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要服务于公司战略,还要有自己的战略”
好文9048字 | 15分钟阅读
作者:周宏骐,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陈赋明,智篆商业研究院研究总监。
在巴黎奥运赛场,随着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冉冉升起,身着安踏龙鳞祥纹领奖服的中国奥运健儿,让已与中国奥委会合作16年之久的安踏集团再次闪耀世界舞台。
如今,安踏集团早已不是30多年前的那个小生产厂,而是在中国和全球核心运营15个品牌。2023年集团营收623.56亿元,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继续稳坐第一,彻底改变了海外品牌霸天下的市场格局。作为一家贯穿设计、开发、制造、营销、零售全价值链的多品牌体育用品企业,安踏集团的成长和超越离不开经济、社会、产业、市场等外部因素的推动,更少不了企业自身对发展战略、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正确把握,其中,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01
数字化是为公司战略服务的
安踏集团首席运营官陈科指出,在安踏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中,公司战略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反过来说,数字化转型要服务、支撑公司的整体战略。同时,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或业务问题,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再谈战术层面的问题才有价值。所以,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公司战略的更新和升级,数字化转型也要相应地更新和升级自己的战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用品行业做的是批发经销生意。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变化,经销渠道普遍出现了库存积压问题。为了突破行业难题,安踏在2012年开始向品牌零售转型。从做批发转向做零售,安踏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当时1万多家门店进行信息化管控,掌握每个门店的销售数据和库存信息。为此,安踏升级了整个零售系统,实现了门店级管理。
安踏在2019年正式提出数字化转型。当时,公司面临的一个契机是,2009年收购的斐乐品牌经过10年的直营运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希望把斐乐的成功经验移植给安踏品牌,于是提出要建设DTC(直面消费者)模式。安踏的数字化转型便围绕这个展开,并制定了“一三四”数字化战略。所谓“一”,是指一个出发——从消费者体验出发。“三”是指三个重塑——通过数字化重塑人、货、场。“四”是指四个保障——通过普及数字化认知、提升数字化技能、培养数字化团队、构建数字化平台,保障数字化的落地。
2021年,安踏集团的战略进一步升级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伴随公司战略的调整,安踏的数字化战略也升级到2.0,提出了“一三六”数字化战略,即一个中心、三大战场、六路战线。首先,安踏是品牌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整个数字化体系建设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其次,数字化战略2.0仍然聚焦人、货、场三大核心维度,但进一步强调要从人的全生命周期、货的全价值链、场的全渠道去做打通。最后,六路战线则是在三大战场要具体展开的战术动作,包括针对人的消费者价值升级和营销数字化、针对货的货品效率和柔性供应、针对场的“店”的数字化和私域加速升级。
02
引领行业的数字化全价值链
到今天,从商品研发、生产供应到会员营销、全域零售整条业务价值链上,安踏的数字化发展整体处于行业领先。
商品研发
在商品企划、设计和开发方面,安踏建立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里面沉淀了创意、设计元素、材料、版型等信息。集团的所有品牌、所有品类都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做到商品企划、设计、开发的在线化和协同。
此外,安踏还开始运用AI(人工智能)、3D等技术进行商品设计和打样,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也大大缩短了整个研发周期。目前,安踏已有数百名设计师完成AI能力认证,并开始使用文生图工具。同时,安踏AI设计工作室已经具备覆盖全品牌的商品设计、电商设计和平面设计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货品规划、供应链、物流
安踏的货品规划、供应链、物流体系涵盖订货采买、工厂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
货品采买是运动鞋服行业的一大重点工作,也是一大难点。在传统模式下,商品订货按照各区域公司甚至各家店铺的采购需求来执行,无法统一下单。此外,订货往往涉及评分、选款、组货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多方协同,还需要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之间来回跳转,导致订货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踏搭建了集成的订货会系统,单店或区域公司的采买计划都可以在线上制订,调单、审单的效率大大提升,整体现场下单时间减少50%,初单采纳率提升1倍。
安踏有数百家合作伙伴,合作工厂都接入了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透明化。2018年开始,安踏的自营工厂开始推行数字化建设,引入自动吊挂系统、物联网裁剪机等智能设备,既实现了柔性化生产,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厦门工厂能够实现春夏秋冬四季、全品类的服装产品生产。
