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条例》12月1日起实施,北京公共交通让市民出行更美好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12月1日起实施,北京公共交通让市民出行更美好
2024年12月04日 09:20 北京交通广播

2024年8月19日经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已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重要民生事项,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这一重要议题上,向世界提供了新时代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智慧。

此次《条例》的出台背景和主要思路是什么?《条例》实施后,落实方面进行了哪些规划?还会有哪些配套的政策文件保障各项规定落实落地?本期北京交通广播《交通大家谈》邀请到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路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 马立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处 一级主任科员 马川,围绕12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进行深入解读。

北京公交优先战略升级

打造多元化便捷出行新体系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 马立光表示,2006年,北京市明确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两定四优先”政策。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给予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政策。

《条例》提出,“国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综合采取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措施,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将公交优先战略从政策倡导上升为法律要求,在实际工作层面为地面公交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制度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公共交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益属性,鼓励、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作为机动化出行方式。

2024年,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安全、通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深化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为新形势下本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共交通公益属性,北京积极推动地面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创新公交服务模式,先后开通了通学、通医、通游及地铁接驳等多样化公交线路,服务群众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处 一级主任科员 马川表示,公交优先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城市发展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特别是对于北京这种超大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有限,更加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北京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治理大城市病,绿色节能、推动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等方面效果还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不同的时期努力作出一些调整,包括公交专用道动态调整和效率的提升,公交轨道两网融合等。这个政策是北京交通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对于实际工作层面,要准确理解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要义。

首先就是增强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现在市民出行的方式选择很多,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等,要鼓励市民更多的选择公交地铁,就需要持续提升公交地铁安全服务水平,提升运力、保障准点率、确保安全、提供优质的服务举措,凸显出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第二就是要有政策支持,公共交通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是需要政府主导才能够大力发展的,大部分地方的公共交通都需要政府补贴,需要统筹规划,强化土地、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促进公共交通提升竞争力、吸引力。

实际工作中,交通部门与发改、规划等各个部门,组织行业企业共同推进安全运营服务水平提升,例如配合规划部门开展新线规划设计,联合属地政府等做好车站周边综合治理,配合建设部门推进新线建设和开通试运营筹备以及遗留尾工的出入口开通。

北京公交地铁深度融合

打造高效便捷一体化出行网络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 马立光表示,《条例》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科学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推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比例。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整个公共交通的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定位两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进而提升两种交通方式的整体运营效率,进而推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比例。

充分利用轨道运送能力强、快速准时和公交机动灵活、可达性强等特点,推动地面公交网络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结合,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张大网,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据此,提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在轨道密集区加强公交接驳服务,减少长、大线和重复路由线路;对于轨道覆盖不足区域,增加公交覆盖,弥补轨道服务空白,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二是做优普线,按照“减优结合、规模适度、服务精准”的原则,提供公共交通兜底服务、特色服务。针对轨道、公交干线服务不到的区域或走廊,提供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务,并通过大幅消减低效线路、长距离线路,提升线路运营效益。

三是做密微循环线,与轨道形成一体化出行服务。在精准分析乘客接驳需求的基础上,优化微循环线路,方便乘客在社区端便捷出行。同时接入轨道交通网,做好运营时间、站点空间及换乘优惠等方面的衔接保障。

四是做大定制公交线,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与小汽车具有竞争力的出行服务。依托大数据平台和通信技术,充分发挥公交调度灵活、通达性好、资源集约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定制公交业务范围,满足不同场景下市民的定制化公交出行需求。

北京轨道公交深度融合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两网融合进程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 马立光表示,本着“轨道密集区加强公交接驳服务,减少长、大线和重复路由线路;轨道覆盖不足区域,增加公交覆盖”的基本原则,年内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8条,增加线网覆盖82.2公里,方便127个小区居民出行。

全年优化与轨道长距离重复线路30条、调整合并30条、新开微循环线路30条”,“开通通医、通游线路50条”,优化地面公交服务供给的同时,提升了轨道、公交线网融合水平。

依托轨道站点与公交50米换乘优化工作机制,通过增加、挪移公交站位的方式,完成地铁永丰南站、地铁马连洼站、地铁饶乐府站、地铁苏庄站、地铁南楼梓庄站、地铁花乡东桥站、亦庄火车站共7处地铁站50米接驳任务,接驳率由年初的86%提升至88%。

针对即将开通的朝阳站、丰台站客运枢纽,按照设站不设场要求,指导公交集团完成线路进驻。

一是做强公交干线,与轨道形成公共交通骨干线路。主要面向跨区域长距离通勤、通学出行,重点在轨道覆盖不到或需要分担轨道压力的客流走廊,通过大站快车等运营组织模式、公交专用道和信号优先保障等措施,提供公交高频、快速服务,同步削减沿线重复公交线路,进一步整合资源配置效率。

多样化出行线路,服务不同场景出行需求

哪些公交线路让您印象深刻

转发,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北京交通广播及记者、编辑等作者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 

图片来源:市郊铁路南北线、北京丰台运输、中国交通报社等

编辑:盖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