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菁英汇 | 解读中国经济与企业出海策略(下)

采购菁英汇 | 解读中国经济与企业出海策略(下)
2024年11月26日 07:30 世界经理人ChiefExecutiveChina

环球资源采购菁英会(Sourcing Elite Board,以下简称SEB)是环球资源设立的精英会员制俱乐部,仅限受邀行业顶尖人士加入。该俱乐部目前在上海拥有超过30名成员,主要是来自采购领域高层管理人员和拥有学院背景的专业人士。SEB将不定期在俱乐部内部举办分享活动,邀请其成员深入交流关于采购策略、电子商务创新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洞察和预测,致力激发创新,推动行业前沿,为采购领域的专家与行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机会。

获邀加入SEB论坛的郭杉女士近日接受了世界经理人的采访,就全球贸易和中美、中欧关系的变化和走向,以及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和中国企业出海等主题分享了个人见解。

郭杉女士是Hutong Research的合伙人。在分析中国经济政策、为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她已拥有了十多年的经验。她擅长综合多领域专业知识,帮客户透过表象,识别周期性动态下的关键变化。郭女士在2019至2023年间曾是Plenum China Research的合伙人,主要负责以能源转型为重点的产业政策,以及中国其他领域 (如住房和劳动力市场等) 的结构性变化。在加入Plenum之前,她还曾于Rhodium集团和德勤任职,对中国经济改革、贸易、投资、创新、气候,甚至反垄断和土地等多个领域均有全面的洞察。郭女士拥有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和金融学士学位,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 本期对话将分上、中、下三篇呈现,此为下篇。

世界经理人

你怎么理解中国近期公布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郭杉

首先可以预期的是,在特朗普上台的情况下,中国会宣布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上半年的国内环境并不太好,下半年到明年对未来的环境,我们之前提到的也偏悲观,在此前提下,需要重塑大家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

其实从9月份开始,最近公布的经济政策全是超预期的,可以说提振预期就是现在的首要目标。

所以,中国会公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提振国内的经济,为全世界带来更多的增长和动力,也为全世界的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是李强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进博会讲话时体现出的方向。

本月初,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了10万亿的债务置换方案去解决地方财政压力。这部分刺激未来几个月就会看到效果,包括对于供应商的付款和农民工薪资的支付,希望大家过个好年。

市场上对于这个10万亿的方案并不太满意,因为它没有包括直接刺激,不论是对房地产还是对消费。并且,这还是一个长期方案,将通过3-5年去执行。

积极的信号是,这10万亿只是北京的第一步。在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再次重申会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只是还在走流程中。从我们的角度看看,9月以来的经济数据已经明显改善,地产销售10月份转正,消费和出口都超预期,北京也并不急于立刻加码刺激。

下一步,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对明年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定调,而明年3月的两会则会给出更明确的方案。

具体来说,现在还有两个数并没有包括在10万亿的方案里:

1.

中国会发至少1万亿的特别国债,用于对银行注资,使银行更愿意向企业发放贷款,也可以向地方政府发放贷款,让地方政府购买存量土地,支持地产资金的流动性。

2.

中国有可能提升赤字率。现在,政府比较明确的政策方向之一就是刺激消费。对比现状,大家收入增长比较疲软,就业经济情况也不是特别好,要刺激消费,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降低大家的成本。而降低成本,实际上就是通过中央政府对中国的社保(包括医疗、养老)加大补助力度来实现。

这样,市场信心能得以稳定。市场信心稳住,消费就可以企稳。我们预计明年年中的时候,企业的利润可能会看到比较明显的改善;而企业利润改善,将成为明年下半年对于中国的就业和整个消费产生全面复苏的推力。

世界经理人

根据你的观察,中国的外贸企业或者出海企业未来会在哪些方面保持比较强的竞争力?