在物流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安踏应该是走在行业前列的”。在安踏的智能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轻载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机器人等自动化物流设备成了主角,货品抵达仓库后无需开箱验货,自动收货入库。系统收到来自不同销售渠道的订单后,会发送指令给自动化设备,由它们到相应仓库位置拣取货品,然后送到拣选员面前,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
从物流链路来看,货品从工厂出来,到仓库,再到最终配送至门店和消费者,安踏的物流运营通过数字化实现了全链路、全渠道、全品牌的智能整合。以前,安踏的每家工厂都是自己将货品送到相应的仓库。有了数字化后,经过数据和线路分析,可以由物流车一次性前去相对集中的几家工厂提货,拼车送到仓库。这样一来,全链路的效率得到提升,运输成本也可以降低。
会员营销
安踏自主研发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对旗下所有品牌过亿会员进行管理和运营。会员信息会沉淀在系统里,根据这些信息,系统会为用户“贴标签”。在安踏CRM系统里,用户标签超过百个。有了这些标签,业务部门可以更深入了解品牌的消费者画像、兴趣偏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触达用户的时间节点、信息渠道和内容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际转化率。过去,这一机制一般由人工设定,并需要依靠运营人员的经验判断,用户触达往往不够精准,转化率较低。如今,斐乐已经开始采用算法模型,使用各维度的标签形成用户的精准画像,并通过灵活的AB测试和数据回流,使营销效果转化率大幅提升。基于大促、用户分层等场景,斐乐沉淀了数十个算法模型,算法营销关联流水相比过去人工经验筛选提升了数倍。全域零售
对于门店经营来说,店长的经验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安踏有1万多家门店,不能只依赖于店长和导购的个人能力。为此,安踏开发了一套“安诊无忧”移动端工具。从呈现数据,到定位问题、推送待办,再到效果评估,这套工具背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逻辑。“安诊无忧”可以对单店的经营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对比,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比如门店某个商品销售异常,就会给店长发出提醒。同时,系统会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判断销售异常是因为商品出现断码,或者店内没有对相关商品作主推,还是其他问题。然后自动给店长推送待办事项,并给出一些选项,比如补货,进行商品主推,或者作连带销售,建议店长进行处理。对于待办事项的执行过程,系统也会进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处理。“安诊无忧”工具上线后,店长和导购的工作轻松了很多,门店业绩提高了,导购收入也增加了。
业务决策离不开对未来生意的预测和判断,但业务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依仗于人工经验的判断。2023年,安踏搭建了生意预测模型,经过半年的测试,对安踏品牌生意预测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过去人工经验测算。未来,该预测模型的应用将扩展至更多业务领域,上至集团发展战略,下至门店运营检视,进一步助力集团生意规划及管理效率提升。总部赋能
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安踏从集团层面持续作出了诸多投入和举措。
2022年,安踏成立集团数字化委员会,数字化委员会负责保障集团数字化战略的共识和推动,同时作为集团数字化工作的决策组织,负责数字化重大事项的决策及重点项目的监控和指导。它还会根据业务重点迭代、新技术应用发展等情况,及时推动集团数字化战略的刷新,明确不同品牌的数字化发力重点。
在机制方面,为了让数字化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合作,真正产生推动业务发展和运营效率的数字化系统和应用,安踏对数字化团队实行了新的考核机制。集团数字化部门还组建多个数字化小组对接各个品牌和职能部门,深入到业务一线,和业务部门一起识别数字化需求,并推动数字化系统和应用落地。
过去,安踏的大部分数字化项目都是由业务来驱动的。2023年开始,集团数字化部门成立了一些数字化团队,目的是从技术视角出发,主动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例如生成式AI)来探索和开发数字化应用,反向推动业务变革。
03
迈向数字化的“深水区”
安踏数字化引领了体育用品行业,让本行业乃至更大的鞋服行业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可能路径和方向。透过安踏至今为止的数字化实践,我们也可以看到鞋服行业的数字化需要进一步迈向“深水区”。
第一,有了完善的数字化系统,沉淀了大量的底层数据后,下一步就要基于业务场景开发数据产品和应用,让数据资产真正为业务创造降本增效的价值。目前,安踏正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这需要业务团队深入理解数据产品并给出需求,同时,也需要数字化团队深入洞察业务场景,在双向奔赴下做到“数业融合”。
第二,利用数字化深度连接和交互全域用户,从而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货场的精准匹配,以及会员营销的精准触达和高效转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消费者数字化是所有数字化的起源或来源,因为企业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来驱动整个价值链的。
