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幸仔
来源:YouCore(ID:YouCore)
认清这4点,建立人脉就简单了。
一和人打交道,就感觉很累,怎么办?
比如,一想到要见领导心里就犯怵,恨不得见到领导就掉头走;
上班只想闷头做事,最好谁也不来找;
每次见客户都心累,能不联系就尽量不联系。
其实,你对人际关系的心累,不外乎以下四点原因,只要解决了,你的人际交往也可以很轻松、简单。
01
自觉社交无能
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个内向、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
我之前也是这种想法,因此,大学毕业,刚开始就业的时候,我就特意避开了需要当面与人交流的工作,比如当导游,线下培训机构的老师,以及传统行业销售等,选择了新媒体运营工作。
但入职以后,我发现哪怕再怎么不想与人交流,你总还得跟同事交流吧,要跟领导汇报工作吧。
而且,做运营,总少不了一些商务合作、外部推广吧,这些都要与人打交道。
当工作中有需求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居然慢慢地从排斥社交,到会和人交往了,有时还乐此不疲。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先天就能以推理方式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推理做出合乎社会期待的反应与行动。
这便是戴维·普雷马克(Premark)和盖伊·伍德拉夫(Woodruff)于1978年提出的“心理理论”。
这个理论用一句拗口的绕口令来解释就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这件事”。
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和助手做的一个实验表明,我们在1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了。
艾莉森和助手贝蒂给婴儿展示了两碗食物,一碗盛满了好吃的小鱼饼干,另一碗盛满了生的西兰花。所有参加测试的婴儿都更喜欢饼干。
贝蒂分别品尝了一下两个碗里的食物。她在品尝西兰花时面带愉快的表情说道:“真好吃!”而对小鱼饼干则做出厌恶的表情并说道:“好难吃!”然后她把两碗食物同时放到宝宝面前,伸出手对婴儿说:“你能给我一些吃的吗?”
实验显示,14个月大的婴儿依然很天真地以为所有人都喜欢饼干,他们会把饼干递给贝蒂。但是更聪明的18个月大的婴儿则会把西兰花拿给贝蒂,虽然他们自己很讨厌西兰花。
你看,我们还是一个一岁半大的宝宝的时候就有能力换位思考了。
因此,每个人都天然就有人际交往能力,关键是你想不想、愿不愿而已。
看到这里,假如你还是觉得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困难,感觉心累,我再分享两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就能提高你的人际关系水平。
1
重复接触
我先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些微商要频繁地在朋友圈发广告,像牛皮癣一样;为什么电视和电梯里要发一些降智的洗脑广告,总是一两句重复十几遍。
直到我系统学习社会心理学后,才知道: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一种事物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哪怕你什么都不做,经常出现在一个人面前,他也会对你产生好印象。
2
提升价值
提升自身价值,即使你不会社交,也会成为一个人缘很好的人。
02
容易预设前提
我之前接到一项对外合作的任务,明明领导千叮万嘱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我就是迟迟不去行动。我还给自己找了很多理所当然的理由:
今天是周五,快周末放假了,对方肯定没心思谈合作;
到了周一,我又想,大家一般都有不少周末积压的工作忙,也不适合谈合作;
周二,我再告诉自己:今天有很多会要开,还要忙手头的活,暂时没空谈合作,明天再说吧!
......
就这么一直拖延,直到延误了工作进度,被领导问责。
我这才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心里预设了一个前提:这个人压根不可能同意跟我们合作,觉得双方实力不对等、对方合作需求不强烈等等。
这种预设前提的本能,本质是一种灾难性想象的遗传。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遍地毒蛇猛兽的森林里,所以他必须小心,必须足够小心,才有机会存活下来。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会提心吊胆,比如草动了一下,是不是有毒蛇出没;冷风吹过一下,背后感觉阴森森的,立刻回头警惕地盯着身后,怀疑是不是被猛兽盯上了。
只有足够谨慎,我们的祖先才能生存到最后,把基因传承到我们身上。
我们在社交上,也继承了祖先的这一特性,以至于在交往前,会提前预设很多失败的可能,做过多不必要臆测。
如何解决呢?
1
行动验证
做过销售的,对陌拜都不陌生。刚入行的新人,经常会对陌拜有抵触和畏惧心理,为什么?
因为害怕被拒绝。
但其实不去陌拜,对方百分百不可能购买你的产品,因为对方压根不知道有你这个东西,而去陌拜了,最差的结果也是失败,万一成了呢?
