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你不是太阳,你可以比太阳更温暖

陈行甲:你不是太阳,你可以比太阳更温暖
2024年06月30日 10:3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公益人就是认清社会的不完美,但依然充满热爱。

近日,著名公益人陈行甲做客“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为同学们作“人生是每一个选择的叠加”主题讲座。

陈行甲曾以现实版“人民的名义”展现他的公正与勇气,曾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却又在晋升前毅然“裸辞”投身公益事业。

分享中,他将传奇的人生经历分拆,讲成一个个选择的故事,告诉我们所有人生的选择,所有生命的演化,都需要走出舒适区的勇气。

01

人生上半场:经历数次选择关口,转弯不断

我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那是一个非常偏远的贫困山村,到今天为止,高桥乡仍然是宜昌市市长的乡村振兴联系点。

我在村里念小学,到乡镇念初中,到县城念高中,到省城念大学,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在基层工作了8年,又再度考研到清华大学脱产攻读管理学硕士,毕业后继续回到基层工作。

在巴东县工作了5年多,我是县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县委书记。13年前我去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全县3354平方公里有3000个山头,只有50万人。这50万人李有50.5%是土家族和苗族,有16.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因为在精准扶贫方面有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但在我的认识中,人生上半场的最高荣誉是服务过的老百姓对我几乎一边倒的认可。因为我永远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永远为他们说话,永远跟他们站在一排,这是我觉得过往人生中的制高点。

2011年去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我策划了一件事。当时,我拿着地图,带着一个班子,花两个月时间用脚丈量了3354平方公里的巴东县边界。

到这些村子里有“两个必看”:一是村里最穷的那一户人家,二是村里的学校。我曾经在一个村里看到,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三个学生,我和三个学生坐一排上了一堂课,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在巴东的深山老林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里,我发现家徒四壁都难以形容当时的贫穷现状,因为有的村民家里只有三面墙壁,还有一面墙到了之后没钱重修,连挡风遮雨都做不到。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马上行动。回来的路上我就策划让全县干部“结穷亲”,每个干部结一个“穷亲”。我在县委组织部设了一个结亲办,“结穷亲”在给钱给物方面没有具体要求,但硬性规定每名干部每年必须到对方家里拜访三次,其中至少有一次在对方家里过夜。

开完全县干部大会布置结亲活动以后,当天晚上10点,我在灯光下写下一段文字:我们这些穷乡亲在等着我们,他们期待的目光早已穿越万水千山、风霜雨雪。我们奔向他们的脚步,大地会聆听。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阳,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

过去很多年了,这段话我现在仍然记得。13年前,我在深夜的灯光下写这段文字的时候,眼中是有泪的。

当时我自己带头和一个8岁的艾滋病孤儿结对,当时孩子病情已经很严重。我带他治病,送他上学,就当作是我的儿子。

辞去公职已经7年多,这个孩子到今天仍然是我家的儿子,现在身体很好,只要坚持吃药,艾滋病的“关”算是已经过了。因为在本地不能上学,后来在濮存昕老师的帮助下,我把他送到外省读书,去年接回广东继续在我身边读书。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非常努力,我为他骄傲。

02

人生下半场:从零开始,奔赴远大公益梦想

我的人生下半场是从2016年12月开始的。当时我任职期满,被公示提拔湖北省的恩施州州级领导,在这个时候我选择辞去公职,创立了深圳市恒辉公益基金会,关注中国欠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大病救助和教育教育关怀。

到了人生这个阶段,做了7年公益后,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跟大家说,任何一个人、一个朋友都不要再以同情的眼光来看我了。

我背着包南下深圳,从零开始创办深圳市恒惠公益基金会,从草根初创到变成5a级慈善基金会,创下了用时最短记录。

这些年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认可,去年9月我作为中国民间组织代表去瑞士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四届大会,在一般性辩论环节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发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生转场初战告捷。

被公示提拔,有荣誉加身,当时年纪还很轻,为什么要辞职?因为我想去做一件对我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我知道那是一片无人区,还看不清楚前途,但是正因为是无人区,让我觉得内心里有澎湃力量在引导我、激励我。

最开始创立公益项目是想通过社会创新来推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重大疾病的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也是我在基层看到的非常广泛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过去,越贫困的地区,因病致贫地问题就越突出。

全民医疗保障政策的九字方针“广覆盖、低水平、保基本”兜不住大病。党和政府其实为这件事拼尽全力,但我们国家太大,过去的贫困人口太多,导致老百姓因病致贫的病种太复杂。要整体解决世纪难题,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我是清华大学首届公共管理硕士,到现在还记得有一门课叫“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老师在第一课上说了一句话——我们国家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去追赶时代前进的快车。

那句话特别沉重,又特别鼓舞激励我们那一代学子。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做人生选择时,放弃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工作机会,回到了基层。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可以做些什么?我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公派留学的时候,系统学习了社会治理体系方面的课程,也看到了社会治理体系中间,以公益慈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我觉得这是一片蓝海,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事。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辞职到社会领域去,创办社会组织,做一次社会创新的探索实验。我来做医疗健康领域的“小岗村”,我来试错来探路,去寻找因病致贫的解决办法。

我看到普通老百姓和穷人之间隔着一场大病的距离,一场大病足够把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拖垮。现有的对策“兜不住”,商业保险只能起到补充作用。

中国公益慈善处于严重欠发达的状态,无论是公益捐赠的总量还是人均数,中华民族历来不缺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一支重要的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我的结论是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才是解决因病致贫这个社会痛点最公平最根本的办法。

我的行动方案是做一场社会实验,做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小岗村,来为国家和社会探路试错。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宏大的理想,所以我定转场辞职,创办公益慈善组织。为什么选儿童白血病作为试点病种?因为这个病种发病率没有那么高,可一旦患病,就很容易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

在项目里,我始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架构师,一个连接者。不敢说自己“学贯中西”,但我“学过中西”,而且又出身草根,对底层的苦难有很好的感受能力。

再加上过去我曾经为官,在欠发达地区工作多年,有很多近距离服务弱势群众的经验,所以综合我的经历,由我去“探路”去试错,去搭一个架构做社会实验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说我不做谁去做?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去做?

最后,分享由我作词的《别离歌》歌词:我为世间的悲伤留下那两行,一行留给自己,一行留给你,我想和你共同珍藏温暖和善良。

 当天24点前评论区留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