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打造思政“金课”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打造思政“金课”
2024年10月18日 21:24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梅藐

“搞国防研究,要有‘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的决心。”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10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组织了一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打造思政“金课”的集体备课活动。会场里,当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说出老师吴自良的这句“名言”时,坐在后排的学生代表邢润强、刘小涵等人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吴自良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成功突破原子弹关键技术“甲种分离膜”,让中国成为美国、英国、苏联以外第四个掌握浓缩铀生产技术的国家。

“我老师接到这个任务后,停下了手里所有的其他工作,只留下一句话: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谢晓明说,甲种分离膜的制备极其艰难。他分享了两个小细节: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有毒气体,当时没有过滤设备,大家想了一个“土办法”,在实验室里养了几只小鸟,计划如果发现小鸟死了,就赶快撤离。待到后期需要进行焊接的质量检测,由于当时没有专业的X射线检验设备,包括吴自良在内的三位科研人员从其他设备上拆下X射线光源用于实验,但没有配套的防护设备,只能自制简易的铅防护装备开展检测。

“听了老前辈的故事,我真的对这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真实的感受往往比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打动人。”作为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24级硕士生邢润强会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到场分享“两弹一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之子陈晓东,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原局长谷羽之女胡木英,以及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之女彭洁等。

陈晓东对父亲严谨的工作态度印象深刻。他记得,父母在节假日时也常常前往图书馆查阅国际科技的最新动态。陈晓东呼吁年轻一代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胡木英提到,母亲和其团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不辞辛劳地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够生产科研仪器设备的工厂,助力“两弹一星”研究。胡木英鼓励年轻人在专注于科研的同时,也要拓宽视野,认识到为科研服务的重要性。

在活动现场参与思政“金课”集体备课的教师们看来,这些生动事迹,为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每个人都在思考,在当下的中国,该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讲好思政课。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历史和先辈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科大要充分利用好重新开放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继续深入挖掘纪念馆档案史料和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为缅怀科学先辈的精神殿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课堂和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要以“两弹一星”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抓手,组织“两弹一星”亲历者和见证者、“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职教师,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将“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容中,打造示范性思政“金课”。

在他看来,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政“金课”,有三点核心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一支忠诚可靠的队伍的成功,未来的思政“金课”,第一件事是要“培养靠得住的人”。第二,要用脑用心来体会“两弹一星”精神,突出真实故事的感染力,以及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给每个人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冲击力。第三,思政是“大思政”,思政课要和文化课结合,重点关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主题,探讨今天的人才培养工作该如何做。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征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主要由导论和17章内容组成,其中第7章,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部分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先后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奋斗目标,“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取得很大发展等内容。他认为,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这部分教学。

他表示,自主创新是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必须激发各方面创新主体活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因此,思政“金课”应着重向学生阐释“两弹一星”精神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涵。

那么,什么形式的思政“金课”更受同学们青睐呢?谈到如何让这些学习内容入脑入心,学生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4级博士生刘小涵告诉记者,希望思政“金课”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她说:“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这些精神的价值,真正去理解 ‘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意义。”

“六十年前的今天,罗布泊的巨响,真的是一个庄严的宣告。”邢润强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得有崇高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将来,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前辈一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认为,在课堂上,要让年轻人多动手、多实践。他说,正如前辈们那样,只有自己能做出来东西,才能让我们更有底气,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