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有数:你当过“团长”吗?

零点有数:你当过“团长”吗?
2022年05月16日 14:42 零点有数

*下文转载自中国网,中华网、国际在线、中金在线等媒体平台也对本文进行了刊载。

今天非常荣幸听我们上海志愿服务团的“团长”们分享,久仰各位,这个久仰不是因为你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多么大名鼎鼎,而是因为你们的绝大部分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抗疫志愿服务中,作为“团长”在我们上海人的社区生活保供、社区抗疫服务中间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

“团长”是这段时间上海社区中生活用品团购牵头人的俗称,很多人就是某种蔬菜或者肉类团购的发起人或者负责人,有一些人同时发起了几个团,还有些团发展出来了生活互助、医疗支持和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社区志愿服务功能。很多人过去在社区里没人知道,但因“团长”经历在社区、居民、周围邻居甚至更大的服务范围中间脱颖而出。文后也附了我们零点有数上海公司三个“团长”(其中两名是党员)的分享,一位公司高管,另外两位我不熟悉,其中有一位是大“团长”,带了好多小“团长”,她是一位普通员工,但作为“团长”,在我们心目中就不普通了。

当一个事儿来临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据一个不完全估计,这次整个上海所有的大小“团长”加起来,有超过三万名“团长”。那这些“团长”真的就是一个普通人转变来的吗?疫情来了,有的人成了“团长”,但是大部分的人就是想找个菜吃,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到处说当“团长”的,不知道挣了多少钱(我不能说这种情况一点也没有)。我学习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大概100个人中间有一个人是很有可能会当领导的,因为他的特质就是碰到事儿了看不下去,这个看不下去的人是百里挑一。还有四五个人,因为这个挑头人做的事儿,他们觉得也坐不住了,一起跟着做起来,这是通常的先锋人群。说实话我们社会现在的教育方式,大家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做个作业,考个试,上个大学。然后有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连将来上哪工作、要不要考公务员都帮忙定了,所以平时大家都木了麻了,不知道自己是属于人群中间的1%,还是属于那4%。100个人中间有70个人是看热闹的,听说你们那有团了,正好我们也吃个菜,然后就去团个菜吧。他们大部分不会去当那个“团长”,甚至连当个积极分子都不会。这次我的微信朋友中至少有二十多个年轻人,他们整天抱怨社区里面这个那个,我就鼓励他们去做点社区志愿者,有四五个人去做了,有两个还自己退回来了,觉得太苦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就是等着有人团了吃菜,这些我们都能理解,普通老百姓么,看到人家打个架都会有看热闹的。剩下还有25%,20%的人实际上是怀疑的,就是说你们干嘛干这个事儿,你们又不是居委会的领导。他心里怀疑,但不说出来,他老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你。还有5%的人会说风凉话,吃着团来的菜也还在说。社会就是那么一个生态,人可以自然地分成这样五种人:愿意出头的、只要有人出头就愿意跟随做积极分子的、看热闹的、怀疑的和说风凉话的。

那些出头的人是正能量的基本代表,有很多是党团员,也有不少本来就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管理层,也有一些人就是普通的年轻人。在今天这个疫情中,这些年轻的朋友,这些“团长”们站出来了。其实你们站出来不只是想为人民服务了,更是因为你们就是这样的人。要知道做生意的话100家公司也没有几个能活到五年后,但你非要去做,因为你觉得你属于创业的人,生为创业者,死为创业鬼,而不只是投机者,要人家保证你挣钱成功才做,哪有那样的好事儿等着你。“团长”们站出来,主要是因为你们就是那种人,就像鸡会趴窝鹰会飞翔。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反应模式。反应模式说的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类型问题,“团长”就属于会站出来那个类型,大家的反应模式证明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人。

