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亦诚刘欣
重视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环节打通,才会真正带来高效的执行。
近期,我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再次听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执行力。
一说起执行力,客户老板以及几个核心高管就开启了吐槽模式,还给我列举了不少内部执行力不够的例子。
我在听完之后发现,作为管理者很容易掉进“执行力”的陷阱,反正活没干好、事没做成,似乎都可以统统说成是执行力的问题。
这种泛化处理执行力的做法,对于问题改善毫无益处。
因为,除了少部分是由于员工个人能力问题以外,企业常见的执行力不够,八成不是执行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他问题。
其他问题,又是什么问题?
根据这些年给企业做咨询的经验,我这里提出6个方面的问题,供你参考,按照顺序分别是:目标有问题、安排有问题、干部有问题、奖惩有问题、检查有问题、沟通有问题。
我们逐个来说。
目标有问题
目标有问题,不是说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的问题,而是说目标不够及时和明确。
我看到不少企业,往往在上一年的12月31号,还定不出来下一年的经营目标,严重的甚至拖到下一年的第二季度,各一级部门都还没有签下来当年的目标责任制。
围绕着目标,拉锯战长达5、6个月,关键是还跨越了经营年度,这会给各级执行层带来极大困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年春节过后,内外部情况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这时候当年的经营目标还没定,作为人的本能,必然是根据确定的变化情况,来调整未确定的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跨年,越不容易敲定目标的原因。我们都是在根据已知、预测未知,根据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谁让你的目标没有提前确定呢?
而对于那些在上一年确定了目标的企业,来年在面对变化时,大家更多是在想如何调整自己的行动来达成目标,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调整目标。因为这时候,目标是确定的,但每一个人的行动是不确定的。
目标定得不及时,行动也就不会及时。
再来说目标的明确性问题。
我在一家企业,参加过一次销售老总给业务员召开的动员会,动员会的主题是“开拓新客户”。
会议开了两个小时,开拓新客户的重要性和意义反复强调,但是等到会开完了,我也没看到每一个业务员开拓新客户的目标是什么,哪怕是各个销售区域的新客户开拓目标也没有。
我会后问销售老总,为什么没下达具体的新客户开拓目标。他回答说,开拓新客户有很多不确定性,给下面定很具体的数字目标有点难,还是先动员大家各自往前跑吧。
定目标,肯定有不确定的成分,但是如果连一个具体的数字都没有,那就进一步放大了不确定性。
对于执行的员工来说,没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做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还谈什么执行力呢?
安排有问题
说完了目标的及时性和明确性,我们再来看目标落地时,首先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计划安排。
之所以说安排有问题,是因为在给很多企业辅导时,我经常看到老板在提出目标和要求后,往往出现没有下文的情况。
等到发现事情没有进展,老板就发一通火骂骂人,然后事情仍然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就这样恶性循环而不自知。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板只提了要求,却没有安排人形成明确分解的计划。
这在很多公司的工作例会上,大量的管理者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具体的表现还有:要么是只提出事项,却没有明确执行部门和责任人;要么明确了责任人,又没有完成时间;要么明确了完成时间,又没有完成标准。
这些都属于计划安排上出了问题。
我在一家日系企业,看到他们开会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论是上到高管,还是下到基层班组,只要是开会,都会带着一张公司规定的完整的计划安排表来,什么时候把这张表填完,什么时候才结束会议,既聚焦又高效。
这种做法就做到了“事事有安排”。
当然,如果事情安排给了不合适的人员,或者完成时间和标准定得不合理,也属于安排有问题,但至少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照当初的计划,发现是哪里的安排出了问题,再做出调整。
不妨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一份完整的计划表,我们中间也只能知道事情大概的进展情况,即使不顺利也要过了很久或者爆雷以后才知道,无法做到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更多时候只能是临时抓壮丁、赶鸭子上架了。
干部有问题
计划安排有了,是否就可以放心了?
答案当然是:不行。
还要看各个层级的带头人,也就是具体的各级管理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部。
我们这里说的“干部有问题”,主要是指干部是否以身作则的问题。
不能说计划定好了,事情安排好了,剩下的就让员工去做了,干部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恰恰相反,只会开会、只会汇报、只会安排工作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干部、干部,实干的才叫干部,空谈的不能叫干部。
能带头干活的、能身先士卒的、出了问题能顶得上去的,才是执行力强的干部。
没有执行力强的干部,就不要指望会有执行力强的员工,也不要指望会有执行力强的组织。
所以,干部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一环。
任正非说:“我们要让那些只做原则管理、宏观管理,不深入实际、不对监管负责的干部下岗。要让那些做实的、认真负责的干部上来。”
管好干部,执行力提升一半。
奖惩有问题
干部管好了,总该万事大吉了吧?
很遗憾,还不行。
我们还得接着往下干,因为现实中出现过太多“干部忙死、下属闲死”的情况。
要想让全员动起来,就要从人性底层出发,把奖惩机制做好。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无功不贪黑。
对比一下战国时期秦国和其他六国的奖惩制度,我们就会看到秦国最终能统一天下,有效的奖惩制度功不可没。
简单来说,秦国实行“二十等爵制”的军功奖励制度。平民可以上阵杀敌,只要在战场上足够英勇,得到足够的军功,房子、田地、仆人、俸禄……国家都会给你配齐,而且爵位可以世袭,还可以用来抵罪。
所以,秦国百姓会争相当兵、奋勇杀敌,以积累军功、改变命运。
秦国的惩罚制度也非常严苛,如果临阵脱逃、违反军纪,不仅本人会被剥夺爵位,还会遭受连坐的惩罚,也就是说还会连累同袍和家属。
一奖一惩,一推一拉,秦国的士兵自然只能向前,不能向后。
反观其他六国,虽然也有奖惩制度的改革,但仍然是偏等级而轻军功,基本还是把原来的等级制度放在首位。那些六国的旧贵族们,不想看到种地的农民和作战的士兵立下军功之后,地位上升,甚至和自己平起平坐。
贵族们不立军功,回去还是当贵族,士兵们立多少军功,回去也还是小兵一个。
双方的战斗力,在奖惩制度上就出现了本质的差异。
六国称秦国为虎狼,秦惠王则称六国为“连鸡”(把腿绑在一起的鸡),连鸡遇虎狼,还有得打吗?
