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癫内核越稳 ,这本书和《我的阿勒泰》一样后劲十足!

生活越癫内核越稳 ,这本书和《我的阿勒泰》一样后劲十足!
2024年09月19日 11:27 新东方英语官方微博

当代年轻人的夸人话术又双叒迭代了。

神仙颜值、xx大神、佛系心态已经不足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美,“内核稳定”已经超越了“松弛感”、“反内耗”,成为了大家心中的顶级夸人话术。

小红书截图

毕竟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十分美丽”,常常在发疯的边缘蹦迪,每一个困难都能克服我:

考研或考公,焦虑加十分;

职场被拿捏,心态一刀切;

中年又失业,彻底被毁灭。

在动荡的社会转型期,处于困境中的大家都希望在不稳定的命运中,找寻最稳定的自己。

内核稳定的人,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最想成为的人。

这种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从容自若,不受影响,不骄不馁的精神力,被这代年轻人用“内核稳定”四个字玩明白了。

前段时间爆火的现象级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也印证了当代年轻人对于这种内核稳定带来的纯粹松弛感的青睐与向往。

《我的阿勒泰》宣传海报

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这部剧中,无论是景色还是人物,都充满了松弛、疗愈的力量。

尤其是剧中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更是活出了新高度。她从容淡定、自信洒脱、松弛育儿。

睡觉床塌了还能继续睡,她说:“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

离婚后男人走了,她说:“男人跑了就跑了嘛,我们离了婚也不丢人的”。

女儿犯错被炒鱿鱼回家,觉得自己很没用,她说:“啥叫有用,我生你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嘛”。

《我的阿勒泰》影视截图

有网友评论:“不要有存款焦虑啦,阿勒泰的阳光和风不需要很多钱”。这也正如剧中的台词所传递的“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的过啊”,拥有稳定的内核,便可把生存变生活。

除了《我的阿勒泰》外,能带来同样松弛感与精神力的还有这本经典中的经典《布鲁克林有棵树》

它80余年常销不衰,被评为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多种奖项。奥普拉、奥巴马、俞敏洪等中外名人盛赞。

这是作者贝蒂·史密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书中主人公是位名叫弗朗茜的小女孩,他们一家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院子里有棵生命力顽强无比的“天堂树”,无论种子落在哪里,天堂树都会拼命生长直指苍穹。

而弗朗茜便像这棵天堂树一样,即使生活在泥沼一样的困境,酱缸一样的现状,依然天真洒脱,肆意生长。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没钱交学费,她打工为自己争得上大学的机会;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歧视与不公,她不内耗适时反击,并推动转校的解决办法。

没有批判苦难,没有炫耀痛苦,而是用幽默与孩子气超度了蹉跎与苍凉。

弗朗茜强大稳定的精神内核是她成长中一件件穿起的盔甲,保护着她敏感丰富的内心,有趣浪漫的灵魂。使她从容、松弛、通透,而帮她穿起盔甲的,正是有爱的家人、不断地阅读以及自我的供养。

豆瓣网友走心评论:

“我们并不一定非得一贫如洗才能领会这个故事”。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焦灼或者无力,都应该读读这本充满生命力的经典之作。

有爱的家庭

才能种下内核稳定的种子    

01

正如《我的阿勒泰》里的张凤侠一样,她对女儿李文秀的爱给予了李文秀富足的内心、自由的精神、勇敢的底气。

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弗朗茜一家便也是这样坚韧而又积极的面对生活。他们的家庭教育给足了弗朗茜抵御困境的勇气与尊严。

弗朗茜一家十分贫穷,爸爸在酒吧做招待,又总以酗酒减轻压力,家里经常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担压在妈妈身上,家里常吃发霉的面包,姐弟两从小就以捡破烂补贴家用,经常被周围人嘲笑。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当吃的快不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着弗朗茜和弟弟玩一个北极探险家的游戏,假装被困在暴风雪中等待救援。