第二点,当“团长”这件事儿是有点儿难度的。有些“团长”可能做得不错,但的确也有一些团做得比较差。都没有做过,有人有货源没有居民,有人建了居民群知道了需求但是没有大家要的东西,不同渠道来的东西怎么保证质量,运输通行方式和到点时间,装卸递送队伍,货品的卫生清洁、产品保质、物理媒介上的病毒消杀,还有大家顺便问你能不能帮个其他忙,社区里的老人家有困难你们能援手么,居委会也看看你们能参与这个工作么,这些工作哪个环节都不省心。那么当“团长”是一个浅尝辄止的行为,还是一个需要深入下去的经历?我们有的“团长”就去琢磨管理细节、环节分工、资源调动、模式复制,还有的“团长”就发现这个活儿做不下去,做不下去就跟有模式化的人做小“团长”,也可做“团长”助手,或者就当团菜团员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人生中也有很多的机会,曾经在某件事情中有昙花一现式的表现,但是后来就还回到原来的轨道。比如说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发现专业其实也不太喜欢,但这是个当初妈妈说的轨道,我不能出那个轨,偶尔发现其他东西其实挺喜欢的,但也不去学那个东西。所谓深入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既然我们今天对自己有了这个发现,我是不是要进一步把它转变成一个我可以持续不断去深化的讲演。如果我居然能够把这么多人整合起来干这个事儿,那能不能把资源整合起来做更多其他的事儿呢?或者把这件事情继续深入十公里,转变一个形态做出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刚才有好几个分享的“团长”说得很对,就是当我们想要去推动一件事儿,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社区里面大有资源在:有人是大夫,有人家里正好有车,有人家里有存粮,有人家里还有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一个社区都隐藏着很多很多的资源。可能在这次疫情中,特别是当了个“团长”之后,一下子发现很多事情动员居民家的资源都能去做了。这意味着我们今天需要有一种站在社会角度去张罗资源的人,而不是遇到啥事情都要政府去做,政府做要加人要加预算要加税还不一定做得好,至少我觉得今天我们大部分的“团长”证明了自己是那种能张罗资源的人。其实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登高一呼,或许我们习惯了觉得这是政府、居委会主任的工作,要我们老百姓干啥呢?可现在情急之下,会突然发现咱们自己也能够做很多事儿,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出头,把堤坝挖通,让水可流通,需要有人去牵引这些事儿,可在我们上的课里,没有一堂课教我们怎么做牵引的活儿,甚至很多长期做干部的人,总结的经验不是说如何打通社会资源去干这个事儿,而是跟哪个老师哪个领导关系好一点,眼睛向上当然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用社会资源去做社会服务是另外一种工作方式,而且不必全靠领导给指令和资源。宏观角度这样可降低社会很多成本,微观角度则就近、现成、快速、就是需要你出头串一下。

第三点是“团长”对其他人的带动。有一个人带头,至少有四个人会成为你的积极分子,当然看热闹的人里面有一些也可能会被感染激发,这说明社会热情需要有人去扮演“点燃者”的角色。我自己与一些朋友发起了一个公益组织叫黑苹果青年,就是鼓励大学生去服务他人,你在服务别人的时候,会有对自己迥然不同的认识。有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黑苹果就鼓励大家去干一件服务他人的事儿,比如你学跳舞的,可以给民工孩子做一点这种艺术训练,你学会计的可以给小微创业企业公益做账,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社会有发现,对自己的价值有发现,社会也会对你的价值有发现。社区里面大部分人不爱服务他人,或没有意识到有服务渠道,但一个“团长”在一百个人中能点燃四个人。像我们上海的社区都很大,几千人的社区,上万人的社区,我们就按照5%计算,上万人的社区里面领导者就有上百个,愿意扮演积极分子那个角色的人就有数百个,加起来可能就有四五百人,就可以把一个万人给服务了。这就是“团长”真正的价值,志愿社会服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团长”是一个非常棒的点燃者。以前大家就觉得你就是个小店老板,今天大家才发现你做事能力那么强、那么靠谱、那么有爱心、那么会调度。像我们今天这个大一的女同学“团长”,不知道你当过学生干部没,过去在你爸眼里可能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社区居民也从来没有关注到有你这号人,因为社区居民本来就互相不认识。但今天我们所有团菜的人在一个社区里面,因为有了团的机会,不仅认识了我们的志愿者和“团长”,他们甚至还互相认识了。

按照经典社会学的理论,今天中国城市的社区都不算社区。因为社区的定义就是生活与生命共同体,意思是我们不仅要互相认识,而且还有共同利益,甚至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要有利益和价值观的交流互动以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所以有些社会学老师不爱研究中国城市社区,而特别爱研究农村,他们觉得农村的老百姓虽然经济条件差点儿,但他们互相熟识,他们才有真的社区。城市这个假社区只是地理上住在一起的人们,互相不认识,邻居都互相不认识,也不来往,不少居委会干部不认识居民,居民也不认识干部,有事时谁也找不着谁,你非要找他的时候他说我也没办法,这叫啥社区呢?这叫啥生活共同体呢?这叫啥生命共同体呢?我们现在住在更好的房子里了,但正像社会学的美国芝加哥学派说的那样,我们失去了社区。但疫情期间我们在集体团菜的时候,大家至少知道了我们住在一个地方,而且通过这个互助的过程,知道谁家是干嘛的,他们家有个什么,我们有需要可以试试看给“团长”和志愿者说,我们至少有了可以表达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要一起把咱的事干好,这里我们好像就把社区感找回来了。