有人会说,战争时期肯定要用激进的奖惩制度。
这话当然没错,但不代表着和平时期就应该一团和气、温水煮青蛙。
和平时期,不同企业之间,执行力的强弱也必然与各自不同的奖惩机制息息相关。
而好的奖惩机制设计,要让执行人对结果负责,不论结果是好是坏。
好坏要奖惩,输赢要买单。
不过,这里面有个坑特别大,很容易掉进去出不来,那就是:钱。
有些老板只画饼不谈钱,员工最后发现被忽悠了,结果还是士气低落无法成事。
有些老板很舍得给钱,觉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钱是没少给,大家意见却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不给钱不做事的风气。
两种情况都比较普遍,这就涉及到奖惩机制的有效设计了,很多操作细节我在这里没法展开,但有三个原则大家可以拿去,对照一下自己的企业。
原则一:不能不提钱,但也不能凡事必提钱。
原则二:大的结果要和钱挂钩,但小的过程最好不要和钱挂钩。
原则三:不是只有钱才能做奖惩,要想方设法扩大奖惩的内涵。
总之就是,让你无利不起早,杜绝费力不讨好。
检查有问题
奖惩解决的是人的动力问题,但并不能确保结果。
我们都知道,即使人有再强烈的意愿,结果也不是一跃而至的,而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所以,好的结果,来自于什么?
必然来自于好的过程,这就涉及到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我们这里重点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从上至下的检查问题。
我发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善于做工作布置,但疏于做工作检查。
一说起战略规划、长远目标、总结分析,往往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然而一谈起日常管理、持续检查,就有点不屑一顾甚至无计可施。
这就导致我们在过程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失,也给最终的结果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有一年,我去美国迈阿密的一个仓库,检查当地的退货情况。
因为美国实行的是无条件退货,所以退货还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去那里,主要是检查有多少退货是质量问题导致的,具体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因为要做一些初步测试分析,我带着业务员和技术员在那里呆了三天。
在那三天里,我看到不仅有自己公司退货的产品,还有各个友商的大量产品不断被拉进来,整个仓库到处都堆得如小山一般高,进出要不断地绕来绕去。
第三天的时候,仓库的老板,一个墨西哥人,穿着雪白的衬衫,满头大汗地走进来,主动和我握手说:“我管这间仓库十几年,第一次看到有厂家的BOSS过来,还能在仓库里连干三天。”
我当然不是什么BOSS,只是作为外销的负责人,要对销售结果担责,不自己跳下场做检查,实在是不放心。
实际上,我通过那一次的检查,也知道了这个墨西哥的仓库老板,经常会偷偷地把长期无人过问的退货,拉出去转手卖掉。他的赚钱方式,收租是小头,转卖二手退货才是大头。
不过,自从那一次,他也不敢再偷卖我们的产品,因为他知道我们真的会去现场检查。
一次检查,一箭双雕,既查退货,又防偷卖。
真是魔鬼在细节啊,不经常做检查工作,是无法发现细节里的“魔鬼”的,也不可能确保执行到位。
目标有问题
前面所说的检查,更多是从上至下的单向的过程管理,这里所说的沟通,则是既从上至下也从下至上的、双向的及时反馈。
检查更多对事,沟通更多对人。
吴军老师讲过一个美国高盛的面试题,题目是这样的:如果你被压缩成一根铅笔高的人,掉进了果汁搅拌机中,你怎么出来?
大部分人是在考虑如何爬出来,因为一个搅拌机大约30厘米高,一根铅笔大约也有20厘米长,似乎不像掉到井里那么深。但是搅拌机四壁是玻璃,光滑无处着手,加上下面还有把刀,搞不好会伤了自己。
当然,还有人想的是如何把搅拌器推倒,这其实也不容易,因为如果人缩小到20厘米,体积只有原来的千分之一了,一个60公斤的人只剩下60克了,要推倒一个1000克的搅拌机几乎办不到。
高盛内部人士,较为常用的思路是:与其自己想办法爬出来,不如想办法求救,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机还在身上就打电话,或者在玻璃容器内写上求救信息等等。
事实上,任何单靠自己的努力试图爬出来的想法,都不现实。
我在很多企业就见过,很多员工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只是自己一个人,最多是几个人的小圈子,在试图解决超出能力的问题,而不会主动找到领导,领导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渠道和氛围,鼓励员工向上沟通,导致事情卡壳无法推动。
所以,企业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机制,营造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氛围,让每一个具体的执行人都知道,如果真的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既可以直接求助上级,还可以通过哪些沟通方式做升级处理。
企业不同于作坊,不是依赖个人,而是依靠团队做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就是依靠上下同欲的众人力量,克服执行路上所面临的一个个难题。
难题被克服了,执行就通畅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信心也由此提升了,组织的执行力相应也会得以加强。
最后的话
任务没完成,事情没搞定,项目被延误……企业内种种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再用一个“执行力”的单一概念来笼统概括,因为执行力不够,八成不是执行的问题。
按照企业内开展工作的逻辑顺序,依次还有6个方面的问题:目标有问题、安排有问题、干部有问题、奖惩有问题、检查有问题、沟通有问题。
重视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环节打通,才会真正带来高效的执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