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与偏见:一个有关“洗手”的故事

冒犯与偏见:一个有关“洗手”的故事
2024年01月09日 22:45 呦呦鹿鸣黄志杰

他们互相成就,互相需要,营造了这世间七八成的热闹。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dave drost from Pexels

下午,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平台安全助手”跳出一条提醒:“关于微信文章被处理的通知”。

这种通知,每次接到,我都是心中一颤。

看着网页版后台,我有些发呆,把手上正写着的文章,暂停下来,这“通知”当然是无声的,却如消防警笛,一阵阵从窗外扑进来…… 

就看看读者们吧。我打开“数据分析”版块。平台提示,常用户月净增-9366,也就是说少了近1万人。在微信公众号,“用户”是关注者总数中的关键人群,比大约是关注者总数的1/10。常读用户少了1万,实际流失应乘以10。

说来惭愧,海南卫视的主持人喊一句“报应来暴力涨粉,抖音粉丝迅速奔往900万我呢,在微信公众号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个月大几万字,却丢了一大批常读用户。

常读用户流失,有平台注意力转移的背景,但结合读者留言来看,恐怕也是因为最近文章冒犯了太多人。是的,冒犯

前几天是一批不赞成开放校园的大学骄子,这几天是一批“爱国者”,短短一周,冒犯的人就已经数不胜数了。

说起来,也是我的老问题了。一般来说,在各个平台上开设账号的写作者,经过类似“教训”之后,立即就会明白:应该立即转向,和大家一起把“报应!天谴!”喊起来,否则,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大众”。这就是我上两篇文章里所说的,传播规律。可是呢,呦鹿鸣这个公众号开了超过10年了,我还是一意孤行。冒犯既得利益者不算,还要冒犯普罗大众。

一边“日拱一卒,只为苍生说人话”,把slogan写得大大的;另一边,又老是说大众不喜欢听、听起来一点也不爽的话。每每打开后台,骂声接二连三。这到底是图啥?是不是脑子有病?有时,恍惚间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受虐倾向,否则,为什么老是明知要挨骂还去找骂呢?

想起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塞麦尔维斯。他先学法律,后学医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一家产科医院担任助理医生。当时,产妇死亡率很高,因为她们常常患上败血症,医学界普遍将原因归为一种特殊的流行病,或者是气候之类原因。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医院里两个产区死亡率相差很大,第一产区死亡率7-15%,第二产区只有3-7%,于是他就开始研究,追根溯源。当老朋友柯莱奇卡教授去世时,他震惊之余也灵光一闪:教授是因为在尸检中被戳破手指而患上败血症的,病情又和产褥热相似,那么,产妇的感染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呢?第一产区隔壁就有大学的尸检室呢。于是,他要求所有医生和护士新增一道程序:做产前检查之前必须用消毒水洗手和洗器械。然,分娩死亡率就此大幅降低到1%左右。塞麦尔维斯成了“母亲的救星”。从此,他开始向医学界推广“产前检查先消毒洗手”。

只需洗手就可以避免这么多死亡,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件非常简单、正常的要求,是常识,肯定会得到所有人拥护,被推广对不对?然而,现实却是无情得令人无语。即便数据就摆在面前学界“主流”大咖们也明确反对塞麦尔维斯认为他在“说胡话”。因为,如果接受塞麦尔维斯的建议,就意味着承认之前那么多产妇的死亡是由医生造成的,“医生是救人的天使,怎么可能是害人的凶手?”同时,产前用消毒水洗手,也意味着身处上流社会的绅士医生们是“不洁”的,这实在是有损医生职业的清誉,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人们纷纷嘲讽、讥笑、奚落塞麦尔维斯,认为他不识大体,想出名想疯了,不知天高地厚

塞麦尔维斯呢,认定自己说的都是铁一般的事实,开始与同行们论战,发表开信,发表专著《产褥热的病因、症状及预防》,甚至自承罪过:“根据我的信念所带来的逻辑推理,我只能承认,只有上帝知道我如何把许多妇女过早地拖进了坟墓。”如此一来,更是激怒了同行。先是单位拒绝他的晋升,拒绝他开设讲座的要求,后来拒绝续签他的工作合同,把他排挤出医院,最后,他只好悻悻地回乡下老家。

回到老家,他依然不放弃,去一家医院产科担任无薪医生,依然在宣讲如何预防和治疗产褥热。可惜,由于长期被社会排斥,心理压力太大,他变得抑郁了,被认定为一个“昏聩错乱”的精神病人,关进疯人院。

竟然说产科医生天使般的双手不干净、有罪,这不是昏聩错乱是什么?47岁的他,被关进去没多久就死了,偏偏还是死于败血症,症状和自己的老朋友卡以及产褥热产妇们一样。在他的遗体上,人们还发现被残忍殴打的痕迹。遗书中,他如此写道:

“我只期待能有那么一天,消灭这种产褥感染,用这样的欢乐来驱散我的悲哀,但事与愿违。既然不能亲眼目睹这幸福的时刻,那就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在他死后,微生物学诞生了,随着科学界对细菌的深入研究,人们终于明白,也终于承认:塞麦尔维斯所说,是正确的。由此“洗手”才终于得推广。

