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赋能乡村振兴

坚持人民至上 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06月25日 12:54 经济杂志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乡村振兴的康家堡实践

山东省惠民县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双联共建”工作为契机,以康家堡村为试点,探索实施基层群众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分配方式、治理方式变革,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惠民县“红渤海”人大代表培训基地建设经验全省推广,康家堡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村”“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省级文明村”。

6月5日,在黄河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段,魏集镇的麦田与黄河交相辉映(无人机照片)。图/中经视觉 郭志华 摄

决策共商,推动组织方式变革

多渠道听民声、纳民智、聚民力,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畅通服务群众“直通车”。搭建共商阵地。建好、管好、用好人大代表“家站点”履职平台,打造“县、镇、村”三级人大代表之家14处、代表联络站和代表联络点89处,人大代表每周日值班坐班,聚焦集体增收、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开展“我为村庄发展献良策”“百姓夜话”等磋商洽谈活动300余次,征集意见建议187条,协调解决“灌溉难”“上学难”“就业难”等群众急难愁盼51件次。创新共商机制。推行“群众提、代表议、大会定、政府办、人大督”五步工作法,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村居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全方位收集选民关心的大事、难事、急事、要事,通过召开康家堡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议事协商会议112次,形成新修道路、打造文化广场、兴办孝善食堂等民生事项17件次,交由镇政府会同村委会限时办结。期间,人大代表及时跟进,开展现场督办30多次,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落地见效,真正把“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拓宽共商渠道。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进县政务中心、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四进”主题实践活动,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第十九届县人大代表、康家堡村支部书记康希良立足本村群众选民意见,形成代表建议7条,会同“四进”单位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零距离”办理,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其中,保障群众就近就业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助力康家堡村兴建“零工市场”,近百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展共建,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助推乡村产业破局发展。强化村企共建。省市县三级人大给予康家堡村政策、资金、资源倾斜,指导康家堡村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展开村企合作,先后组织“村两委”、村民代表13人赴公司考察,在多次召开集体讨论会,论证可行性基础上,支持村两委班子领办康家堡木材加工专业合作社,全村248户村民均入股,为创新集团定制木托盘、木箱加工、木制防潮板等13类板材产品。自合作社运营以来,年均销售额突破9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分红50余万元,社员分红高达2万元。强化集体共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优势,在7名人大代表宣传带动下,康家堡村87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作价入股,发展高温大棚16个、金蝉养殖基地30亩,着力打造“村集体领办+代表带动+群众参与”共富共同体,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强化产销共建。锚定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指导康家堡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果蔬种植基地150亩,与淄博市兄弟特菜农业发展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发展订单式农业。当前,合作社种植冰草、宝塔菜、西兰苔、草莓等新型瓜菜50余种,带动群众增收30万元。

6月5日,在黄河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段,魏集镇的麦田与黄河交相辉映(无人机照片)。图/中经视觉 郭志华 摄

成果共享,推动分配方式变革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民生福祉。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完成巷道硬化2.2万平方米、衬砌排水沟5100米,新修供水主管道25公里,打造村级“微景观”10处,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大幅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共享和美生活。助力该村打造全市首家村民互助式“孝善食堂”,成立由“村支部书记、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爱心人士”组成的孝善基金理事会,每年村集体出资30%、社会筹资70%,用于孝善食堂日常开支。目前,孝善食堂面向全村68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真正让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吃好饭。共享文化盛宴。鼓励村民自发组建康家堡广场舞队,自排自导“四季村晚”,助推村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依托康家堡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大代表“家站点”,打造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村史馆、乡村记忆馆、篮球场等文化阵地,让广大村民“足不出村”尽享“文化大餐”。

多元共治,推动治理方式变革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善治格局。推行群调和事。坚持“群众事、群众调”,成立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群众和事会”,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成功化解邻里琐事、矛盾纠纷197件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一线。推行网格办事。按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模式,全村划分“微网格”13处,设立网格巡查点25处,由村民自主推选网格党建联络员、治安管理员、卫生监管员、胡同长、网格员,实现部门联合、智慧联动、问题联办。网格化运行以来,累计上报事件1300余件,办结率达99.3%。推行积分管事。构建“分值设置、积分登记、积分应用”为一体的积分管理体系,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将平安建设、见义勇为、移风易俗等作为“正向积分”,将违法失信、违反村规民约等列入“负面清单”,在村居设立“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享受公益义诊、生活用品兑换、优先评优等7类22项公共服务政策福利,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主角”,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打造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新路径,做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绘就了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中共惠民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吴东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