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和碳管理布局,积极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编者按:2024年,第一财经和TÜV南德联合启动《零碳中国行》计划,走进零碳工厂,探访零碳园区,研究双碳试点城市,记录它们在零碳实践方面的探索和努力。近期,《零碳中国行》节目组走访了阳光电源,探寻其如何在碳减排领域积极探索,并带动整个产业链一起朝着零碳目标前进。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征程中,阳光电源(300274.SZ)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正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业务布局以及积极的合作态度,架起连接之桥,连接全球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和生态伙伴,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着力量。
自1997年成立以来,基于逆变器核心业务,阳光电源通过不断创新、纵深发展,已成功布局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核心赛道,并且在各个领域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赵为介绍称,阳光电源已持续助力全球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累计实现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装机超605GW。“每年客户通过这些装备,可以带来约8400亿度的绿色电力,相当于降碳约3亿吨,我们和客户携手为全球碳中和目标不断努力。”
“我们的产品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可再生能源与用户、电网,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满足了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赵为进一步解释道。
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回顾阳光电源的发展历程,其始终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并且取得了斐然成果。
以光伏逆变器为例,该公司多项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光伏逆变器的功率型谱,从几百瓦到8.8兆瓦,覆盖全场景的应用。
2024年半年报显示,阳光电源研发的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在陕西榆林“孟家湾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并稳定运行一年。这是2000V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落地实证,让光伏系统成功从1500V进阶至2000V,进一步降本增效。
2021年开始,全球储能市场进入爆发期。阳光电源依托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不断推出专业储能集成系统,覆盖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目前,储能系统已经成为阳光电源的第三大业务,2024年上半年在总营收中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
赵为强调,“大家对于储能,最担心的是安全性,这是储能行业的底线。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研发方面首先聚焦极致安全,率先在行业进行了极端燃烧测试。”
据了解,2024年6月和11月,阳光电源分别完成了PowerTitan1.0和PowerTitan2.0的大规模燃烧测试,第二次测试更是在挪威船级社DNV和全球超过100位客户的目击见证下,证实了热失控无蔓延的极致安全性。赵为表示,“两次火炼真机的背后,是我们对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也是对电站人身与资产安全的郑重承诺。”
此外,阳光电源在前沿技术研发上也成果丰硕:
2023年首发干细胞电网构网技术,使储能系统能够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骨干,2024年携手客户打造了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涠洲岛5MW/10MWh储能电站。在大数据和 AI 算法领域,通过自研阳光大模型不断提升编程和运维服务效率……未来这些技术将在研发、制造、服务和运营等多个环节发挥更大价值,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阳光电源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中报显示,2024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41.65%,研发技术人员占比约40%。
赵为透露,未来公司将继续完善研发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例如,阳光电源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行业难题;与合作伙伴协同研发关键部件,如功率模块和散热系统;同时也借助第三方机构的经验和指导,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布局碳管理,探索低碳数字发展之路
除了深耕核心业务,阳光电源还积极布局碳管理领域,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阳光慧碳,并于2022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iCarbon能碳平台,依托数字技术与AI驱动,为全球客户提供碳核算与碳减排解决方案与服务。
据阳光慧碳总经理周文闻介绍,iCarbon能碳平台第一步是通过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科学严谨并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碳核算。同时,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核算结果提供国际认可的权威认证。此外,iCarbon平台还通过增加绿色能源比例、能碳管理、节能优化、碳资产开发与交易等手段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碳减排方案。未来,iCarbon平台还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减碳手段,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据悉,目前阳光慧碳依托iCarbon能碳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方案与服务已落地集团企业、园区、工厂、医院、交通等典型场景,并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数字技术将为产业的绿色升级注入新的生命力”。周文闻进一步分析称,数字技术在碳中和领域的贡献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数字技术对各个行业、各个产业的减碳贡献,具体体现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碳排放的精确衡量和评价、减排路径仿真推演等,并提出可执行的减碳方案。“从我所了解的数据来看,预计到2030年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减碳量将占全社会总减碳量的20%,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二个维度是数字技术本身是否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据中心需要使用清洁电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高效的能源调度和节能算法来降低能耗。