在这个事情中我们怎么去点燃?怎么去深化?我们第一个“团长”说她在做的过程中,开始整天忙得要死,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好像打通了一样,自己做出来一个思维导图,这活儿总共有哪些要素,有哪些分工,这跟当初福特汽车做T型车时候的流程化分工一样啊,就是复杂的活儿分工做比一起干效率要高,最后这位“团长”就成了能带很多小团的大“团长”,这是渐进学习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里,其实所有的“团长”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领导者,是一个有天分的管理者。最强的天分不只是一个技能,更是你的个性特质,就是说你这种人适合干这种事儿。就像有人演讲听众会被感动出眼泪,不是所有人说话听众都会感动出眼泪的。假如说我们今天各位“团长”拿一个稿子在那儿给我们念了一遍,念稿子的过程就把眼泪消灭了。大家今天的分享,说到哪儿讲到哪儿,听起来很自然,说的是人话,讲的故事是真实的,当大家讲到某个点上,某个场景的时候,我们眼前会像看电影似的浮出那个场景,感同身受,感动来自情不自禁,好像是在看“团长”们参与演出的大电影。我们去看《泰坦尼克号》时,最后电影院里面观众哭成了一团,这是因为你的心被触摸到了,人就是这样,点燃就需要对心的触摸。我相信今天有不少人听了“团长”们的故事,流了不少眼泪,故事感人是因为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家老人孩子曾经的需要,自己得病需要的帮助,家里面想吃一点蔬菜而找不到的场景。能够影响到社区居民,影响到社会上的人才、员工,这是最为优秀的领导人才所具备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团长”群体是杰出的人才群体。站在未来社区服务的点燃、扩展、深化角度,我给“团长”们也给相关部门提点儿建议。

第一,维护社群化。这次为了团菜,大家有机会把上海的社区搞出了很多个群,现在有些城市也在学习上海的模式,形成两个群,一个业主群,一个住户群,就是连住在这边的租户也算。即使后面不需要团菜了,我觉得维护这些群还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社群很可能就是我们第一批心理意义上、或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归属性城市社区。上海整体上是个大都会,而上海社会是由这么一个个小的社区社群构建而成的有机大社区。所以就算疫情过去,可能的话我们的“团长”群体应继续以公益志愿的方式去维护社区群,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时之需。

第二,服务常规化。“团长”和积极分子可以变成居委会下社区常规的志愿服务群体或者平台。美国不少地方小孩子要是犯了一个错误,可能被禁足,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做社区服务。其实现在上海的很多白领,出于不同的动机,很愿意去做社区志愿服务,我们保持这样一个架构,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参与到这中间来。有一个刚工作的单身女孩子跟我说,她去参加了社区服务,觉得那个做公益服务的小哥长得很帅,她给我看了他的照片,我说按照形象来说这个小哥哥不算很帅啊,她说你不知道,他很有风度的,他每次指挥若定很有大将风度。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常规性架构,可以弥补我们现有社区组织人员、人才特点、功能兼顾上的不足。

第三,形态组织化。“团长”们如果去做创业公司或者做公益组织,它就变成了专门的组织化。大家的领导力锻炼可以帮助去做更好的公司,去做更有活力的、更具有持续性的公益组织,而不只是为了挣一点小钱或者挣点小名,而是基于我们有使命感,有使命感不见得成事,但只有那种发自内心、非干不可的内在驱动力,才可会让我们长久坚持、不折不挠、奋勇前行。

有一些居委会大姐大妈,整天为大家操心,也不挣多少钱,她们为什么那么热心呢?有一个原因是她们和很多“团长”一样是爱干这种事儿的人。如果我们的社区里多一些这样的干部,多一些这样的“团长”型的服务者,甚至一些“团长”被遴选为我们的居委会负责人,我们的社区服务是不是就能上一个新台阶呢?疫情中我们看到有些保供单位本来资质就不纯,服务质量还有不少问题,这在我们这些有使命感的服务者来说是看不下去的。但我们只有共同把这个志愿服务板块扩大了、强壮了,让勇于担当的点燃者和被点燃者发出了光,那些阴暗的、阴影里不好的东西,存续空间才会压缩。

