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 | 36家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分析与思考(2024最新版)

九卦 | 36家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分析与思考(2024最新版)
2024年06月06日 19:37 九卦金融圈

作 者 | 焦卢玲

来 源 | BanTech智库

导语:

本文通过“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这一度量指标来对36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及金融科技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观察、统计,以期对当前不同类型及资产规模各异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及思考。

金融科技人才作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肩负着支撑商业银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纷纷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人才队伍搭建、工作模式转型以及薪酬激励等手段,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变革,逐步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团队,加快金融科技及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驱动银行整体数字化转型及数智化银行建设的智力保障。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也相继提出金融业要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制定金融科技人才相关标准,加快金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完善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激励机制,打通金融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以及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等规划及指导意见……“人”作为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已上升至行业顶层战略。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在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金融科技人才赋能的趋势下,不同类型及资产规模各异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以及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与资产规模的匹配程度,本文选取国有六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等类型金融机构中头部商业银行共36家银行进行取样分析(见表1)。以从结果对比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与资产规模匹配现状,以及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战略实施中存在的共性趋势及差异,并尝试找到契合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最优科技人员数量与资产规模匹配值。

由于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差异较大,为一致性地评价各行科技人才储备状况,BanTech智库自2022年起探索性引入“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作为简单的度量指标,并将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定义为:支撑每亿元规模资产的科技人员数量,公式表示如下,

表1  36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科技队伍状况

注:(1)表1中“资产规模、金融科技人员数量、科技人员占比”所列示数据来源为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及公开报道数据;“科技人员支撑系数”所列示数据为BanTech智库经整理、计算得出;

(2)各行年报中科技人员数量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3)限于数据可得性及样本数量所需,表1中所列示机构非各类型商业银行中所有头部商业银行名单。

从表1数据分析,再结合各行近年年报以及BanTech智库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得出如下结果:

一、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普遍超过0.03,即每万亿元资产规模就有超300名科技人员支撑。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融合渗透,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人才要素对创新发展的加速推动作用更加凸显,加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成行业共识。因此,商业银行纷纷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机制调整到薪酬体系等全方位加大外部高端技术人才吸纳及内部高素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全员创新意识,以前瞻打造一支支撑数字化转型、“精技术、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筑牢未来高质量发展及数智化银行建设的科技人才基石。

1

商业银行竞相发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六大行为例,根据BanTech智库对2023年各行年报数据的统计,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金融科技人员总量、占比均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长,科技人员合计增至9.49万,同比增长8.59%。

其中:工商银行科技人员近两年稳居六大行榜首。截至2023年末,该行金融科技人员保持为3.6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6%。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开启“抢人大战”,科技人员数量增幅最大。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科技人员为13,150人,较2022年末新增3,129人,同比增长31.22%;交通银行集团金融科技人员为7,814人,较2022年末新增1,952人,同比增长33.3%,该行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优化全行招聘统筹管理机制,2023年全行新招录科技理工应届生占比提升至70%,金融科技人员增速近年来持续加快。

此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均稳步快速增长。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4,541人,同比增长9.18%,其中,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0,299人,同比增长9.84%;建设银行集团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6,331人,同比增长3.29%;邮储银行总行IT队伍增加至5,061人,全行超过7,055人,同比增长10.70%。

2

商业银行科技人才增速呈现两级分化态势

从表1中可看出,相较于2022年末,各行科技人员增长幅度为-10.67%~57.62%不等且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具体来看:

(1)增速相对平缓、甚至出现负值的银行均为该类型银行中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较高的银行,一定意义上也为该类型其他银行树立了驱动数字化转型的相对最优的科技人员配比。

例如,六大行中科技人员增长幅度较为缓慢的工商银行(0.00%)和建设银行(3.29%),以及股份行中科技人员增长幅度出现负数的招商银行(-1.81%)和浦发银行(-0.34%),这些银行无论从科技人员数量,或是科技人员支撑系数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增速较快的银行正奋力补齐与同类型银行中领先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力间的差距,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科技人才对于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例如,六大行中涨幅最高的农业银行(31.22%)和交通银行(33.30%),以及城商行中涨幅相对较高的北京银行(24.78%)和南京银行(44.44%),这些银行近年来均保持较高的科技人员增长率。

3

在对外吸纳人才方面,金融科技岗“逆势”持续扩张

从对银行业2023年年报分析来看,受利息收入增速放缓等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而在此趋势下,商业银行整体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依旧呈“逆势”扩张态势。

从2024年各银行发布的春季招聘信息看,金融科技岗的需求仍非常旺盛。从国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城商、农商行,金融科技类人才仍是各类银行“招兵买马”的重点,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类岗位放在岗位需求首位,甚至明确金融科技类等专业优先。