客户挽回也是同理,联系曾经拒绝过你的客户,最差的结果就是他依然拒绝,但他本身已经拒绝过了,不可能还有更差的结果。
所以,人际交往就要厚脸皮行动,不要担心对方的拒绝,因为没有什么结果比你不联系来得更差的了。
2
思考清单
敢于厚脸皮动起来,你的人际沟通水平就很有提高了,如果再能用上思考清单,你的人际沟通水平会更高。
比如在做工作汇报前,你就可以先按照逻辑顺序组织一个提问清单(如下图),再根据提问清单去做系统思考,这样思考的效率更高,而且汇报的效果更有保障。
03
付出大于回报
第三种人际交往的累,源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人际交往中,很多人羞于提出自己的需求,觉得提出私欲,就好像玷污了这段关系一样。总是以为只要我抱着奉献的态度和人交往,只要我付出,对方肯定会知恩图报的。
在这种心理下,就容易导致两种弊端:
1
因为自身没提出明确需求,所以对方也安于享受你的付出。
2
对方想对你回馈,但因为不清楚你的需求,所以不知道在这段关系如何对你好,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可能不是你需要的),然后觉得自己已经回报足够了。
于是,抱着自我牺牲的心理跟人打交道,你感觉自己付出了一切,但却未能得到足够回报,自然就会对这段关系厌倦了。
如何避免单方面付出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健康的价值双向流动关系呢?
1
大胆提出自己的私欲
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名著《自私的基因》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凡是经由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任何东西,应该都是自私的。
因此,不要不好意思提出你的私欲,这是人的本性之一。只有提出你的私欲,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人际关系才能持久下去。
所谓的志同道合,本质上就是个人利益的交集最大。
2
想办法让对方也付出
我们经常会不好意思求人,认为求人是件给别人添麻烦的事。
这种“不好意思”和“怕麻烦别人”其实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仅仅是你的一种个人反应而已。
恰恰相反,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找人求助。
美国的国父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
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这句话是社会心理学上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的典型体现。
“认知失调”理论是利昂·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的,这个理论解释了人类的一种心理机制:人不允许自己去做一件错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值得的事情。
假设不小心做了(比如说帮了你)怎么办呢?
这时大脑会自动校正认知以逃离“认知失调”的痛苦,会反过来说服自己帮你是对的,甚至会说服自己喜欢上帮你这件事。
所以只要你能让人帮你一次,他就有更大的概率帮你第二次或第三次。
因此,要建立健康的价值双向流动关系,避免单方面付出的累,就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私欲,让对方也有所付出。
经过以上两步,要是对方还是不愿付出怎么办呢?
至少我们的做法也能起到筛选的作用,能帮你识别出哪些人真正值得交往,哪些人只是泛泛之交。
哪怕对方能力再强、资源再好,但不愿意对你回馈,那么对你也毫无意义。
就好比一个千万富翁,却连一块钱也吝啬给你,那再怎么攀附又有什么意义呢。
04
处于劣势地位
对方实力比你强,你需求比对方强烈,两者来往,你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类似的关系有领导和下属,甲方和乙方。
那么,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你天然会处于劣势地位,想要建立关系的难度大得多、也累得多。
这时怎么做呢?
如果你选择强硬地要求对方配合你,那你必然会碰壁,遭遇的拒绝多了,自然就累了。
更轻松的做法是什么呢?
1
先跟随
当你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时,千万不能一上来就直接了当地提出来你要什么,一定得先从对方想要的东西出发,往下一点一点去引导。
比如,想要说服客户,一定是先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把客户的需求挖掘清楚了,再提出来,“我这里也许有能够帮上你的解决方法”。
再比如,想要同事配合工作,就可以说,咱们部门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现在卡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我想让你办的一件事,你把这个事办了这好处咱俩就得了。
2
会吃亏
因为对方能给你提供的价值,比你能给他提供的价值多得多。
因此,交往时不要去追求一时一地的等价回报,如果有吃亏的机会要把握住,这是你们建立信任的一个好的开始。
吃亏还会触发一个心理学的“互惠原理”,即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好处时,心里会产生一种亏欠还债感,它会督促你在将来回报对方。
同理,你的吃亏会让对方对你有所亏欠,这种亏欠总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以更大的价值回报,重新回到你的身上的,因为对方能给你提供的价值更大、资源更多。
当然吃亏也要有个度,一定要在自己可承受,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不能一个亏吃下来连翻本的机会都没了。
毕竟我们吃亏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己,是以当前的吃亏换取未来更大的回报的。
05
总结
为什么人际交往这么累?主要有4点原因:
1
自觉社交无能:有社交需求,又自觉没有能力满足。
2
容易预设前提:想得太多,总是做灾难性想象。
3
付出大于回报: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多付出的一方。
4
处于劣势地位:自身处于需求强烈,回报能力较弱的一方。
但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你对症下药,用对方法就行。
1、针对社交无能
短期见效策略,你可以刻意重复接触,重复多了你就对紧张脱敏了,别人也更喜欢你了。
长期见效策略,关注提高自己的价值即可,这样别人会主动找你。
2、针对预设前提
敢于厚脸皮用行动去验证,再用思考清单提高行动的质量。
3、针对付出大于回报
大胆提出自己的私欲,让别人知道应该给你付出什么。
4、针对处于劣势地位
采用先跟随、会吃亏的策略,先付出,再获得更多回报。
用好了上面的方法,我相信你的人际交往就没那么累了,而是成为一个简单、轻松的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