这个时代给了大家困难和挑战,但也给了我们挺身而出的机会,在这些挺身而出的机会中间,“团长”群体成为了这个抗疫季上海最可爱的群体之一。我们要珍视这个宝贵的人力资产发扬光大,因为它不只是我们自己宝贵的自我发现和造就,也是属于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共同资产。

*上文基于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在五四青年节与上海抗疫公益服务“团长”及志愿者的分享

一不小心在社区当了“团长”

分享者:鱼米之乡团长

我在4月初做了三次“团长”,两次蔬菜加一次猪肉。第一次做“团长”,是因室友对菜品的推荐,我随手把蔬菜团购信息发到小区居民群,本来说30人可以成团,等我停下手头工作一看,群里不知道哪位好心邻居已经帮我做了接龙,制作了共享表格,最终汇总了104份。我果断垫付了钱,对方告知隔天就能送到。之后就一边考虑下一步的事儿,一步一步摸索着完成了第一次的团购。后续开团就在第一次经验基础上越来越优化了。

 货源可靠是基础 

我做的团购物资是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品牌,口碑都非常好。性价比高,质量可靠,也是“团长”声誉的基石。所以“团长”一定要对自己采购的商品质量负责,做好监督和售后。我所在的小区团购,出现过缺斤少两,或质量不好的,都会对“团长”声誉有影响,善后也非常麻烦。

附图1  上海市消保委推荐的团购名单(左)、某品牌团购操作说明(右)

 货品的来源 

“团长”一定是有货源的人么?其实并不,我做的第一个团虽有同学帮忙,但该品牌亦可从微信公众号上订购。邻居间也很容易从亲友中获取跨区的资源,甚至有些邻居本身就是做生意的就更加方便。

对于没有现成资源的“团长”来说,寻找货源还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比如我找的猪肉货源,日常是盒马的供应商,联系人信息虽在图片上,邻居和我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是忙音,微信也加不到。无奈之中,我最后给联系人发送了短信。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对方通过短信加了我微信,非常清晰地告知团购流程和注意事项。记得有位非常想吃肉的邻居大哥在群里说,能不能吃上猪肉就看“团长”的努力和运气了。小伙伴还从微博上找到豆制品厂方信息,循迹依次找到团购业务对接人、大“团长”等,打通货源环节。

附图2  北京朋友的疑问:为什么“团长”就能搞到物资?

 支付方式和处理方式成熟 

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收款在几百人的大群里,进行转账操作,虽然有预定时共享文件上的名单对照,但由于群内改名,付款没备注,或者有些邻居不太看群,收款大概花了我2个工作日的晚上。因不好意思在大群里向邻居要钱,我还单独私加微信,一一催款。后来使用大家通用的快团团,可免去很多麻烦。专群处理专项事务比较高效,短期群任务完成就解散,持续团购的群可维持。这些群,还可用于后期社群运营,但需“团长”维护,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附图3  快团团助力快速统计(左)、专项事务专项处理群(右)

 表哥表姐是必需的贤内助 

从第一次接龙及共享表格登记开始,到后来使用快团团,尽管方便了很多,但订货单和送货单,还是略有不同,如果涉及多种物品配送,考虑小区的楼栋编号、是否封控等,需要Excel重新操作处理。“团长”如果有优秀的表哥表姐帮忙或自己Excel还可以的话,效率会高很多。

  志愿者输送最后100米 

小区内分发必须得有帮手。第一次工作很轻松,我们三位团购近千斤蔬菜,幸好有几位男士志愿者帮忙,卸货分送,他们都尽量照顾我们女士,冒雨把几百斤蔬菜卸到小区门口。但第二次没那么幸运,收货时正下雨,没有男士志愿者,后来志愿者派送+邻居自取+同楼栋互助几种方式相结合才完成发放。

附图4  打湿的送货单(左)、志愿者夜间标记房号(中)、手写派送单(右)

 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自己当“团长”,到团购志愿者互相支持,再到后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制定社区团购细则,用“团长”经历来审视讨论稿,提意见。在我们的影响下,居委会的团购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了,居委会利用街道资源的官方团购活动也获得了更多协助。我们楼栋12个家庭出过3个“团长”,在物资匮乏时期,我们也鼓励有闲的邻居当“团长”,给予货源支持和关键点提示。

附图5  告知邻居团购注意事项

通过自己的亲历以及观察到小区的多位“团长”,也有几点感想:

1.“团长”职责应拆分,逐渐形成专业化协作。一个好汉三个帮,更何况很多“团长”都有日常工作。我在开团时,工作会分心,家务也顾不上,家属在一线不在家,孩子初三学习繁忙,再加上志愿者和“团长”工作,比正常上班忙多了。团购可拆分不同职能,多人合力完成,能减轻每个人的压力。

2.良好的声誉是居民赋予“团长”的信任值。“团长”对居民的需求了解、订货统计、与邻居的交流沟通甚至售后,都与邻居产生了很多触点,“团长”的一言一行,形成了居民对“团长”人设的基本认知和判断。在不做“团长”后,碰到邻居用某某“团长”来称呼我时,感觉也挺开心的。

3.社区团购商业模式的长期化是可能的。我曾想,全职“团长”是否也是新职业?基于目前的居民组织模式,社区团购优质产品,也适合常态生活。看到某品牌商招募社区“团长”,证实了这一猜想。目前少数有盈利目标的“团长”,只要保证货物质量并做好服务,居民是能接受的。以志愿者服务心态为目标的短期“团长”,完全免费,抑或加收少量运费,用于助老助残,或慰问志愿者也是非常好的用途。

4. 融洽邻里关系,能更多地帮助他人。做“团长”后明显感觉到自己被认知程度提高了。不做“团长”后,我继续帮助没有微信或者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年人,偶尔碰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关照其他“团长”帮忙补单,或额外带买,都相对比较容易。

5. 社区“团长”需要协助,而不是完全由“团长”来负全责。我决定不再当“团长”是因为一方面会占用工作时间,另外,考虑到家庭风险和职责。恰逢上海发布有文章提醒“团长”们避坑,才意识到“团长”也需要承担可能的法律风险。“团长”门槛低,其他小区也出现过“团长”为利益互相争夺打斗之事,居委会和物业的监督和管理也需要同步增强。

附图7  上海发布的“团长”提示(左)、“团长”核对分发物资(右)

如今已经5月,小区不断出现新“团长”,生活物资已能充分得到满足。基于防疫要求,我仍秉持非必要不团购的想法,面对有诱惑力的团购,理性参与,希望早日解封。亲身经历过社区“团长”和志愿者角色,感觉上海疫情的封控生活没有空白,感受到人间百态,留在心中更多的是邻里互帮互助的温暖。

一个“团长”的成败经历

分享者:S团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买菜成为了多数上海社区居民的头等大事,每天盯着闹钟抢完盒马、抢美团、抢叮咚,抢到的比中彩票还要开心,抢不到菜的,出不了门的情况下,社区团购就成为了小区里唯一的物资来源。 

首先是不成功的麦德龙团购经历。抢不到菜时我就开始盯着各种官方推荐的保供平台,最初尝试的是团麦德龙,在团购成团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让我明白“一个人解决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也让我明白“团长”责任的重大:根据居委会规定,团购的商品必须提前向居委会进行报备(数量、到货时间、团购商品的资质),以便居委会在到货当天进行消杀工作,但是居委会也明确告知可以提供推车但不帮助配送,由“团长”自己配送,同时“团长”还要负责审查当天配送物资司机核酸证明信息。虽然明白其中的艰辛,但是为了帮助小区老人们解决买菜难的问题,最终我决定自己担起重任。

然而,很多时候,“团长”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事情繁杂琐碎,但凡出点纰漏,还可能会受到批评和质疑,比如说:团购未到货的时候要随时在线回复信息,要上门帮老人统计需求和收款,商品价格高的可能还会被怀疑赚钱拿回扣,小区中确实也存在一些为赚钱而开团的“团长”,但我相信在上海不少的“团长”都是在义务劳动,助人助己,共渡难关,本以为自己也能够像执行项目一样推进,但往往事情并没有想象得简单:

1. 统计信息:首先在群里发布开团信息,但有些老人并不会接龙,要上门统计需求和收款,还有人忘记写门牌号,甚至连份数也会忘记填写,统计完名单后开始做表格,把群付款码发送到群里方便大家付款,并叮嘱务必填写门牌号以便核对,群接龙和收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2. 过程变故处理:本以为成团后等着送达就好,但中间却会出现变故,在预计收货的当天麦德龙并没有订单配送信息,我开始咨询客服,得到的答复是要一周左右送到,但是等3周依然没送到,中间打了无数次的投诉电话,还要在群里安抚居民和老人,也总会有人在群里问什么时候到,群公告作用基本失效,最终得知因麦德龙门店有阳故门店关闭,订单延迟配送,群里告知居民,大家投票一致决定退款,我又像开始收款一样,一个一个地进行上门退款和群退款工作,还要提醒大家别忘记收款。虽然未能成团,但是中间种种曲折让我明白当“团长”的不易。

