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优秀的投资者,应该读两种书

罗杰斯:优秀的投资者,应该读两种书
2018年06月24日 07:12 郎club

在金融投资界,吉姆·罗杰斯的威名无人不知。

奥地利股市之父、量子基金联合创始人、世界最顶级的投资大师、永远的华尔街神话、与“股神”沃伦·巴菲特齐名的三大金融巨头之一……

股市之父巴菲特甚至这样评价他:“罗杰斯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

吉姆·罗杰斯不是学金融出身。有人问他,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去读哪些书?

罗杰斯说,应该读两种书:一种是哲学,一种是文学。因为只有从这两种书里你能感受到人性是什么东西。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最终较量的不是那些谁都能写成书的投资技巧,最终是一种人性的较量,是你对人性的感知力与把握力,导致你的决策跟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你的高下。

吉姆·罗杰斯

乔布斯晚年的时候,曾说: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with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

乔布斯为何对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如此崇拜?

有人认为,哲学的目标在于追求真理,听从内心神灵的召唤,与阴影作战。

所以,使乔布斯成为乔布斯的力量源泉和心灵密码是什么?正是哲学!

乔布斯对传统知识体系的反叛和批判,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特立独行,不计功利,对一切保持童真与好奇,这正是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的集中体现。

斯蒂夫·乔布斯

读哲学,可以让我们更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

只要我们能找到智慧,其他一切都会不期而至。

遗憾的是,一提到哲学,很多人会联想到深奥、晦涩、枯燥、难懂这样的词。因此,哪怕大家都知道哲学对我们大有用处,但真正拿起书去读哲学的人却少之又少。

就算拿起书来了,也还是读不下去,读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哲学的一种误解。哲学之所以给人以复杂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文字的叙述。

如果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哲学就很容易读懂了。

读了傅佩荣老师的《西方哲学与人生》,我更是确信了这一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傅佩荣是谁?

他是出生在台湾的上海人,18岁踏入哲学的门,从此研究哲学50年。

他是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通晓5国语言,他翻译的作品超过300万字。

他是勤奋的教书匠,已经出版146本著作,超过2000万字。

他也是两岸讲座场次最多的学者之一,他的“哲普”讲座已经超过1000场。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从社团到基金会,都常见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迹。

他教书40载,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台湾最热门教授。

傅佩荣教授

傅佩荣是当代哲学界泰斗人物,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他的“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17年来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优通识课。

学生们说,“没有想到傅老师这么幽默,哲学讲座可以讲的这么不‘严肃’。”

作家周国平曾经这样评价傅佩荣教授的哲学课:“哲学课是可以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

哲学也可以很简单

《西方哲学与人生》,是由傅佩荣老师在台湾的一系列课程录音所整理而成的,可以划归“哲普”作品。

当时,参加听讲这门课的同学,来自社会各界,在年龄、背景及职业方面皆有差异。傅佩荣教授当时的讲课目标,就是要让大家听得懂,把大家领进哲学之门。

因此,《西方哲学与人生》的可读性非常高,读者完全无需担忧“太高深”、“读不懂”。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推开哲学的门

傅佩荣18岁就开始研习西方哲学,并且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

为了配合一般读者的背景,傅佩荣教授不搬弄太多原典,不在专业术语中打转,而是以准确清楚的口语,来介绍西方哲学名家的思想。

傅佩荣教授的信念是: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他希望读者在学习西方哲学时,一方面能够把握住重点,学会一些精彩的观点,知道这些知名的西方哲学家究竟如何思考宇宙与人生的问题,一方面又能使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与人生》共分二卷,傅佩荣依据“见解明确,方法清晰,系统完备,并且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启发”的标准,挑选了从古希腊直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的24位西方哲学家,将他们的基本观点及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介绍给读者。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1卷)》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柏拉图、奥古斯丁、叔本华、卡西尔、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休谟、怀特海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

傅佩荣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以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第二卷也包含三个主题与十二位哲学家:

第一,自然的魅力(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

第二,理性的庄严(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思贝尔斯);

第三,自我的意义(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

第二卷中的12位哲学家,生活于18-20世纪,处于西方从近代到现代这一历史时期,相较于第一卷,在时空背景上离我们较近,所关怀的主题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逸闻趣事,也有思想体系

傅佩荣不仅关注哲学,也关注哲学家。因为“真正的哲学是内在于哲学家的行动的箴言体系,是哲学家的人生传记(金岳霖语)”。

所以,《西方哲学与人生》中,既有哲学家的逸闻趣事,也有他们的思想体系。在傅佩荣笔下,天才们都有血有肉,十分鲜活,每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跟随傅佩荣教授,哪怕是对哲学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圣人们精神的光辉,领略到些许达·芬奇所谓“哲学的学习是最高尚的乐趣,理解的欢愉”。

懂点哲学的人生有多赚?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更好地认识自我

傅佩荣教授说,“黄河九曲,终必东流”,一切哲学探讨莫不由自我出发,最后再回归自我。

哲学家,是善于勾勒心中境界的人。

希腊德尔斐神殿所刻的“认识你自己”,便是苏格拉底念兹在兹的座右铭。

自我是可贵的,其意义在于不断成长及成熟。借由对西方心灵的品味,我们宛如走过人类精神的高原,在清净而稀薄的空气中,体察内心的呼应与共鸣。

我们也许无法牢记每一位哲学家的观念与学说,却难以忘怀内心的每一次“若有所悟”。现在可以更有信心,活出自己的人生了。

获得真正的自由

卢梭曾发出悲叹: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隋文帝杨坚也曾叹息: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很多人都想获得自由,却不得其门而入。其实,获得自由的路径,哲学家们早已为我们指出。你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思想上的自由,心灵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读点哲学,可以让我们不盲从,不轻弃,更加懂得思考,更能自我反省,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傅佩荣教授说:

读了柏拉图与康德之后,未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或增加个人资产。但我可以期许的是,让自己的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高原上空气较为稀薄,未必可以久居,但是视野辽阔,或许可以“望尽天涯路”,对于人生全貌及价值层次可以作整体的了解与评估。

平地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太拥挤了些,眼光不易高远,心灵难免闭塞。我们不必在高原定居,但是偶尔体会一下“走向高原”的心路历程,也是人生一件有趣的事。

让我们走近哲学,拥抱自由。

提高思辨能力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发现,虽然不同的高校有着各自的办学宗旨,但凡是以树人育才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都极其重视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

①  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②  培养清晰而又说服力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③  创造力和原创力。

而在所有学术领域和学科中,最为凸显上述能力的,就是哲学。

在促进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没有任何学科可与哲学相媲美。

培根说:“没有哲学,所有科学都是肤浅的。”

阅读西方哲学,可以培养理性思辨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成熟的心灵所应具备的。凡事但求合理,进而推究理性之依据,设法建立共识,这也是注重沟通的现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修养。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你将有机会回到你所感兴趣的问题,你可以重返那个对一切都感到惊异的自我。”谢利·卡根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西方哲学与人生》

触动生命的哲学必修课

人生是一个奥秘,将来能否抵达预期的目的,无人知晓。正是因为结局未定,才使我们怀着虔诚与敬畏之心,踏出自己的每一步。

哲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工夫。

傅佩荣教授以贯通东西方哲学的深入思考,整合身、心、灵三个维度,带领我们站在哲学的立场上,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审视生命,开创一个更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跟随傅佩荣教授,学习从哲学的立场来看人生,从此,我们将懂得以更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自己又该往何处迈进。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