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跟一些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总能听到“内卷”这个词,大家在感叹钱难赚的同时,总是会来一句:哎,内卷的太厉害了。那么内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摆脱内卷呢?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个话题。
“内卷”这个词是百科星图根据大数据排出来的2021年十大热词,它开始来源于学术界,根据文献记载,“内卷”一词最早使用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后来这个词语被两位人类学家进一步沿用并逐渐深入到学界,一位是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
另一位叫克利福德.格尔茨,他有篇著作名字就叫《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讲的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由于资本匮乏、土地稀少,加之政策等问题,农业无法对外拓展,导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过剩,农业虽然变得更精细,但却形成了“没有发展的增长”。这就是格尔茨说的“农业内卷化”。
那么“内卷”一词是怎么突然在中国火起来的呢?这要起源于2020年下半年,在清华北大的学霸圈里,有几张图片被传播,然后被全网刷屏了。图片中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沓沓的书,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甚至还有人边骑车边用着笔记本电脑,此人后来被称为“清华卷王”,爆火网络。
而在此后有一篇文章叫《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刷爆了朋友圈,文章讲述了北大清华两所院校的内卷现状,学生竞争压力非常人可想象,更是将“内卷”一词推波助澜,很快便火遍了网络。
既然能火遍网络,我想也是因为大家都碰撞到了共鸣点了吧?说明不仅是在校园里,在校园以外的社会各个角落,方方面面,有竞争就存在着内卷现象。竞争以前被大家视为是积极的,但内卷很显然是消极的,内卷其实就是过度竞争的结果。内卷已经造成了人群间的彼此消耗,令人身心疲惫,成为了许多人心中不堪负重的隐痛。那么内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战略企划抢手查阅了一些关于内卷的文章,对于内卷的根源有各种剖析,但是基本都是大而全,琐碎而繁冗,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每个行业都有大量的竞争者扎堆互撕;也有人说是因为市场萎缩了,社会并没有给广大劳动者提供充足的工作岗位,实体经济衰退加剧了内卷化;还有人讲到了内循环和外循环出了问题,听起来很专业但都是局部影响因素,并非根本原因。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说是内卷根本原因是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形成了恶性竞争的环境,但不知道如果换他来重新制定法律的话,能不能一次性把问题搞定了。
其实在战略企划抢手看来,内卷的真正原因只有四个字,那就是:盲目增量。
在竞争的压力下,盲目增量是一种本能和被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大家来不及思考事情的本源和目的,忘记了合理地配置资源,只知进而不知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语说僧多粥少,就是内卷最形象的比喻。明知道没有那么多粥,却养了那么多的僧,是不是叫盲目增量啊?僧多粥少如果大家都能吃得饱就会相安无事,一旦有人吃不饱了,就会怎么办?抢别人的粥吃。抢了别人的粥自己虽然饱了,被抢的人没饱,所以抢粥就会一直发生,这样大家彼此消耗,打的头破血流,内卷是不是就发生了?
那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解决了僧多粥少的问题,内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决方案其实有四个方向,第一是如何让粥更多;第二是减少僧人的数量;第三除了粥还有什么可以养活这么多的僧;第四是能不能让一部分僧人,去别的寺院去分粥?但前两种方案其实是比较被动的,因为由于年份不好,可能粥只能这么多了,如果强行减少僧人的数量,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僧人被饿死;而后两种方案呢?则是在不削弱现有人数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延伸到市场上来讲,大部分的恶性竞争就是在抢别人的粥,让别人饿死,而一旦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呢?抢了你的粥,你也可能会被饿死!那么更好的方案就是最后两种了,不用抢,转化一种形式,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
但这四种方案都是在内卷发生后的权宜之计,如果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话,最好就是在进入某个领域前,提前做好预算,准确预估市场容量,从而避免进行盲目增量,岂不是更加高明也?
#经济##财经##贸易##经济危机#
好的,感谢本期的陪伴,关注战略企划抢手说市场,听有见地的观点,各位老铁,我们下期的主题再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