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上,复旦管院的刘懿洋、范晋文、黄学鲲三位同学所在项目获得金奖!
其中,刘懿洋同学作为《“芯”动未来——碳化硅功率芯片在线监测开拓者》项目团队成员,获得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赛道金奖;范晋文同学、黄学鲲同学作为《引蛇出洞——针对艾滋病的强效中和抗体筛选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团队成员,获得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赛道金奖。
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
怎样从300多万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备战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小管邀请到三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挑战之路”。
“对科创更感兴趣了!”
碳化硅是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技术领域,目前90%以上生产商都在国外,是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难题。2022级本科生刘懿洋同学介绍,《“芯”动未来——碳化硅功率芯片在线监测开拓者》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自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本身在碳化硅技术领域已经有深厚积累,还作为起草人参与了4项碳化硅相关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了解团队的技术实力后,我从参赛起就充满信心,也非常希望能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计划的过程中,尽全力用好我所学的管理知识。”
在团队中,刘懿洋主要负责行业研究、市场营销、运营计划、员工薪酬和财务报表搭建等工作。“行业研究在实习中涉及到比较多,在营销和运营计划制定上,都能用到很多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
对刘懿洋来说,参赛过程中挑战最大的是完成财务报表的搭建。“在这部分自学了很多知识,包括怎样合理化预测未来几年的营收状况,制定比较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最终从‘0到1’搭建起财务报表。”备赛期间,她还专门请教了会计学系的张春秋老师,“很感谢张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由于在市赛阶段刚巧撞上了期末考试,队员们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很难忘我们的队长在分工时设身处地为大家考虑,主动承担很多任务。”刘懿洋说,“这份责任心也激励了我们,最后大家通过团结努力,每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对于获奖,刘懿洋在惊喜之余,也觉得意料之中。“通过比赛,我看到了队友们身上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这不仅是一场学生创业竞赛,更像一次真正的商业演习。”她说,“未来我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创领域,对以后进入科创企业工作也更加感兴趣了!”
与“老队友”一起热血追梦
来自《引蛇出洞——针对艾滋病的强效中和抗体筛选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团队的2022级本科生范晋文和2023级本科生黄学鲲,参赛前就有过“队友经验”。第二次同队战斗,他们的配合也变得更加默契。
范晋文对医疗领域一直很感兴趣,此前就在医疗方向的咨询公司积累了一些实习经验。“参赛过程中,我学习了大量艾滋病防治的专业知识,例如鸡尾酒疗法对疗效的提升,为什么会进行羊驼实验等等。具体执行工作层面,我主要参与商业计划书的制作。”
范晋文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创业比赛,今年已经是第三次。除了兴趣所在,她也享受一次次挑战和提升自我的过程。“通过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我的逻辑思维和整合提炼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包括做PPT的水平也进步很多。”
黄学鲲在参赛前也做了不少功课。“我了解到项目背后经历了生科院三代科研人传承30年的奋斗,加上进一步关注到中国乃至全世界艾滋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后,比赛中一直感觉肩负着一份责任,也更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从初选到总决赛历时半年,在和生科院以及其他学院同学的合作中,黄学鲲不仅学习了生物医药赛道的前沿知识,对于将医疗技术产业化的认知也有了长足提升。“在进行行业研究时,查询了技术、政策、商业化等不同领域的细分信息,综合思考以后,才开始投入商业计划书的设计。”
本学期伊始,范晋文前往芬兰做交换生,因此国赛阶段需要克服时差,远程支持大家。“收到获奖消息时特别惊喜!接下来我还是会继续关注生物医药领域,也希望将来能够在相关领域发展。”
黄学鲲则在比赛中获得了另一个视角的启发。尽管还只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已经学会将参赛的每一个环节都活学活用。“我会将评委们当成投资人,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项目呈现的价值,未来如果我从事科创VC或投资研究相关的工作,那么从现在就应该开始积累对科创领域的观察。”
采访后记
“管理赋能科创”是管院一直以来的使命和愿景,如何将管理知识真正运用到对科创事业的助力上,本科同学们用参与创业比赛的方式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将理念口号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计划书,再到对科技创新产生真正的兴趣,产生希望投身其中的想法,“投身科创”在同学们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
文字 | 傅文婧
编辑 | 王菲妮
责编 | 孙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