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资源经济势头旺 产业发展谱新篇

云南:资源经济势头旺 产业发展谱新篇
2024年06月28日 22:51 昆明信息港

从滇东北到滇东南,从特色产业到绿色产业,从工业、农业到文旅业……在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资源”是一个绕不开的词汇。

云南省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将资源经济作为“三大经济”的主干来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扎实有效推进资源经济发展,各产业业态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稳健,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画卷正在云岭大地上徐徐展开。  

曲靖亿纬锂能有限公司一生产线上,正极涂布设备正在运行(6月17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新能源产业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走进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的曲靖亿纬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靖亿纬锂能”)生产车间,各生产工序的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生产电池的原材料经过搅拌、涂布、辊压和分切等10余道工序后变成远销国内外的电池产品。

“2023年2月开工建设,11月完成厂房、仓库、办公楼等建筑的主体工程;2024年1月首条生产线贯通,2月开始试生产……”说起曲靖亿纬锂能推进项目建设和生产的“加速度”,曲靖亿纬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孔德行侃侃而谈。

孔德行介绍,曲靖亿纬锂能生产基地共规划建设6条高质量自动化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第二、第三条生产线的策划,预计第二条生产线今年9月能全线贯通,具备试生产条件。2024年,曲靖亿纬锂能预计产值10亿元。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公司年总产值将超百亿元,可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

此外,曲靖亿纬锂能还将协同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周边正负极材料、隔膜等配套产业,共同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发展新高地。

立足资源优势,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度”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有着直观体现。走进位于文山州砚山县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一片新开挖的项目工地上,挖掘机、渣土运输车等工程作业机械正在繁忙作业。

500千伏天星变电站内,输电线路纵横交错(6月20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云南砚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汪俊强介绍,云南凤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20万吨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铝合金材料项目今年2月13日敲定,4月6日启动实施桩基工程,计划年内建成投运。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实现园区铝精深加工“零”的突破,预计实现年产值5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450余人。

近年来,文山州先后建成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电解铝项目、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电解铝项目、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3万吨电解铝项目,以及3个绿色铝产业园区。今年1至5月,文山州实现绿色铝工业产值302.83亿元,同比增长65.3%。  

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铝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电解槽维护(6月20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土特产”成为“富民产”

近年来,云南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加快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土特产”已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

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姜产业大数据中心,“一屏观全域”已成为园区企业的日常。数字大屏上,市场份额、交易规模、价格区间等全国各地姜产业信息和相关数据,实时变动更新,这是罗平县积极推进“数字农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云南罗平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分拣干姜片(6月19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独特的气候、区位、生物资源优势使罗平县形成了‘姜、油、蜜’三大类特有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罗平县常务副县长丁宪富介绍,罗平县平均每年可生产40万吨左右的小黄姜,为提升小黄姜的产业附加值,罗平县建立了完备的生姜产业链,并依托罗平小黄姜优势资源建设小黄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特色产业正逐步变成优势产业。

从“田间”到“舌尖”,从滇东南的种植基地,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批发市场,近年来,文山州发挥地处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独特的光、热、水、土优势,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塑造高端、有机、天然的绿色食品品牌。  

工人正在进行蔬菜采摘(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位于砚山县稼依镇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稼依蔬菜基地,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喷淋管网密布,基地对面便建有蔬菜冷库,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高品质蔬菜种植、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砚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昌继明介绍,每当蔬菜成熟上市,该基地的蔬菜均是当天采摘、当天出货,不到24小时即可抵达粤港澳。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基地每年能为当地群众带来72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吸纳周边1.1万余名群众务工,每年能为群众带来2亿余元的务工收入。”昌继明说。

新业态翻开文旅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创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不断满足游客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

走进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土瓜冲村,乡间民宿、乡村书屋、餐厅等业态一应俱全,并聚集了一众在此旅居的“新村民”。

土瓜冲村一景(6月1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近年来,不少乡村因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迁移建盖新房等原因导致村里耕地撂荒,老房子闲置。杨官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土瓜冲村有1000余亩耕地撂荒、70余套老房子闲置。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释放发展新动能,杨官田社区牵头成立了企业,引进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村内老旧闲置房屋改造经营。经改造提升后的村庄,成了吸引省内外游客到此长期旅居的诗画田园。

“我们非常欢迎‘新村民’的到来。”土瓜冲村民小组组长张正兵说,“新村民”的到来不仅对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老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善有着带动作用,也拓宽了老村民的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无人机视角下的普者黑景区(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无独有偶,在位于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的仙人洞村也以普者黑景区开发为契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年人均纯收入近6万元的“富裕村”。2023年末,该村经济总收入5000余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罗春明 刘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