附图1  麦德龙不成功的开团经历

3. 配送交付:这次草莓团成功成团。事情的由来是看到之前“带孩子采草莓”活动的老板发布朋友圈,20份以上可以送到小区,我便开始在小区群里发布开团信息、收钱,商品到达后,开始消杀、配送工作,但是个人力量有限,需要组织资源清点数量,帮忙一起配送,又因为没有打印单,只能对着手机表格进行核对,虽然过程艰辛,但是收获各种好评和感谢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满足感。

附图2  草莓团成功成团

这次担任小“团长”让我体会到,一个小区其实就像一个家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家庭成员率先提出想法,共同探讨,想法达成一致后,还要有能力之人推动才能完成,邻里关系也在共同探讨和决策中逐渐拉近,在缺少物资时,在群里吼一声,就会有人赠送,当老人不会烧饭时,群里各种响应赠送“干货”,当大家在手机上能抢到物资时都会多抢几份,在群里给有需要的人,互相帮衬间让原来“门户紧闭”的邻里关系更加得团结,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战胜疫情,期待早日解封。

我是本村土生大“团长”

分享者:叮当团长

清楚记得2022年3月23日的那天,小区突然出现了几个大白,那一刻,整个人瞬间都不好了,然而这一封,就一直封到了今天……

当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后,四面八方的微信群二维码扑面而来,每个群里大家都在说接下来要做好心理准备物资可能难买了。出于恐慌心理,我也跟着加了很多微信群,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如果自己不主动去找各路商铺老板们,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我们小区,维系的都是他们平时老顾客群里的那些人。于是,我拿出了平日里访谈客户的热情,积极主动找到小区周边的几个商铺老板,并自告奋勇跟他们说我愿意主动站出来,无偿帮助他们和小区居民共同战疫,并积极配合老板们完成各项商品的群接龙、代收代发及相关核账工作。

附图1  牵头组织过的各种团

坦白说,一开始多少有点紧张,担心自己被大家吐槽,担心被抓成负面典型,担心遇到无赖要贴很多钱,可是心想谁当“团长”没有第一次呢——“只要努力,没有不行”。于是渐渐地,我就把微信群从最初的十几人运营到了现在的四百多人,我也成了我们村最受欢迎的“团长”之一。这一个半月以来,我开团的物品无奇不有,说出来多少有点难为情,团的物品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小资情调,都是以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主要包括肉类团、调味品团、姜蒜团、蔬菜团、水果团、包子团、大米面粉团、防疫用品团、鸡蛋团、超市百货团,基本涵盖了大家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资,以及在疫情环境下需要用到的消杀用品,偶尔还有嘴馋小年轻们喜爱的零食。

附图2  大家的感谢信息(左)、小区最受欢迎的团长名单(右)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包子团。包子团参团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可当我接到货打开几十个纸箱的那一刻,瞬间傻眼了,发现原来菜包并不是十个一袋,需要自己一个个数好,然后装袋贴标再上货架,整个分拣派发和核账的过程花费了快半上午的时间,自那以后,每当我再看到菜包,多少都有了一点点“心理阴影”,也真正感受到了早餐店老板们的不易。还记得有一次,蔬菜团物资到了小区,可天色突然暗沉,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几个领队都没有带伞,眼下的物资不能长期淋雨,我们几个人只好有的拿着纸盒当雨伞,有的头上包着塑料袋,骑着电动车一遍一遍把蔬菜包运送到各个楼栋。送完后当我看到群里齐刷刷的感谢短信,虽然衣服淋湿了,但内心真的很温暖,当然最开心的是获得了群里老一辈叔叔阿姨们的认可和点赞,在那一刻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家常常说的“精神富足”。

附图3  雨中送货的我

如今,我早已把各个微信购物群当成了日常生活购买物资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会对它们分类分级做好标注,大家都在说,即使疫情结束了,还是会习惯性地把这些人气旺的微信群作为日后生活物资的购买渠道之一。

这次疫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病毒超强的传播力,感受到了大白们没日没夜的辛苦,感受到了各地医护人员的无私,感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互助友爱,也让我很荣幸成为了小区最受欢迎的“团长”之一。

期待早日解封,上海加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