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格式的纪录片也可以走上大银幕!

竖屏格式的纪录片也可以走上大银幕!
2024年01月23日 10:46 内陆飞鱼

几年前有人说,未来某一天也许由智能手机拍摄完成的竖屏视频作品会走进影院,很多人没当回事。当我坐在漆黑的座椅上,《烟火人间》开始放映,音乐响起一贞贞竖屏画面滚滚而来,快手上那些熟悉的ID冲上大银幕,带来了久违的快乐。竟然一下子忘了竖屏与横屏之争。

《烟火人间》鲜活生动的日常景观背后,是每一个短视频作者天天都在重复的日子,在大银幕上观赏仿佛被什么东西赋能,既熟悉又陌生。这些短视频作者来自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可能有渔民、果农、菜农、工地工人、卡车司机、工厂女工、快递员、背包客、穷游族等,他们没有经过任何拍摄方面的专业训练,却有一身创作的激情,打开手机摄像头随意记录和发布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只为了和粉丝、亲友分享。

自然,真实,是这些短视频的最大特点,作者们的人格魅力、亲和力也由此而生。《烟火人间》保留了原始视频的魅力,尊重作者的特色,把短视频作者当成了一个个日常纪录片作者来呈现,从海量的用户里选择作者,在海量的视频里采撷、删选、整合、剪辑,呈现出色彩斑斓、活泼自由的一面。观众最终在影院里看到的作品,既保留了原始视频的真实,也有《烟火人间》团队“二手创作”后的崭新思路。两者毫不违和,相反黏合得很紧密。

这些乐此不疲地展示自己劳动、生活的作者,不论在田间地头忙碌,还是工地现场爬高上低,还是展现养家糊口的手艺,经常金句辈出、绝活亮眼。在拍摄视频的每一刻,记录每一天心情的时候,他们把每个地方、每个瞬间当成了舞台,世界之大处处是舞台,不能娱人也要先自娱。谁都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短视频连同自己的形象能进入影院吧!

《烟火人间》既然是由海量视频组成的纪录片,必然有其影像逻辑和剪辑思路。电影以“衣食住行家”等几个主题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视频作者,按照他们拍摄的内容,被归类到了不同的主题里。原本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略显单薄的短视频,经过专业团队的编排、修剪、统筹,像是被神奇的点化,另一种可看性慢慢凸显,整体效果出来了。

不论远在东北五常种大米的小哥,站在田野里分享从育苗到丰收的喜悦,还是翻山越岭送货的卡车司机,和油耗子斗智斗勇,也要继续前行按时到达。不论大雪纷纷行路难的春运路上,为了家里准备的一桌好饭,游子们不远万里,也要回到故乡,还是已经在家中翘首以盼的父母家人,已经热气腾腾地准备好迎接归来的亲人。不论是在骑车环球旅行路上的小哥,还是在乡村跳出自创舞步的小女孩。他们都是生活的主角。

《烟火人间》选取的视频里,主角们的生活亲切动人,他们的笑容灿烂真挚,他们不是专业作者,有时胜过专业作者,因为他们拍的是自己,不加修饰的自己。对善于精心摆拍的传统电视台、影视公司的创作者而言,这种纯天然、原生态、野性呈现的自拍视频,直接放到平台分享,在此前是难以想象的。普通视频作者的的崛起,对影视工作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启示。竖屏不再是阻挡短视频进影院的技术门槛了。

“记录世界 记录你”快手的这个口号不是虚言,这些短视频作者,大多没有强烈的功利心,基本上都做到了真实、真切、真挚,没有宏大叙事的野心,放下了自恋的包袱,只展示自己作为平凡人、普通百姓一朝一夕的状态,一箪食、一瓢饮的简单生活,柴米油盐、酸甜苦辣,平凡如斯,却亲切得像我们的周围邻居。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拍摄视频作品是一件很精英且昂贵的事情,别说拍视频,连玩得起胶卷相机的都是“富人”。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冲破了这层的藩篱,贩夫走卒不分阶级,不分地域,每个人都变成了潜在的创作者。大家拍下的视频,生活是创作的来源,坐地日刷千万户,俨然万水千山走遍。《烟火人间》把这种感动带到了电影院,可以给那些对短视频存有偏见的人一次重新检视的机会。

安迪·沃霍尔曾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今天已然成为了事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