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实习生 魏舒婷 刘梦宜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名山大川多的优势,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
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培育文旅支柱产业?今年湖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以楚简为主建立简牍博物馆
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珍贵的文字记录,楚简不仅是研究楚国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的宝贵资料,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孟庆星认为,湖北在简牍特别是楚简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利用方面,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自20世纪初以来,湖北地区出土简牍数十批,约万字,是当之无愧的简牍大省。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竹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战国晚期木觚、荆州出土的先秦典籍类楚简等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孟庆星介绍,多年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等专注简牍研究,发表了一批重要简牍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简牍保护关键技术,基本覆盖了简牍保护全流程的关键节点,已成为全国简牍修复的权威机构。
但在简牍的研究和展示中,湖北缺少具备收藏保护、整理研究、陈列展示功能于一体的专门性大众文化公共空间。对此,孟庆星建议,以楚简为核心内容建设湖北简牍博物馆。“湖北是八百年楚国、楚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楚简出土最多的地方,以楚简为核心内容打造湖北简牍博物馆,用楚简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荆楚文化,湖北既有自身发展需求,也有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孟庆星说。
建设可感可亲可体验的文化场景
荆楚大遗址规模大、价值高,是中华文明与荆楚文明辉煌历史的重要标志性主体遗存。2019年,湖北省启动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以来,已建成4处开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公布18处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但与此同时,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郭鹏介绍,湖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中AAA级以上景区仅为9家,(文化)遗址公园普遍处于长期收支失衡状态。“湖北部分遗址在业内久负盛名,却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顶流’品牌,十分可惜。”
对此,郭鹏建议,对于已建成开放的(文化)遗址公园,要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利用,打造可感知、可亲近、可体验的“活”场景,把文化变成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喜闻乐见的产品,规划更多周边居民能够参与进来的文旅项目。“周边居民全过程参与(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与运营,既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又能让他们对公园产生共情,从而转变为自发保护遗址的自觉。”郭鹏说。
郭鹏认为,湖北省(文化)遗址资源丰富,可以集中力量建设2-3处“顶流”(文化遗址)公园,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荆楚地域特色、面向全国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楚文化就是一个标志性符号,要让每一位到访荆楚大遗址的游客都成为‘荆楚文化宣传使者’。”郭鹏说,“楚国历经819年风雨沧桑,有丰富的故事和典故。楚文化是湖北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却没有一座专门的楚文化博物馆,建议尽快筹建楚国博物馆,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系统展示最高光时刻楚国的历史风貌和‘惟楚有材’的文化自信。”
打造“遇见”系列沉浸式剧场
近年来,湖北一方面统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依托深厚兼蓄的文旅资源,凝练出“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宣传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伟岸认为,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此他建议,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吸粉”。
杜伟岸介绍,国内旅游演艺经历了从传统剧场演出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再到观众参与的体验式演艺,再到融合高科技元素、强调全息全感共情的沉浸式演艺的迭代发展。湖北可以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各重点项目规划中,一体化布局沉浸式剧场建设,以“一项目一剧场”打造“文旅融合”流量入口。
他认为,以《遇见大庸》等备受市场认可的沉浸式演艺节目为例,要想打动观众,节目的科技感、故事性、艺术性、参与性缺一不可,尤其以家国情怀最能共情。杜伟岸建议,积极培育民营数字文旅龙头企业,在环境、内容、场景、技术沉浸等方面创新,打造“遇见”系列文化沉浸式剧目湖北品牌,复制成功模式拓展国内市场。
(来源:极目新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