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共同举办的“智库研究圆桌研讨会: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与前瞻”交流活动16日在香港大学及线上视频同时举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受邀参加会议。以下为王辉耀博士在本次圆桌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中国智库在过去十年中蓬勃发展,在未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对《意见》的具体贯彻和落实,2017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了社会智库发展的扶持政策框架,我国智库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智库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新模式、新力量和新发展方向。中国要实现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需要让更多的智库参与进来,可以把智库看作中国的“第九大民主党派”。智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如果能让智库充分发挥其职能,智库在中国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第二,智库建设“五力模型”
这些年来,CCG通过国际互访、参与国际会议、举办论坛和线上对话等方式与大量国际一流智库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于2016发起创办的“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9 年,每年都会集聚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智库、国际组织等代表,就智库遇到的最紧迫问题展开思想碰撞,探求前瞻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深入探讨实现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创新模式。几年间,我们相继出版了《大国智库》《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全球智库》《大国智库2.0》等多本智库研究专著,并总结出智库创新发展的“五力模型”,即“智库发展是思想创新力、研究支撑力、社会传播力、国际输出力和政策影响力”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 思想创新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 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能力是五力模型的核心, 只有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不断进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为国内传播、国际传播形成支撑, 并最终拓展到对政策的影响力。社会传播力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 是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必经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 智库还需具备国际视野, 打造自己的国际输出力, 贏得国际话语权, 如此才有可能影响国际的舆论与政策, 更好地助推中国的大国崛起。政策影响力是五力模型的最终归宿, 其他四种力量通过各种途径, 最终均为了实现政策影响力这一智库的最终目标服务。
第三,对中国智库发展的建议
要重视民营智库的作用,建立多元智库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中国越来越需要来自民间智库的声音。然而,在中国的智库体系中,民营智库的比例还偏小,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也难觅民营智库的身影,这一现状值得深思。在重视思想市场与政策市场的当下,不应仅有单一类型的智库主体,多元化发展才是应有的格局,民营智库的作用亟待加大重视与挖掘。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孕育了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他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果可以像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那样,放手发展社会智库,民间智慧的活力与潜能就会被彻底激活,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中国智库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实现更为全面、持久与深刻的社会进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智库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鼓励企业家捐赠智库。
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际智库都是由企业家捐赠的,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一批企业家已经成长起来了,但不少的企业家还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捐赠。捐助一所希望小学能够解决几百名学生的就学问题,但捐赠一个教育政策的研究机构则可以解决千千万万的学生的就学问题。所以,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需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有更多的对智库重要性的认知与了解。
需要支持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需求与制度利好的推动下,国内智库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增长,也涌现出了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经验的优秀智库。但是,总体来看,中国智库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库还非常少。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减少各类对智库发展的束缚,让更多智库走向国际舞台。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中国智库尤其是民营智库将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突破与成就,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本文依据嘉宾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CCG 图书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更多……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