不可思议是吗?事实是,许多“常识”的推广,都以大量的人命为代价。只是,太多的“疯狂历史我们并不知晓。

塞麦尔维斯死于1865年,在我们国家,一百多年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逐渐普及新式接生法,其中包括接生者剪指甲,洗净手并消毒,产妇用具洗净消毒并按规定操作。之前,大多数地方的婴儿由代代相传的产婆接生,而她们并不了解现代医学的接生方法。比如我哥哥,是1979年出生的,出生即夭折,我是1981年出生的,和他出生时表现一模一样,区别在于,他在一栋修建于清朝初年的老围楼里由产婆接生,而我则被送去医院,按新式接生法接生。我活下来了,我哥哥则不幸地出生在新式接生法普及的前夜。

直到2017年,浙江省中医院仍然发生5名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大医疗事故,原因是医师违反操作规程,心存侥幸心理,造成交叉感染。偏偏,他们这个“封闭抗体治疗”项目,是为降低妇女流产概率而实行的。 

其实,第一个发现这种感染原因的人并不是塞麦尔维斯。在他之前,已经有一批医生发现了。1773年,英国医生怀特(Charles Whit)发现了;1795年,产科医师戈登(Alexander Gordon)说,产褥热是由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传播的,“这是一个我不愿意提及的问题,我本人是把传染病带给许多妇女的凶手”;1843年,美国医生霍姆斯也发现了,并警告“医生的为所欲为和愚昧无知造成了诸多不幸”。

不过,在同样遭到同行嘲讽和反对之后,各地“吹哨人”没有像塞麦尔维斯一样继续坚持苦战抗争,而是选择沉默,退到边上,“识时务者为俊杰”。

德国一位产科学教授古斯塔夫·阿道夫·迈克尔斯(Gustav Adolph Michaelis),在意识到感染是经自己的手带给产妇的,尤其是侄女也是死于产褥热之后,竟内疚得卧轨自杀。

真相往往就是一句话,甚至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比如“洗手”。但这一句话的份量,又往往像一座大山,令人不堪重负。

今天,许多欧洲国家都发行过有关塞麦尔维斯的邮票;在布达佩斯,人们竖起他雕像——怀抱婴儿的母亲仰望着“救星”;匈牙利甚至有一所医科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塞麦尔维斯大学(Semmelweis Egyetem)。这些,既是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提醒世人:偏见深植人心,战胜它,需要每一个人的持续努力

塞麦尔维斯纪念雕塑,位于匈牙利

我不是塞麦尔维斯,但我能体会他最后被关进疯人院之前的感觉。“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如果一个人不断挑战、冒犯同行与大众的成见、偏见,那么,他只会寸步难行,成为异己、异类。疯人院就是归宿。

我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会冒犯到一些人。“日拱一卒,只为苍生说人话”,在这里,“苍生”这个词,很有意思,容易出BUG。“苍生”到底指的是谁?般来说,我们会理解为弱势的底层老百姓,理解为普罗大众。不过,弱就有理吗?底层就高尚吗?越穷就越正确吗?只要是**,就该死吗?

这里面,就藏着偏见。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幼年的、成年的偏见,也带着时代的偏见,有时,也带着来自“国家”的偏见。即便理性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理,我们往往也仍然会与种种偏见紧紧相拥

没人喜欢被冒犯,包括我自己,有几个人会承认自己所认定的就是偏见呢?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但是,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竟是处于“不成熟状态”呢?更何况,既得利益者天然地会设置种种障碍,阻人们对于偏见的破除。 

但是,进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冒犯与被冒犯的过程。经过破坏性的批判,才能为建设清理出场地来苏格拉底最著名的话是这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苏格拉底方法论的起点,由此带来哲学的枝繁叶茂,奠定了现代文明的根基。这样一句话,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对“冒犯”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还有一句话,“在一群骗子和一群傻子组成的世界里,千万不要试图唤醒傻子和揭穿骗子,否则傻子和骗子会合起伙来整死你。”据说是英国“焰火之夜”的当事人盖伊·福克斯说的,我没找到原始出处,想来很可能是托名之作,但这句话本身,着实有一些道理。这些年,我确实好几次差点被整死,而且,既有来自“傻子”的整,也有来自“骗子”的整。回忆起来,这些故事就像电影,一幕接着一幕,只是不能说罢了。 

“骗子”们设计、迎合偏见,“傻子”们加固、捍卫偏见。他们互相成就,互相需要,营造了这世间七八成的热闹。种种堂而皇之的荒诞,看着真让人生气。

时代的列车如此风驰电掣,于我而言,这种感觉很是奇妙,并不是如阿甘所说,“生命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而是,每一颗都像多味豆,所有味道都夹杂其中。

如今,依然是“看客”时代,手机很多,视频图文游戏如海水一样潮起潮涌,但能在手机上阅读长篇严肃文字且真正关心公共议题的人,着实相当稀有,因为它门槛很高,全国总数估计也就在一两百万人。“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然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人海茫茫,让大家找到呦呦鹿鸣,本就是一缕缘份。怎样既坚持我的“冒犯”,又不至于让大家感觉太“冒犯”?这还真是一个难题。

不管怎样,今天这颗多味豆吃到现在,最后还是有一些甜美,因为,今天我仍然在写文章,而你仍然在读。

今天是插曲,说点心里话,竟也4000字了。能说出真实的想法,着实是生活中一个极大的安慰。下一篇接回之前的计划,努力把前面话题写完。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