第三,建设商品端的全流程数字化,使商品从企划开始,到订货、生产、门店铺货,都能做到在线化和数据化。同时,建立完善的商品标签体系,通过数字建模,实现商品与销售区域、目标消费者、零售门店的动态精准匹配。
第四,连通上下游系统,实现更智能的柔性化生产,从而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生产制造环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系统,连接生产端、品牌端、供应链端,同时对所有产品、工厂、车间、生产线等进行分类。这样,一旦有生产订单,系统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工厂、车间,甚至生产线,从而实现更智能的柔性化生产。
░░░░
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无论从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系统,还是从数据资产的沉淀来看,安踏已经建立了非常扎实且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接下来,安踏的数字化将进一步往“深水区”迈进,围绕用户运营、人货场匹配、柔性供应链等核心业务场景需求,开发出切实有用的数据产品和应用,从而持续提升全价值链的运营效率,最终助推整个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案例点评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周宏骐 :“进入数字化‘深水区’后的数字化蓝图”
安踏集团是一个在数字化上积极进取的企业,从2019年导入数字化战略1.0,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用数字化重构人货场,再到2023年积极推进数字化战略2.0。而2.0战略中处处出现数字化“深水区”,也就是看到了明确的业务痛点,却因许多客观原因,难以在数字化上解决,与此同时,新的AI技术不断出现,需要团队积极学习新的技术与业务实现融合。
原有的业务痛点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又必须探索如何用好新的AI技术去降本增效,这提高了构建数字化战略蓝图的复杂度。基于安踏集团数字化实践,我们探索在“深水区”需要打通哪些数据,引进哪些技术,改造哪些业务流程,可能在哪些业务场景下实现数字化融入业务场景(数业融合),尝试构建出下一阶段数字化建设的战略蓝图。
我们发现深水区面临的各种挑战,与我们之前研究过的许多企业所面临的,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
数字化战略规划过程中,各个板块的需求与数业融合期望,就像一个拼积木的过程,更像是从一棵棵树逐渐看到整个林子,从一个个业务场景,到场景与场景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衔接与交互,拼起来成为下阶段数字化战略的全盘图景。
问了很多安踏的同行,都说安踏懂生意,会经营,有弹性,出效益。我们归因亮丽成绩的贡献来源时,尝试把机制设置(管理方式)上的贡献,比如首单、追单、补单的设置逻辑,柔性快反,库存降解体系,库销比等剥离出来,仅看数字化战略与建设到底给集团的成绩带来多大的贡献?未来的数字化战略与建设又能为集团增添怎样的亮丽成绩呢?
本篇点评尝试在调研安踏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在数字化建设上表现优秀的企业,来探讨数字化战略蓝图规划及建设上的行业共性问题,并设置了以下几个关键议题。
大部分品牌及零售企业做数字化是为了什么目标?
通过数字化形成了什么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与业务的相互促进,形成了哪些商业模式上的变革?
数字化“深水区”有哪些难以解决的共性痛点?
通过数字化需要形成哪些数据产品的管理工具?
更进一步的数字化蓝图包含了什么?
大部分品牌及零售企业做数字化是为了什么目标?
面对市场(消费人群及需求结构)和竞争(竞争倒逼创新)变化,积极进取的品牌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会制定战略来引领进化,尤其是围绕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价值链上的价值经营能力。
当下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优势。数字化战略通过用好数字化工具及思维,去进化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模式),或加强现代数字化能力对业务的支撑和驱动。
而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数字化战略围绕在以下几个目标。总体而言,短期重在提升效率,长期重在提升经营壁垒。
-用户(人):
从源头开始,在不同周期与场景下,动态识别需求趋势。
洞察、预测并掌握不同人群包的差异化需求。
针对每种人群包,做精准触达与互动,并通过互动反馈推动商品升级。
实现从用户转为会员(依据业务属性定义轻会员/重会员),推动会员的长期LTV(终身价值)运营。
-产品(货):
现有的品类,通过研发或内容增值、IP赋能,实现微创新增长。
开发爆品级的新品类,并做好数字化开发、试销、内容推广。
抓取全网用户互动数据,实现数据拉通及回流,精准计算新品市场导入各阶段的ROI。
-渠道(场):
交互场:从线上大打广告、线下铺货,到做好OMO融合的种草及拔草。
转化场:新渠道不断出现(例如到家即时零售场景/海外购),掌握新渠道带来的机会,同时治理与平衡价格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转化场:从传统的线下批发与大电商结合模式,向全渠道DTC迈进。
转化场:实现导购服务升级,以及公私域的立体联动。
-供应链(端到端):
探究最适化的供应链模式,形成模式性牵引。
优化库存与物流,升级销售到快速履约效能。
-总部(大脑):
从最早切入也最熟悉的营销与供应链数字化,推进到整体业务结构(包含结构内各组成部分间的交互)的数字化。
实现资金周转周期/产品周转率的优化。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数字化形成了什么竞争力?
