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京城之战,美团、京东、叮咚胜负几何

前置仓京城之战,美团、京东、叮咚胜负几何
2024年06月06日 00:00 颜菊阳

目前,活跃于北京前置仓生鲜电商市场的玩家(不含线下),主要有三家企业,小象超市(美团)、京东买菜、叮咚买菜。

这三家企业在角逐生鲜小时达到家市场的“归属”。

小象超市是赛道热门,目前其在北京市场份额最大,也被更多市场人士所看好。

京东买菜则是新进玩家,到目前虽实现了北京市场的基本覆盖,但业务模型更多还是把京东商城原有商品库存前置到社区来做到家业务,由此而来的问题则可能在于,前置仓生鲜电商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全新的独立消费场景,形成了自身的消费特征与规律,那么,基于原有商品池来做前置仓到家新消费场景,可能会面临适用性和效率是否合适的问题。

叮咚买菜是这个赛道的“老牌”玩家,这家公司是首先把生鲜作为前置仓的重点经营品类来做。而因为它的出现,也让曾经的赛道玩家——每日优鲜乱了方寸,每日优鲜起家于北京,最开始的定位是做年轻办公白领市场,主要经营水果快消休食品类,看到叮咚买菜出现并受到资本市场推崇,每日优鲜“半路出家”大力转型去做生鲜,结果反而失去了方向。

叮咚买菜在华东市场做得很好,它可能想证明其在华北市场也能表现不错。

场景

前置仓到家业务,在刚开始出现时,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是满足一个“急需求”——只有在急需时,人们才会使用这样的小时达到家服务。

而到现在,这样的观念改变了,1小时达到家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认为是一个新的独立消费场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人们使用这项服务时,并不是因为急需,而是1小时送达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也意味着,前置仓到家与线下零售店、次日达电商等产生了一定区隔,形成了不同的消费需求、特征与营销场景。

在商品供给层面,显而易见的是,前置仓到家的商品包装规格更小,满足的是消费者即时需求,让消费者每天都来下单。前置仓成为辐射社区家庭的“共享”冰箱与“共享”厨房。这是一个消费频次的生意。

由于是将库存前置到离消费者近的地方,单个前置仓辐射商圈也不大,陈列面积较小(150-1000平米左右),能经营能装进的SKU更少,大多都在1000-8000支SKU区间。

因此,它需要从单支sku中赚到足够多的毛利润,及实现更高的单品周转效率。

这意味着前置仓更需要做自有品牌,既通过自有品牌来形成差异化,以免被经营海量SKU的零售平台所“覆盖”。同时,通过做自有品牌,来去中间化实现“降本增效”。

这也意味着,前置仓业务模型的未来持续迭代方向,可能是要做一个更快周转的业务模型。通过高周转来实现更少SKU下的单品效率。包括山姆会员店,它的前置仓所经营的商品是它商品池中周转最快、最日常刚需的那部分sku。

在商品的汰换率上,前置仓的商品汰换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零售渠道,或消费场景。因为它经营的SKU更少,受物理空间有限等影响,要满足消费者新鲜感,不可能无限制去增加SKU,因此,经营前置仓的“卷”,主要“卷”在做潮流——满世界去找更新更好更能激发消费者欲望的商品。

前置仓的核心是服务,它“倾销”的其实是服务,更快更稳定的配送服务、推出更方便更安全有品质的餐饮解决方案等。早前,前置仓赛道也曾流行价格战,但这个赛道这个场景所倾销的其实不是价格。它是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所孕育出的一个消费场景,而更便捷的消费场景对应的是更昂贵消费价格。同时,前置仓的服务成本很高,要满足一小时达配送需要支付昂贵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价格战、低价无品质是无法支撑成本结构的。

这个赛道的核心可能是要建立一个具有集约效应的服务生态,带来更便宜的服务成本,与更稳定的服务体验。由于前置仓赛道是数字化的经营方式,因此,随着多年经营的沉淀,前置仓服务,包括选品推荐、订货、配送时效及差错率等的精准性与专业性,也越来越好了。

在消费端,人们需要前置仓的小时达配送服务,很大一个原因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商业观察家》曾访问过很多消费者,不少消费者在闲余,或者没有工作的阶段时,会有较高频次去线下买菜。但一有工作,一进入繁忙的工作阶段,就改为大量从线上下单小时达配送了。

同时,体现在不同的社区,“老小区”的线上单量就相对少很多。但在一些新小区,人口流量大、线下商业换新率更高的小区,前置仓的单量就很不错。在这样的社区内,很多消费者都养成了小时达的消费习惯,几乎每天都在下单,印证这是一门关于“消费频次”的生意。

