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琪
责编|施杨
在正在举行的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日本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接连上演“以下犯上”的戏码,攻克德国、西班牙两支传统劲旅,以小组第一的傲人战绩挺进16强。随后,在1/8决赛中点球不敌上届亚军克罗地亚,第四次倒在16进8的“高墙”之下。
日本队曾7次征战世界杯,最佳战绩是在2002、2010年、2018年和今年进入16强。“知乎”上有人提问:日本足球最好成绩只是世界杯16强,中国足球真的有必要学习他们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恐韩”的三流球队成长到能跟欧洲强队较量,甚至战胜他们,日本队实打实做到了。不仅在世界赛场上表现亮眼,日本国内高水平的商业联赛,完善的青训体系,浓厚的球迷文化都使这个只有1.26亿人口的国家配得上“足球强国”的称号。
日语中有一种常用的表达“魂”(tamashii),指在人们内心深处被认为是生命力源泉的东西。例如,拥有精湛手艺的手工艺者被称为“职人”,驱动他们一生不断精进手艺的便是“职人魂”,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真实的渴望,无需提醒的自觉,也是一个人、一支队伍走向优秀的关键。
日本足球的“魂”使每一个球员主动承担起球队的责任,失败了也不气馁,不互相埋怨,而是默默寻找自身实力和心态上的不足,他们还有强烈的“继承”意识,渴望成为年轻一代怀揣足球梦想的球员的榜样。反观国足,尽管每场失利之后,表面上的“反思”从未缺席,但究其本质还是“对上负责”,急于寻找一个“被下课”的“替罪羊”,也因此几乎无法指望球员发生触及灵魂的改变。
日本“足球之魂”的源头在哪里?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反复“鞭尸”
上一届世界杯,日本对战比利时,在2:0的领先状态下被对方极限翻盘。最后的14秒,比利时绝杀进球进入八强。
为这14秒的阴影,日本放送协会NHK耗费50万欧元,调取现场28台摄像机镜头,拍摄半年时间,最终制作出了50分钟的纪录片《罗斯托夫的14秒》。
要知道,2018年,日本队世界排名第61名,比利时排名世界第三。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结局似乎从开场哨响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没有人,连日本队时任主教练西野朗都未曾料到,日本会取得两球领先的梦幻般的开局。
这也是为什么,在最后时段被比利时逆转后,连苛刻的本国舆论都为这支球队送上了“虽败犹荣”的勋章。尽管外界认为这场比赛的结果属意料之中,但显然,日本队自身并不甘心。
NHK重新召集了上场的足球球员,邀请了比利时当时的主力队员,再请来足球领域的权威人士,包括曾经执教日本队的足坛名帅卡佩罗,他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一帧帧地回看比赛,尤其是,将球队挡在8强大门之外的最后14秒,探索这14秒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哪些微小和看似漫不经心的触球和判断最终改写了比赛的结局。
这个过程有多残忍?在B站上,有弹幕把它形象地称为“反复鞭尸”,“这样处刑真的太痛了”“14秒拍了50分钟,真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次公共电视台的“小题大做”,更没有滑坡为一场“寻找背锅侠”的道德羞辱,罗斯托夫的14秒,成为了4年后多哈奇迹的源动力。就像赛后西野教练对球员们说的,“不要忘记罗斯托夫的天空”,罗斯托夫的14秒深刻地留在了日本足球的记忆里。
在纪录片中,西野教练回忆,进球后球员们兴奋地跑过来、围到了他的身边。队长长谷部诚问:“保持现状吗?”他重复道:“保持现状,这样就可以。”
当“挑战者”还沉浸在掺杂着喜悦和慌张的混乱中时,拥有身高和技术优势的对手头脑无比清晰,继续进攻,于是,两支大赛经验完全不在一个等级的队伍,彼此之间的差距在那一刻彻底显现并被放大。
面对镜头,西野教练反思道:“2:0领先后,我真是‘半吊子’指挥。”队长长谷部诚忆起下半场的一次传球失误导致球权转换,比利时得到反攻机会时自问,“心情太放松了吗”。
最后14秒,当比利时队的德布劳内以30.1km/h的速度突入禁区,传球给卢卡库后,长谷部诚紧跟在当时离球门最近的卢卡库身边,死死防守,然而卢卡库如获“神来之笔”——故意漏球给身后的沙德利,后者瞅准机会射门,完成了致命一击。
当时的世界杯三届“元老”长友佑都说:“我一直想知道卢卡库是怎么看到沙德利的。”他宁愿相信这是一次无意的漏球,而非卢卡库在充分阅读比赛后的“有意为之”。
但高速摄像头的逐帧回放和卢卡库本人的回答揭示了这并非意外,恰恰是一次绝妙的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和我在场上观察到的东西相比,在我观察力之外的东西要更加耐人寻味。他们(比利时队)观察身后空挡的能力太出色了,我所观察到的信息和他们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长友佑都说。
NHK的镜头诚实记录下了受访球员直面失败的每一个细节与剖面的自责、羞耻与不甘。吉田麻也一度低下头,双手合十顶在额头前,“我要是直接和门将身体对抗一下,门将倒地了我肯定吃黄牌,即使吃黄牌,把门将放倒了就阻止了这次进攻”。时任队长长谷部诚当看到卢卡库漏球的那一刻自己明明有伸腿,甚至触碰到了球,却无法改变球的走向时,无奈地苦笑着,“如果腿再长一点就好了”。