在本案例中,从用户洞察、商品研发、生产供应,精准触达到会员营销、全域零售、总部的智能化管理的整条业务价值链上,安踏的整体数字化发展处于行业领先。
在商品研发上,通过PLM建设,做到商品企划、设计开发的在线化和协同,大大缩短了整个研发周期。在触达用户上,斐乐已经开始采用算法模型,通过灵活的AB测试和数据回流,使营销转化率大幅提升。而且,还开发了“安诊无忧”移动端工具,赋能1万多家线下门店,对单店、单个销售人员、单SKU的异常情况,做到定位问题、推送待办、事项办理的闭环。在智能化管理上。总部也启用了生意预测模型,准确率已经超过了过去人工经验测算。
通过数字化形成了哪些商业模式上的变革?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不断看到,因数字化技术融入企业业务场景而产生量变后,逐步融入多个业务场景,最终产生整体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的质变。数字化成为了商业模式变革的助推器。例如,东鹏饮料通过五码合一,一头沉淀终端消费者,另一头沉淀零售终端小店店主,在不改变原有传统渠道交易结构的情况下,创造出了DTC的直接连接、推广及用户运营模式。
安踏进行DTC模式变革,通过加强直营业务、补齐线上渠道、缩短交易链条,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连接和互动,降低渠道成本,同时增强用户黏性。我们可以看到,安踏的DTC与数字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方面,因为数字化技术让DTC模式得以实现,另一方面,DTC带来的效益促使应用更多的数字化技术来进一步提升DTC效率。
此外,在消费逐渐朝向线上复购的趋势中,另一种逐渐出现的商业模式是销售在网(官网及线上私域),体验在店。零售企业就要加强数字化技术,让这种新的模式得以丝滑运营,并且不断提升效益。
数字化“深水区”有哪些难以解决的共性痛点?
-用户(人):
大部分企业第一个共性痛点,就是源头的消费者(用户)数字化画像难以达成,因为难以收集内容与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更谈不上数据打通与归一。标签与画像要清晰,除了要有基础的消费者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拿到每个平台上消费者喜欢什么、搜什么、看什么的行为数据。
在有了用户画像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精准分类与分层,再进一步区分会员、付费会员与社群运营,并且形成算法沉淀。
触达不精准造成成本高,也一直难以解决。要对种草、拔草形成算法追踪。
针对每种人群包,要制作精准、有情绪价值的互动内容。
给人推品(内容),给品推人,要形成一套算法机制。
全域会员体系尚未打通。对于是谁、在哪、如何触达与激活,要做到线下实体店及线上各种平台横向打通,才有经营复购率和LTV的基础。
会员运营(DTC+CRM用户标签+算法沉淀)做到数字化进化,包含每家店的用户与社群分类、会员分层与福利设置等,制定动态目标,并落实到店员的运营层面。
会员运营转变为基于“活动内容”形成线上强(高频)连接,线下强活动,才能沉淀数据,如参加篮球班或网球班。
用数字化方式看竞品人群,看哪些客群被哪些竞品抢走。
-产品(货):
在商品数字化(商品数据库弱)基础上,还难以做到人货标签打通,以及人货匹配。
在商品企划上,导入商品(消费流行趋势)数字化预测看板,由追随趋势转变为超前掌握流行关键词,提高踩中爆款的概率。
在销售企划上,建立数据产品(算法与建模),掌握单品销售生命周期。
在销售运营上,建立“组货模型”的数据产品,通过店群标签(店铺级别的货架容量、店效、城市级别、气候带、库容等标签)与商品标签打通,实现每种店铺与货品的精准组货匹配。同时,针对补单搭建预测模型。
新产品打爆率低,通过内容监测,用户互动与反馈,与用户共创出新产品。