妈妈会把仅剩的食物分成几份,称之为探险路上的“口粮”,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减轻饥饿带来的痛苦。

弗朗茜喜欢咖啡但是不能喝,妈妈依然会给她倒上一杯,吃饭后再倒掉。

妈妈解释说,弗朗茜和我们一样,每顿饭可以喝一杯咖啡,要是喝不了,偶尔浪费点东西,感受不用担心乞讨的感觉也很好。

爸爸因病去世一年后,弗朗茜在毕业典礼上,依然收到了爸爸托人买的鲜花。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弗朗茜就是在这样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即使家庭贫穷,生活坎坷,但是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用爱告诉弗朗茜什么是乐观、尊严以及离别的意义,满满的松弛与疗愈,这也是她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能内核稳定从容面对的爱的源泉。

读书与教育

提供眼界开阔、思想独立的养分    

02

作家莫言曾说:“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弗朗茜是如此幸运,她的外婆告诉妈妈,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读书受到教育。

于是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孩子们读《圣经》和《莎士比亚》,一遍又一遍,这为弗朗茜埋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在读书与受教育的过程中,弗朗茜渐渐明白,“在她生下来所熟悉的世界之外,还有别的世界存在,而这些世界并非遥不可及。”

她学会了知识,更懂得了如何思考,她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

学校里被传染虱子的孩子被人嘲笑,等虱子没了他们又会嘲笑其他被传染的孩子,弗朗茜认为:

“她们没有从自己的痛苦中学会怜悯,因此她们白白经受了那些痛苦”。

十三岁的弗朗茜就会在日记中写道:

“偏狭,会导致战争、大屠杀、钉十字架、私刑,它让人们残忍地对待小孩、对待彼此。世界上大多数的邪恶、暴力、恐怖和心碎,都是偏狭造成的”。

第一堂化学课后,弗朗茜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什么会消失,也没有什么会被毁灭,所有事物都充满生命力”。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通过读书与学习她拓宽了视野,滋生出不断思考的能力,这些思绪源源不断的充盈着弗朗茜的内心,使她能够稳稳的扎根、生长。

自我的供养

留足寻找自我的成长时间

03

弗朗茜与院子里那棵“天堂树”一样,在长成参天大树前,必然要独自汲取养分。

她需要好好利用当下,关注自我,逐渐架构一个稳定的自我价值体系,这便是日后漫长岁月中的自我内核。

正如罗翔老师采访中说的:“你只需要在乎三件事,你自己、你的钱、你内心的平静”“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在声色名利之中守住本心,在世俗目光里信步前行”

《布鲁克林有棵树》里的罗姆利家的女性角色大体都有这种专注当下与自我的魅力。

弗朗茜因为喜爱读书,与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去,她便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与众不同”,更专注追寻她的热爱。

妈妈凯蒂坚韧顽强,即使早早成了寡妇,她依然专注于当下,解决一个个生活难题,就像她对弗朗茜说得:“你得学会经得起开玩笑,否则人生对你来说很难”。

外婆没有上过学又受到丈夫的压迫,但她无视丈夫,智慧又从容,她告诉凯蒂,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一定要存钱,她也告诉弗朗茜:“不管看什么,永远像你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看它一样;这样,你在世上的时光就充满荣耀”。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截图

正如书中写道:“罗姆利家的女人都纤细、脆弱,眼睛里闪烁着好奇,说话嗓音轻柔颤动。可构成她们的材料是看不见的薄钢”。

不浪费时间于他人,不纠结不内耗,关注自我与当下使她们从容自洽、坚定乐观,滋养了生命,也稳固了内核。

毫不夸张的说,真的后悔三十而立才读到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早早读过,如今的我也许能够更加坚定、自洽、松弛。

但我也庆幸当下读过了它,在我最紧绷、最焦虑、最迷茫的时候,帮我松绑又给我力量。

希望大家读过书后都能拥有同样的松弛感与生命力。

“去爱,去受伤,去生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