郭杉

这个还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虽然在2018年的时候跟美国进入了“贸易战”,但美国并没有从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中拿到什么实际好处。在美国的进口总额中,中国的占比大幅下滑,从2018年的22%跌到现在的13%。

但是在全球出口总额中,中国的占比从来没有跌过,现在还是接近16%,而且比2018年略高于14%还提高了不少,增幅最明显的还是在疫情期间。

1

产品竞争力强劲,产业链优势不可撼动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强劲。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也因为中国的产业链完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企业整体的响应速度非常快,解决方案非常丰富,能够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这是最主要的竞争力,现在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取代。

在此基础上,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中心,在产业链上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即使美国、欧洲加关税,中国都可以通过第三国绕道的模式去维持其全球出口的占比和竞争力。

2

规模效应:成本主导与市场引力

讲到成本优势,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么低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规模效应,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而人口是超过G7的。虽然中国的人口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是中国人民也在进一步富裕起来,国内市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经常说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任何其他的市场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赶上中国的增速,印度或东南亚都不行。印度现在的经济体量是中国的1/4,东南亚合计等于中国的1/4,这个情况下并没有第二个新兴的市场短期内可以在规模上取代中国。

在市场规模的大优势下,中国可以迅速利用国内市场铺开产业链,再把产业链的成本降到最低。而在美国和欧洲进一步抬高关税,让世界的供应链变得更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的供应链可能是最简单的。

而且,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还在通过贸易协定、RCEP和各种标准的细化,进一步简化供应链,在产业链成本上,亚洲整体都会因为中国而受益,因此立足于亚洲的企业,它的竞争力是最强的。

3

基建技术:海外拓展的隐形羽翼

在成本优势基础上,我们也看到中国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不仅仅指新能源,还包括互联网和基建。

基建方面的技术优势是被低估了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在全球南方进行了多年投资,不仅提升了当地消费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把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标准、中国的理念带给了当地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去东南亚建充电桩,这个充电桩可能最适配的就是中国的新能源车,这就是基建带来的力量。

现在,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的新能源车都有非常强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实际上中国的新能源车除了在欧洲,在中东、东南亚的市场接受度都非常好。这并不是因为中国车便宜,或者说并不只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中国车可以做到既便宜,质量又好,技术又有优势,再搭配中国的标准,基建方面的对外合作,形成了整体的优势。

在成本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方面的优势,去配合其他行业,帮助企业出海。我们觉得这是外贸企业在进行未来5年、10年的规划时可以更多地考虑的一个方向。

世界经理人

在全球供应链转移的背景下,如果让你对环球资源平台上的买家和卖家给出一些建议,有哪些挑战或者新的机会是他们不容忽视的?

郭杉

我这边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是早出海。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企业在做出海布局,但是可能有各方面的考量,大家还在摸索着去做。但我觉得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虑出海的阶段,要早行动起来。因为出海的时间窗口其实非常有限。

我们之前也谈到美国的关税可能在2025年还处在逐步开始推进的阶段,但到了2026年就会成为现实。企业只有早出海,在2025年诸事齐备,到时候才能拿出应对美国关税的方案。

此外,中国在出海方面相对于欧美企业是落后的,出海企业在中国GDP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市场过去30年发展太好了,企业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出海,所以在出海时一旦面对某些问题之后,企业都会转过头来考虑国内市场。

但我们觉得,过去30年的黄金期不会再发生第二次,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企业越早出海,越早建立自己的优势,越早积累经验,才能领先竞争对手,掌握先机。所以企业出海一定要趁早。

第二点,我会建议企业尽量地更关注长期发展。

我们之前提到的很多变化都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以10年、20年、30年为跨度的长期变化。我们希望企业能够以长期的视角去考虑,而不是在投资一两年看不到结果之后就立刻退出,这样反倒会错过了解当地市场、长期耕耘的珍贵机会。

长期来讲,有两件事情需要企业重点关注。

首先,是建立品牌。以低价优势去出海,对于企业利润率不利。我们建议企业能够在品牌方面做出更多的投入,而品牌可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及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利润率。

其次,企业要加强与当地团队的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实都希望吸引更多外资到本地去发展制造业。但如果中国企业全部带自己的团队出海,当地可能不会太欢迎。企业要考虑在当地长期发展、长期耕耘,跟当地的民众、员工、工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去达成合作。深度的相互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过去30年中国企业都处于政治环境非常稳定的情况下,是中国发展迅速的黄金期,企业并不需要考虑太多政治和政策方面的影响。但是至少在未来4年,或者在更长的时期内,国际贸易环境会变得更加不稳定,政治和政策局势对于企业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议企业更关注政治和政策方面可能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外长到访的国家,省长/部委在推动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最近的会议发出了什么样的信号,提早关注这些,更好打开企业去海外投资的通路,比竞争对手更早掌握先机。

※ 世界经理人采访内容仅呈现嘉宾观点,世界经理人不具任何倾向或引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