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向前走,解锁职业困境|职场进一步

向内求,向前走,解锁职业困境|职场进一步
2024年06月12日 11:17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逃避、失败、遗憾……面对职场风浪,刘萍学会了用内心力量去“解锁”这些难题。

从错过三次职业机会的不安,到放下包袱接纳自己,再到敢于尝试和犯错,刘萍的职场之路越走越稳,步履从容。

“真正的成长往往隐藏在每一个当下。”

如今再谈起这些经历,言语间流露的,是更多的松弛和力量。

对她而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浪漫已不只存在于诗句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2023级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刘萍同学的职场经历和人生际遇。

本期分享人

 刘萍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2023级学生

伊顿电能质量渠道事业部亚太区人力资源经理

1

用内心力量“解锁”职业困境

Q

面对职业挑战,从自我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而非急于改变环境,或许是更有智慧的选择。真正的成长往往隐藏在每一个当下,学会在现有环境中挖掘潜力,是职业发展的真谛。

在我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经历了一段比较有挑战的时期。那时,我所在的公司鼓励员工每隔两年自由申请新的岗位,起初,我在这家公司平均每一年半就能获得新的职位机会,但后来在同一职位大约两年半后,我开始感到不安。

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职业上找到新的突破和发展机会了。于是,我尝试了三个内部岗位的申请,但最后都没有被选中。这次连续的失败让我感到很挫败,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不明白为何三次机会都和我擦肩而过。

在和家人还有公司内部的导师进行深入沟通后,我的心态逐渐发生了转变。

我意识到,一开始在公司内部找不到新机会时,我过于急躁地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认为是公司没有给我提供足够的机会,因此想要通过换环境来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这种在环境层寻找原因并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 项目新年晚会,很开心收到大家“最佳班长”的认可

面对挫折和不安,转换思维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我逐渐停止了过多的抱怨和对环境的苛责,也不再自责自己努力不够或运气不好。相反,我开始向内探寻问题的根源,明确自己的核心目标。

从自己的身份层出发,我意识到我真正渴望的是接受新的挑战和学习更多的东西,而这些其实在我现有的岗位上也有可能获得。

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的工作,尝试从中发掘新的学习机会和挑战。不久之后,一个外部的新机会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也就是我现在所处的这个职位。如今,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稳定工作了五个年头,我的心态也更加从容和成熟。

回过头看,我很感谢这一段经历。正是这段经历,成为了我自我成长和明确职业追求的重要契机,它教会了我更加专注自我和当下,从现有的工作中发掘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2

更有勇气一点,再多尝试一下

Q

面对未知的挑战,其实可以更有勇气一点,再多尝试一下。这样,在未来的决策中,或许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在刚毕业的时候,我有一个去德国工作的机会。然而,出于对异国语言文化,以及一个人在异国面临种种挑战的担忧,我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随后的几年里,我时不时会感到一丝遗憾,常常会想,如果当时鼓足勇气去了德国,是不是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 项目中德国游学,痛并快乐的“夜夜加时学习”

如果回到那个时刻,我会对当时的自己说,可以尝试和更多的人聊一聊,尤其是那些阅历丰富的前辈,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或许能基于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每个选择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抉择都是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基于自身认知和感受做出的最优选择。

我当然会好奇,如果当初做了不同的决定会有怎样不同的经历和视野。但我也学会了与自己过去的决定和解,后悔并不能改变什么,人生更重要的是向前看。

Q

记得大学期间,我因为一件小事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是自己没有做好,情绪比较低落。后来一个同学和我说,你把人生看成一个个台阶,走过一个台阶,就把所有东西放在台阶的抽屉里,再到下一个台阶去。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们实际上有能力接纳自己的全部,不管是好的成就,还是令人失望的结果,甚至是错误。我们应该接受过往的所有经历,收藏在台阶的抽屉里,这样就可以轻装上阵,从容走向人生的下一个台阶。

这个比喻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也有更多的练习。在职场中,当我们能以一个更高的阈值去包容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时,会对带领团队带来很大的帮助。

▲ 德国游学,和同学们一起晨跑

在职业生涯早期,我的团队和我一起工作会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要求比较高,记得刚刚带实习生的时候,我会对老板抱怨各种不满意,老板提醒我,不能对每一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要求。

后来我发现,以更宽容的角度去看,其实是更容易发现共事伙伴身上的闪光点的,而不应该用一个过于严格的完美标准来要求自己或别人。

有了这样宽容与接纳的心态,我发现反而会有更多的松弛感,这种自我和解与释放也会让我获取更多的力量。

3

底线之上,找到核心支撑力

Q

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企业的成长创新,如何平衡尝试与犯错的风险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在美资企业工作的经历更多,主要的工作除了招聘培训,更多的是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成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提供人力资源的工作思路,实现业务增长。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犯错和尝试,也有很多心得体会。

在进行新的尝试或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可能关乎身体健康、金钱、人际关系或是个人信仰,是我们绝不能失去的核心。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决策,确定自己内心的原则和价值观,也就是核心支撑力,往往能更清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避免在反复试错中迷失方向或随波逐流。

在这个底线之上,我们拥有很大的空间去灵活尝试,去全力以赴。无论是金钱的损失还是其他方面的小挫折,都不足以让我们气馁,那些真正对我们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还在。

如果是这种心态,我们就不会把失败归结为失败,而是一种体验,会更有勇气去尝试想要的东西,找到真正有热情和更可能成功的地方。

换工作就转运?

这种认知的确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进入学者Walter Bradford Canno提出的“战斗或远离”模式(fight or flight)。

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人完成这一职业转型目标的挑战度也不同。比如外部劳动力市场活跃,雇佣需求增加,新的行业更重视创新及更愿意在招聘中“打破常规”等,也包括你具备可迁移的能力、资源、人脉,或者你服务过的企业在治理、管理上的某些声望弱化了招聘中的行业限制等。

相对flight,有时留下来fight更需要决心和智慧,包括:

1 重新认知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职场核心优势和值得改进的能力,花时间提升值得改进的能力会强化你的“核心肌肉群”,例如一位销售管理人员,他具有非常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转换率,但是在关系营销上一直没有得到来自团队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升自己的内部协作能力去突破这一限制,就有机会带来绩效的显著提升。

2 在熟悉的领地突破倦怠

老问题、旧药方、不明显的成效,是一些人寻求转型的原因,“当你不知道怎样更好的时候,就去问你的客户”,这包括重燃好奇心、走到一线,听客户的声音和相关利益方的期待,从而找到工作的可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寻求更多跨部门、组织的合作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体现内部创业家精神的一种方式。职场倦怠具有一定周期性,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反周期能力,可能下一场职场倦怠也会很快发生。

3 打开学习的广度

到商学院学习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人,也许其中就有一些来自你感兴趣的行业。深入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你建立真实的了解,还可以请他们帮助评估你的职业转型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谋定而后动。

——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

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

文字 | 仲蕊

编辑 | 徐玉茹

责编 | 仲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