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2022年03月24日 10:00 eNet硅谷动力

《六祖坛经》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慧能隐居十五年之后在宝林寺主持东山法会,讲说佛法。某日,一位官居刺史的权要前来求教,询问起了梁武帝的典故。

相传梁武帝萧衍十分痴迷于佛法,而当时他接触的佛学作品都是由巴利文翻译而成,作者便是菩提达摩。因而,梁武帝在得知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后便前往亲自迎接,同时就佛学问题向达摩祖师讨教。

梁武帝说自己在南梁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让佛家弟子翻译了佛学经典著作。以弘扬佛法来说,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便问菩提达摩,自己既然做了这么多有功德的事情,那么这些功德会有多大。

菩提达摩回答梁武帝说,这些功德看似很多,但是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实际来看并没有功德。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怎么做才会获得真实的功德。菩提达摩回答说,不要以功利和刻意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同样的问题摆在面前,慧能首先肯定了达摩的回答:梁武帝做那么多事情最多叫福德,会得到福报,但他不叫功德。

官员就问慧能什么叫功德?慧能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合起来叫功德。

见性是什么?自见本性,自见佛性,那是心灵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心灵所达到的内在的境界,向外用就是跟人打交道,这叫德。原则是什么,就是平等。普敬才叫功德,普遍地尊敬每一个人,哪怕这个人犯下了很大的罪过,仍然不可轻视,因为他的佛性尚在,犯错误是因为他迷了,没有找到自性。

为何会有种族歧视、地域歧视,表面上看是因为文化观念的差异,但本质上就是因为轻视他人,忽视众生平等的道理,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将人划分三六九等,如此小我获得了优越感,这才是着了相。所以,修佛的第一步是什么?普敬。

一个人之所以慧根起不来,就是因为小我。仰仗自身的小聪明,太想表现自己、彰显自己,渴望被他人佩服、被外人认可。

《坛经》中慧能说过:“下下人有上上智。”某种程度上,贫寒的出身反倒让人不会妄自尊大,而这种禀赋恰恰是慧根的源泉,不自大、不自满、不表现自己,智慧才会经由内心呈现出来。保持这样一份纯朴的心,就是觉悟的状态。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如此方当得起“功德”二字。

(文/彼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