虽然没有“如果”“要是”,但直面失败的恐惧是胜利的开始。当罗斯托夫的14秒背后的秘密被揭开,无论球员还是教练都意识到,这场失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技不如人”或是“虽败犹荣”可以概括的,死磕14秒,哪怕“死”也要“死得明白”,“输”也要“输得服气”,在反复“鞭尸”中,日本队员完成了一场集体的“自我审视”,就像长谷部诚说的,“诚实地接受自己”。
当日漫照进现实
《周刊少年Jump》是日本国内发行量最高的漫画连载杂志。在其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体育漫画带来的影响力几乎从未间断。八十年代发行了高桥阳一创作的足球题材热血少年漫画《足球小将》;九十年代《灌篮高手》占据榜首,二十一世纪初,《网球王子》、《棋魂》引爆日本街头,《黑子的篮球》、《排球少年!!》紧跟而上,成为日本新一代青少年的追逐对象。
这些作品擅长刻画主人公热血“逆袭”的故事,多年以后,当少年长大后陷入困境时,依然会想起安西教练那句“现在放弃,比赛就结束了”,抑或用《排球少年》中日向翔阳的“不想输需要理由吗”给自己加油打气。
本届“蓝武士”(日本队外号)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资历,都或多或少背负着沉重的过往,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用尽全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人生故事。
从长谷部诚手中接过队长袖标的吉田麻也曾表示,日本总是被冠以“值得尊重的败者”,因为打扫更衣室获得好评,“我已经受够了媒体报道这些东西,比起‘虽败犹荣’,我们还是想赢”。
在对阵西班牙时打入反超比分进球的田中碧也是U24(24岁以下)国家队成员,两年前在东京奥运会主场他和球队正是输给了西班牙,止步于半决赛。当被问及“复仇”之后的感受时,他说:“我当然对这个(复仇)也是有意识的,奥运世代的大家应该都有意识到,也不是说要复仇,多少想要通过这个舞台来解脱一下那份不甘。”
36岁的长友佑都在四年前日本队被淘汰后就喊出了“剑指卡塔尔”,这位“四朝元老”坦言,坦率和张扬的个性为自己招致了不少“发言和能力不匹配”的质疑,“这4年没少被批判,即便如此,所有这些都化作自己的能量,所有都是从4年前的那句话继承过来的。”
和德国队的比赛在哈利法国际体育场举行,24岁的堂安律记得,之前与中国队的比赛也在这里进行,而当时的自己没有获得上场机会,当队友庆祝进球和胜利时,自己只能不甘心地一个人在场边跑圈,“绝对要在这儿把(欠的)账还上,把它从一个有点坏印象的体育场变成一个装满美丽回忆的体育场”,他做到了,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堂安律替补出场,攻入了价值千金的一球,帮助日本队扳平比分。
与影响力无远弗届的日本动漫一样,“蓝武士魂”为日本队赢得了超越亚洲的喜爱与赞誉,连中国球迷也暂时放下嫉妒与历史积怨,流下羡慕的口水。在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B站,贴身记录日本队世界杯足迹的油管节目 Team Cam 获得了超高点击量,观众被球员的热血和信念感深深击中,他们感慨“日剧、日漫诚不欺我,每一句话都像在看番”“日本动漫竟然是纪实文学”。
“知耻而近勇”,语出自《礼记·中庸》,意指知道耻辱、思考耻辱后产生大勇气。在学者本尼迪克特看来,“耻感”构成了日本人特殊的国民性。正是因为知耻和明耻,日本人才将名誉、气节、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保持生命的高傲,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受难意识和苦难精神。
这种强烈的受难意识和苦难精神也是日本“职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队现役主帅森保一在被问起“什么是‘职业’”时回答:“面对逆境,面对不如意的时候,充分坚守自我,朴素地继续战斗下去,能做到的人,就是‘职业’。”
******
体育从来不只和胜负有关,尽管在比赛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盯着胜负,但回过头看,太多东西可以超越胜负本身占据人们的记忆。伟大的运动员之所以伟大,成为“传奇”,秘密总是藏在他们最深刻的失败、沮丧和彷徨里,这也是为什么不存在“未经历刻骨铭心的失败”便自我成就的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
禅宗大师孔威廉曾经建议:要积极地成为失败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比一场耻辱性的失败更能让人集中精神的了。与失败共处,即使身处逆境也奔跑到最后一刻,背负着使命感勇往直前,去追平,去反超,与此同时,不醉心于胜利。就像田中碧说的,“当下一声哨音响起,世界又会随之改变”。
参考资料:
1.《罗斯托夫的14秒》,NHK纪录片
2. 仕事の流儀~森保一,NHK纪录片
3. サッカー日本代表 Team Cam
4. 体育人:日本国家队队长吉田麻也,NHK纪录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