在谈及数字技术对碳中和的贡献时,周文闻提到,“一个案例就是我们服务的阳光产业园,通过零碳园区的建设,作为公司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生产基地的阳光产业园实现了年发电量超600万kWh,绿电比提高10%,减少碳排放超5000吨;同时,通过iCarbon平台持续进行碳资产交易和数字化认证服务进行碳排抵消,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与认证。”
“业内有一个说法叫‘能源不可能三角’,在能源领域中,同时实现能源安全、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友好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在产业园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最大限度去平衡和满足能源不可能三角,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低碳园区的标杆案例”,周文闻称。
赵为补充介绍称, “成立阳光慧碳初衷是希望通过更专业的团队来提升自身的碳管理水平。为此,我们开发了iCarbon能碳平台,基于SaaS和数字减碳技术的解决方案,帮助阳光更有效地进行碳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我们也希望能够将这一成功经验分享出去,赋能给其他行业伙伴,共同推动整个社会加速迈向净零未来。”
对于阳光慧碳iCarbon能碳平台及其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服务,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也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目前部分企业对碳足迹管理还比较陌生,需要一个平台或者是一个标准机构,来进行更多的知识普及教育,才能够有选择性去挑选适合自己碳管理平台。比如说通过iCarbon能碳数字化平台,选择几款最主流的产品去进行认证,能够帮助企业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尽快的去打开海外市场”。
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阳光电源不仅致力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在产品认证方面,与TÜV南德、CQC等机构紧密合作,确保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符合国际标准。据赵为介绍,2023年,TÜV南德为阳光电源的组串式逆变器产品颁发基于ISO 14025:2006与EN 50693:2019标准的全球首张意大利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简称EPD)。“这个EPD声明是阳光电源的第一张,帮助阳光电源在欧洲市场的角逐中获得领先优势。同时,通过这样的合作,也大大促进了我们在碳管理方面进步,更加清楚我们产品该往哪个方向走,”赵为表示。
在ESG和碳管理领域,阳光电源自2020年起与TÜV南德开展深度合作,从ESG审核到碳管理方案制定,不断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提出了“2028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8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2048年实现供应链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
对于第三方机构能够对企业碳管理方面提供的帮助,许海亮表示,“首先是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去建立它的人才体系,其次可以帮助企业去面对和解决他们面临的各国强制性认证要求或者是法规要求。再次,可以帮助企业去建立自己的碳管理体系或者碳管理机制。最后,我们希望通过第三方的标准化的更新,去推动行业和企业形成螺旋式上升。当然,我们希望通过第三方,不仅仅是TÜV南德,也包括一些组织比如说SBTI(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咨询服务机构,Sigma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Inc.)或者CDP披露(碳排放和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等等,让企业的零碳实践被更多的人发现、认可、承认”。
随着国际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中国企业在碳中和的国际形势下面临着更严峻的绿色合规挑战与机遇。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引领者,阳光电源通过自身实践,在产品碳足迹和供应链碳管理等方面做出表率,成立集团级碳管理业务团队,依据国际标准对碳进行严格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机构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和指导,大大节约了国际化的时间,”赵为表示。
许海亮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满足各国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合规性要求,特别是与碳排放相关的标准。对于此前在碳管理方面缺乏知识储备和经验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其次,碳管理涉及供应链、生产运营、技术升级以及产品转型等多个维度,这些都与成本、技术和战略转型密切相关。企业必须直面以下核心问题:是否转型?如何转型?现有的成本结构和经营利润是否支持转型?这是许多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而,许海亮也强调:“企业也无需对‘碳’盲目恐惧,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立即缴纳碳关税、计算碳足迹或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的过程。TÜV南德旨在为企业提供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实现碳管理目标,强调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此外,企业应更多地关注碳中和带来的机遇。“碳中和是一个长期进程,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一产业趋势中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优的生存策略,” 许海亮总结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