竞争

以上是对前置仓生鲜消费场景的一些描述,而基于此来对比小象超市、叮咚买菜、京东买菜这三家企业于北京市场的经营。我们也能发现这三家企业的一些差异。

一、小象超市。

这家企业是赛道热门,近期可以明显发现它是越做越好了。

它的配送时效与稳定性是最好的,最快最稳定。

小象超市的自有品牌已开始全系列开发,这显示,它在供应商端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

生鲜品类无论是在时令,还是多层次、宽价格带、专业性、全系列开发等层面,都在进步。它的辣椒就有十多种,一般的社区超市没有这样的丰富度。

小象超市成长于美团已建成的服务生态(美团是做服务电商起家),有规模优势(用户、地推、技术架构、配送网络等)。同时,美团的用户规模(交叉引流营销),及强交易属性,对小象超市的获客与订单成长有帮助。

小象超市在北京市场目前看也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它的很多商品实际比京东要贵(京东刚做),但很多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美团上买小时达商品。它起送门槛定在了达40元免费配送,叮咚买菜则从前几个月的60元免费配送调整到了40元,京东买菜推行的是60元免费配送。

配送门槛直接关系到消费频次,现在有很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小时达的消费习惯,每天都来下单,如果免费配送门槛过高,消费者很难“凑单”,影响交易。如果要降低配送门槛,“最后一公里”成本又很“刚性”,你的订单量如果不够大,根本负担不起小时达卖菜。

40元高于线下社区生鲜店的客单价,这也说明小象超市有一定的可买性。

整体来说,小象超市在北京的经营是越来越好了,很多同业也都有这样的评价。

那么,回到原点,在越做越好的当下,小象超市作为平台企业——美团的自营业务,定位到底是什么?小象超市一路走来,在定位上,可能也有不断的“微调”。

从宏观面来看,平台企业做自营业务,一般来讲,主要的一个目标是为做高消费频次。通过自营来拉动用户消费频次与活跃度。而活跃度上来,用户价值做出来,营销价值(数字广告)、金融价值就出来了。

在线上,用户才是资产。通过交易做出用户价值,会在高毛利的数字广告、金融产品层面带来利润回报。

从微观面来看,自营业务可能也有填补平台供给不足的考虑,并提升平台对其他商家的议价能力。

二、京东买菜。

京东买菜在北京市场的表现,之前,无论是从经营还是扩张速度,低于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

它的生鲜商品没有做得特别好,无论是丰富度、时令经营、生鲜加工等等,相对竞对看起来都有明显的差距。

水产部分,之前京东买菜基本没有活鲜,大多都是冻品。但最近这一个月,京东买菜开始上线了更多活鲜sku,开了一个活鲜类目。

活鲜之于前置仓,既关系到客单价,也关系到周末消费场景,人们到周末时往往都有改善生活的需求,愿意花更多钱买更高鲜度品质的商品,这是前置仓与社区生鲜、社区超市竞争的一个差异点。因为在周中时,可能有更多的消费者会下班顺道在社区店买点吃的,但到周末,社区超市可能就满足不了“改善生活”的需求。

一直来,周末市场都是前置仓单量的高峰。

看起来,京东也在补这一块。

在自有品牌层面(食品快消),到目前为止,京东买菜的自有品牌主要还是用京东京造、七鲜的自有品牌商品(七鲜最近好像有减少)。

还没看出京东买菜为小时达消费场景进行了独立自有品牌开发,当然,这可能也跟单量有关系。

整体来说,京东买菜之初的业务模型更多还是把京东商城原有商品库存前置到社区来做到家业务,“疏于”对即时零售消费场景的“独立开发”,但最近明显在调。未来要看,它能不能建立起能力。

三、叮咚买菜。

作为创业公司,叮咚买菜还是比较顽强的。

资金、用户等,规模都不占优势。但它对这个赛道的“感觉”还是不错。

小包装商品经营、生鲜加工及标准化理念、生鲜时令及买手推荐能力构建、自有品牌开发最早,以及很早就意识到前置仓赛道是一个复购(消费频次)的生意。

但这些能不能帮助叮咚买菜“抵御”巨头,

因为中国的区域饮食差异较大,以及生鲜非标(标准化需要大投入),生鲜跨区域经营是比较难的,要填补这样的“鸿沟”,需要更多的金钱、人才与投入能力。

这一块,是叮咚买菜的弱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