了平安时代(794年至1185年)日本天皇的儿子源氏发现自己意外地被剥夺了继承权。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小说,直到许多世纪后的1925年,这本54章的大部头才被学者亚瑟·韦利翻译成英文。这部巨著不仅将读者带入了日本的贵族时代,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现代时代相距甚远的时代。

达姆罗施说:“紫式部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当下的新视角。”“她是这方面的大师,她要求我们开始理解她这么多的假设和期望是什么,要求我们更仔细地阅读。”

“Murasaki gives u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present moment,” Damrosch says. “She’s a great master of this and challenges us to begin to understand what so many of her assumptions and expectations are, challenging us to read more carefully.”

#2

《尖枞树之乡》

by Sarah Orne Jewett

 缅因州

尽管一生都生活在缅因州,作家兼诗人莎拉·奥恩·朱伊特还是选择为她1896年的小说《尖枞树之乡》(The Country of the Pointed Firs)创造一条故事线,完全建立在一个夏季游客的经历上。

在这本书中,叙述者是一位来自波士顿的作家,为了完成她的书,她访问了虚构的海滨村庄Dunnet Landing,并被该地区狂风呼啸的悬崖和郁郁葱葱的草木所带来的孤独震惊了。

达姆罗施在对这部作品的解释中提到了美国图书馆1994年发表的一篇评论,该评论将Dunnet Landing描述为一个“想象中的小镇,任何去过阿卡迪亚国家公园或荒山岛的人都能认出它。”

他补充道:“文学本身就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包括内部和外部。作者经常在远处写作,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本土的和外国的结合起来,但却令人信服地写作,把观众与不熟悉的地方联系起来。”

“Literature in its very nature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both inside and out. Authors often write from a distance, combining the familiar with the unfamiliar, the native with the foreign, and yet compellingly write and connect audiences to places that are otherwise unfamiliar.” 

#3

《追忆似水年华》

by Marcel Proust

巴黎

达姆罗施对《追忆似水年华》(In Search of Lost Time)的分析写道:“对我来说,巴黎就是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多卷本的作品,出版于1913年至1927年,灵感来自这位小说家对自己在巴黎欧特伊区青年时代的回忆。

达姆罗施的书中提供了许多独特的场景,比如普鲁斯特在巴黎王子的家中参加一场盛大的晚会,以及全家前往海滨小镇巴尔贝克的旅行。不过,其中有一段特别明显是法国的,那就是叙述者吃着一杯泡过茶的玛德琳蛋糕,这是法国的代名词。

普鲁斯特写道:“我把一勺茶举到嘴边,我在茶里泡了一小块蛋糕。混合着面包屑的温热的液体刚接触到我的味蕾,我就打了个寒颤,我停了下来,专注于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一种微妙的快乐侵入了我的感官,一种孤立的、超脱的、不知道其来源的东西……我不再觉得自己是平庸的、偶然的、凡人。这种无所不能的快乐从哪里来的呢?”

达姆罗施说,普鲁斯特将食物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并不奇怪。

他说:“食物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消耗和丰富了什么,以及我们吸收了什么。文学和食物都是丰富我们灵魂的东西。”

“There is something fundamental about food,” he says. “What we consume and enriches us, and what we take in. Both literature and food are what enrich our souls.”  

#4

《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by Chinua Achebe

尼日利亚

故事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殖民地尼日利亚,来自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不可避免地入侵了非洲大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Things Fall Apart)通过虚构的伊博人Okonkwo的眼睛提供了非洲社会的一瞥。

尼日利亚作家奇努阿·阿奇贝选择将他1958年的小说分为三个部分,让读者第一眼看到了Okonkwo的生活是如何随着帝国主义的引入而突然改变的,为主人公创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达姆罗施强调了小说对语言的运用。达姆罗施写道:“阿奇比从内部对非洲社会的描述与他创造一种充满口头故事和谚语的英语散文(在整个非洲都有)的项目密切相关。”

他补充说:“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生,当欧洲小说开始被改编到世界上其他没有小说传统的地方时,发生了什么真的很有趣,而阿切比显然是在这种传统的基础上,也在反对这种传统。他不仅从孤立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小说,还从诗意的语言出发,试图思考作为反帝国主义者如何使用英语语言。”

“As a student of literature, it’s really interesting what happens when the European novel starts to be adapte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there wasn’t a novelistic tradition, and Achebe is very clearly building both on and against that. He’s not only looking at his novel from isolation, but also poetic language and trying to think of how to use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an anti-Imperialist.”  

#5

《达洛维夫人》

by Virginia Woolf

伦敦

弗吉尼亚·伍尔芙选择把她1925年出版的小说背景设在她的家乡伦敦,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一颗炸弹落下后不久。达姆罗施将《达洛维夫人》描述为“最具本土化的书籍之一”,读者不需要读太多就能确认这个战后故事的背景定在伦敦市中心。

小说的场景在开头变得显而易见。6月的一天,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悠闲地漫步在邦德和维多利亚这样的街道上,还有摄政公园,为当天晚些时候她为城里的富人举办的派对做准备。小说本身是在一天中展开的,这让伍尔夫可以自由地将她的故事牢牢地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不会偏离它的边界。

达姆罗施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伦敦的致敬。”“有一些特定的空间,如陆军和海军商店,展示了强烈的地方意识。总而言之,伍尔芙的作品最能唤起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记忆。”

“This is very much an homage to London,” Damrosch says. “There are specific spaces, such as the Army and Navy store, that [exhibit] an intense awareness of place. Overall, the life of a city has never been better evoked than by Woolf.”  

#6

《倾城之恋》 

by 张爱玲

上海

《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 写于1943年,是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白流苏和她的爱人范柳原的故事。故事主要发生在张爱玲出生和长大的上海,以及她后来上大学的地方香港。1941年12月7日,在一次浪漫的香港之旅中,范柳原向白流苏表白,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天正好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一天后,这对夫妇无助地看着日本入侵香港。张爱玲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在战争的第一排坐了下来。

达姆罗施写道:“早年,张爱玲对上海生活的复杂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在传统与现代、日渐式微的父权制和初生的女权主义,以及亚洲和欧洲文化之间摇摆不定。”“她20世纪40年代初的故事是在日本占领下写的,并避免公开发表政治声明,但战争背景始终是背景。

 “Early on, Chang developed a keen eye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life in a Shanghai poised—or caught—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aning patriarchy and nascent feminism, and Asian and European cultures,” Damrosch writes. “Her stories of the early 1940s were written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avoid making open political statements, but the wartime setting is always in the backgrou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