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观察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渠道观察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24年06月14日 18:13 糖酒快讯

文 | 艾庭  新食品商学院研究员

栏目简介:

作为最直接的观察者,酒商和渠道的变化对酒行业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观测站。从三十年来的渠道变迁,到百亿大商出现的关键时期,渠道随着行业更迭变化,走向集中和变革。本栏目聚焦渠道、聚焦酒商,透过更多角度的视角看酒行业的当下与发展。

前言

今年,会有很多传统酒商迎来而立之年。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酒类管理条例(草案)》出台,各地陆续让酒类流通从专卖走向开放;1992年,张秉庆的义顺农工商成立;1994年,浙江商源从1992年的挂靠批发公司正式独立经营;1996年,吴向东正式开始卖酒,并逐渐成就了酒业大帝国。

很凑巧,吴向东,张秉庆,朱跃明,三个人都属猴。

30年,弹指一挥间。

30年前,酒是稀罕物,当下,酒似乎有着供过于求的态势;30年前,茅台酒出厂80元,团购128元,当下,茅台酒出厂1169元,零售2800元;30年前,酒类上市公司总市值35亿,当下,3.9万亿元。

30年前,酒行业诞生了很多财富故事。半个甲子,总会有变化。

1

从应酬到享受,从悦人到悦己

前几日和广东的一个资深酒业从业者闲聊,说起,现在喝酒啊,为别人喝的场合大大减少了。

什么场合是为别人喝的?对方地位高,我们要表示恭敬。对方是客户,我们要表示恭顺。对方是长辈,我们要表示尊敬。这,毫无疑问,是中国酒行业最大的消费场景。

什么场合为自己喝?家里,让自己放松一下。朋友聚会,让友情巩固一下。露营,轻松自然的氛围。

为别人喝,那是悦人,是有压力的;为自己喝,那是悦己,是没有压力的。当更多人求人的场合减少,让自己开心的场合增加,比如,从以前的90%对10%,调整到70%对30%,这是不是意味中国酒类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

这个改变,在2024年,更加明显。

2

从不醉不归,到朦胧微醺

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会更加重视健康。适量饮酒,有利于身心;酩酊大醉,自然有害。于社交有害,于形象有害,于身体有害。

再加上,喝酒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消费行为:想喝随时喝,想买随时买。不醉不归,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微醺浅嗨,点到为止,就成为主流了。

比如现在我出去喝酒,酒局前掼蛋,酒局中大家都是三两的“神仙酒”,酒后保证清醒的头脑,把没有升完的级完成。六两到三两,一样的酒局,一样的时间消耗,酒的消费量降低了。

3

从渠道为王,到C端崛起

现在的渠道太分散了。30年前,批发部经营部,占据酒水流通的80%;20年前,餐饮渠道,是酒水消费的80%(估计,现在的酒水消耗,还是有八成),那容易,买断就行;10年前,烟酒店的团购,占据酒水消费的六七成,那容易,深度分销就可以。

现在呢?不仅是盘中盘的小盘,能够影响领袖消费者、继而覆盖大众消费者的小盘在哪里?还要问,盘中盘的大盘,让大家购买的主要消费场所,在哪里?

和其他消费品一样,酒水呈现极度碎片化态势。传统电商、社交电商,有两三成;烟酒店,有三四成;直销,有一两成;还有一些不知道去哪里了。重点不好抓了。

消费者,比以前更加理智,无论是品质和价格,都是锱铢必争;消费者,比以前更加聪明,新品忽悠他们,包装吸引他们,效果不如以前了;消费者觉醒了,重点更难抓了。

几个亿的消费者,怎么弄?

4

从传统分销,到多渠道兴起

以前,做品牌容易(当然也不容易,只是对比未来会显得容易而已),怎么说?

只要找到一个好的经销商。好的经销商,能够帮品牌发展有力的二级分销渠道;

好的经销商,有能力做产品的团购,通过分销和自有团购,产品很快覆盖当地,很快培育消费者,很快形成动销,很多形成消费者氛围。

但现在呢?经销商基本上失去了这个能力。于是,这个建设分销、培育消费的重任,回到了厂家,回到品牌拥有者手上。而这个事情,又需要了解当地市场,又需要大量的资源,又需要长久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品牌,都死在弹尽粮绝上,都亡在急躁冒进上。

这一点,做了四年白酒品牌区域负责人的我,太有感触了。传统的多层级分销,逐渐消亡;电商崛起,让消费者分流。圈层盛行,让社群团购盛行。悦己消费兴起,让即配渠道顺势而起。渠道如此混乱,形势更加混沌。

5

从消费集中,到消费分化

我从业的24年前,和现在大家的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以前,一个重要人物,比如企业的负责人,比如当地政商领袖,喜欢抽什么烟,喝什么酒,甚至用什么手机,开什么车,很容易“传染”。而当下呢?更分化了,更自由了,更多元了。

比如我在的杭州。我知道某某体系特别喜欢喝青花郎。而另一个圈子大多是君品习酒。

在杭州,安徽、江苏、河南人非常多。于是,又让更多的酒有了更深的消费粘性。

我还知道,某些大学老师圈层,特别喜欢威士忌。即便是梅见和锐澳,也有自己稳定的消费群体。

从更加集中,到更加分化,给品牌建设、渠道建设,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6

宴席的开瓶率,从一件到一瓶

以前都说,得宴席者得天下。但这是前30年的逻辑,当下正在改变。

宴席的用酒量,开始急剧下滑。30年前,吃酒席,是大事,如果放开喝,估计一桌能干掉一件。而现在呢?未来呢?当谁都买得起一瓶酒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放开喝呢?

当办一桌宴席亏一桌时,东家是不是都在刻意或者不刻意压缩宴席的桌数呢?当一桌人,喝不了一瓶酒,只是喝点饮料、尽客人的礼貌而已时,宴席的重要性,对于这个行业,是不是也在发生改变呢?

7

沟通,从面对面,到机传机

30年前,报纸电视是主流信息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智能手机,渐次成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大家都看一份报纸,大家都看一个电视,信息的传递就相对容易。所以,标王就能“开进去一辆奥拓,开出来一辆奥迪”。

而当下,人们获取资讯的主体是手机。海量的app,海量的信息,天天改变的热点,时时更换的网红。要想让消费心智深入人心,太难了。

后语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为谁喝,在变;喝多少,在变;在哪儿喝,在变;到哪儿买,在变;在哪儿听,在变。

听谁喝我就喝?不一定。让我喝我就喝?不一定。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时代。不确定,意味着工作很难。但对于极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来说,不确定,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三十年河东,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河西的画卷,似乎正在徐徐展开。

酒行业,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在我们面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