-渠道(场):
探索数字化驱动重塑渠道,找到更短、更有效率的渠道,如线上私域下单,商场小库出货,本地生活送到家。
探索VR+线上虚拟导购+线下实体导购,形成新的立体购物业态。
智能导购系统升级:辅助单店、单SKU、导购,追踪待办事项,确保效率提升。
实现导购的数智化服务(导入关系与情绪价值管理),制定赋能导购内容运营的管理机制,运营与吸引用户回流,并做到交叉推流,如成人店铺给儿童店铺推流,通过数字化方式给导购实时激励。
从靠人的洞察,到靠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加上数据产品,找出未来趋势机会,开设新的子品牌(和门店),并在这些新品牌中做到更好的货场匹配,也就是从经营大众品牌到通过DTC经营精众品牌。
-供应链(端到端):
难以通过精准的前端需求预测去优化库存。
线上线下一盘货,库存与货权整合管理,实现零售运营效率精细化。
商品供应波段化、更敏捷,降低渠道库存。
门店精准配货。
-总部(大脑):
数字化融入业务场景,实现数业融合。
避免你(数字化团队)要他(业务)用他不用,他(业务)要你做你(数字化团队)做不到。
在数字化投入上,要倾斜于“营”(提升消费者导向),包括会员洞察、数字化精准内容生产、管理活动推广、明星及KOC的系统(留存合作痕迹与效率评估)。要在消费者导向与财务干预之间实现平衡。
为经营成长,建设数智化趋势预测的数据产品,监测新人群、新品牌、新店态,以及这些新店态的店货匹配。
在组织上,让业务团队和技术团队形成共生型组织,探索更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从人群包到商品企划、商品开发与管理(线上与线下的价格管控)、销售运营(上市节奏/轮转/售罄/调转配/折扣/换新)、店效管理(门店标签与预期效率)、订单审核、生产供应链及物流,缺乏结构化的数据打通,在大多数环节上缺乏数据产品去总结、解读、交互、决策、自动业务操作,并返回结果,形成闭环。
总部的数据工具(智能大脑)建设,协助经营团队做决策,辅助部门做决策。
通过数字化需要形成哪些数据产品的管理工具?
细数进入数字化“深水区”后那些难以解决的共性痛点时,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不仅缺乏结构化的数据打通,在大多数关键业务环节上也缺乏数据产品,甚至缺乏对数据产品的基础认识。此外,在数字化团队中,更缺少理解并能够建设数据产品的“数据产品人才”与“业务专家”(精通业务逻辑与管理逻辑),这两类人携手并进才能建设好数据产品。
所谓数据产品,是指基于企业已形成的结构化数据资产,并围绕业务场景去定制化开发的系统,具有强应用属性。数据产品就像是大脑,内置策略及模型(公式及算法,会随着运营数据的输入,实现总结、解读、交互、决策、业务操作,并返回结果。
更进一步的数字化蓝图包含了什么?
在横向对比了许多正在规划下一阶段数字化战略蓝图的企业后,我们相信在数字化“深水区”,企业更需要一个“操作层面”的数字化战略蓝图,去引领下一步聚焦做什么。我把大部分企业的共性痛点与想采取的行动做了整理后,画出了以下框架供参考。
这是一个并行建设而非串行建设的“数智化”系统工程,图的下方是人货场及供应链的数智化子系统工程,上方是总部大脑的数智化系统工程。这是个一体化打造的系统工程,及实时结构升级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四个操作层面的子目标。
持续夯实数据打通,形成“人-货”精准匹配、“人-场”精准匹配,以及“货-场”精准匹配。
围绕人货场,各自列出优先排序的数智化“深水区”子目标。
围绕人货场,分别建设数据产品。
总部大脑围绕数业融合,建设组织与人才,促进数智化融入业务场景,并积极推动价值链各环节建设数据产品,形成总结、解读、交互、决策、业务操作并返回结果的闭环。
本内容有删节原文《安踏集团;战略引领下的数字化转型》刊登在《商业评论》2024年10月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