(1)大型银行持续强化科技岗位招聘

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为例,其推出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分布式技术、前瞻技术研究等新技术研发类岗位,以及应用研发、运维支持、安全管理等多类型科技岗位招聘;另外,该行单设“科技菁英”岗位,为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

建设银行境内分支机构的春季校园招聘中明确提及,科技类专项人才新员工入职后,有机会安排至分行金融科技部,或总行运营数据中心、大数据智慧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含各事业群)等机构跟岗学习,可见建设银行对金融科技类人才培养的重视。

交通银行为科技类人才设置了金融科技管理培训生、IT系统管理、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多个岗位。为了助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门在2024年春季校招中推出了金融科技管理培训生、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IT系统管理、业务分析师、创新研究员等岗位。此外,部分分行也在招聘金融科技储备生或金融科技方向人才。

民生银行在2024年春季校招中推出“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计划,招聘软件研发、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大数据等技术领域人才。此外,北京、大连、天津等14家分行发布的校园招聘信息中,有9家分行均设有金融科技类岗位。

(2)中小银行灵活花式“揽才”

2024年的春季招聘季,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更是以灵活多元的招聘策略加入揽才大战,表现出对科技人才的旺盛需求。

湖北银行2024春季校招公告显示,将为入职的合同制正式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保障体系:六险二金、健康体检、带薪休假、节日福利、生日慰问、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员工就餐等。

广东华兴银行2024春季校招公告显示,将为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公开透明的考核激励机制,并提供“七险三金”(含员工补充医疗保险、家属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员工父母关爱金)、节日型福利以及特定员工群体福利等全方位的福利保障。

广东省农信联社2024春季校招公告显示,不仅为员工提供“七险四金”的福利保障和健康保障,还有子女医疗补助、子女保教费补助、养老待遇补助等单位专项福利。

顺德农商银行2024春季校招的金融科技类岗位包括总行数字科技定向生、金融菁英培训生等。为了招揽人才,该行将为员工提供“六险二金”带薪年假、生日礼券以及下午茶点等福利待遇。

4

在对内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商业银行“各显其招”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蓬勃兴起,不断夯实金融创新与转型的“数字底座”,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催化下,金融科技新业态快速演进,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注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安全防控等专业性技术人才,转变为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业技复合型人才,乃至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外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吸纳的基础上,对内则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部分商业银行对内强化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策略汇总见表2。

表2  部分商业银行对内强化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资料来源:各行年报及公开报道资料、BanTech智库

二、多数商业银行科技人员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如上一章节所述,在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部分银行总体人员缩水的趋势下,商业银行科技人员“逆势”持续增长,但经统计分析发现,除个别银行依旧保持较高增速外,多数银行科技人员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根据BanTech智库近3年持续对36家银行科技人员数据的统计,进一步分析发现,近年来商业银行科技人员数量虽整体持续增长,但截至2023年末,增速呈放缓态势,以本文样本中9家股份制银行为例的数据统计分析情况见表3。

表3  9家股份制银行近3年科技人员增速统计

除表3统计数据外,汇总工、农、中、建四家大行在2023年秋招中发布的2024年度校园招聘公告,进一步发现各家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岗位数量相较于上一年同期招聘数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

例如,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从900人缩招至500人。农业银行研发中心从720人缩招至277人;数据中心从116人缩招至99人。中国银行,该行软件中心的招聘人数从上一年秋招的630人缩招至360人;信息科技运营中心从240人缩招至66人;中银金科由770人锐减至50人。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从110人缩招至70人。

科技人员增速下滑、科技人员招聘数量减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不遗余力扩充金融科技队伍的商业银行,近两年对科技人员增量需求下降的原因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近年来,受疫情及宏观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银行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3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潜能虽加速彰显,但受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银行净利差、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均大幅下降,进而整体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导致银行不得不控制人力资本投入,降低科技人员数量的扩张速度。

二是技术创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工具,持续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提高集约化、智能化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人均产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例如,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强对AI大模型的研发应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科技和运营人员的精减;再如,近年来开放银行、低代码、数据中台等建设的加快推进,也进一步削弱了一些业务对科技开发人员的依赖。

三是银行科技组织架构调整已趋于完善。近年来,伴随着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的创新变革,金融科技驱动效应持续显现,金融机构积极调整IT创新机制、筹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规划与重构IT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智慧运营水平、加快信创建设步伐,全方位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及机制……截至目前,头部商业银行的科技组织架构调整已趋于完善,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也渐趋饱和,这也是导致银行科技岗位缩招的一大因素。

三、商业银行间金融科技人才基础分化仍较为明显

1

全样本视角的观察

从表1对36家银行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各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从0.025到0.121不等,即不同银行每万亿元资产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匹配差最高达960人。其中,不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分布区间内的银行数量分别为:[0.025,0.033)3家,[0.033,0.054)13家,[0.054,0.071)10家,[0.071,0.103)8家,[0.103,0.121] 2家。因此,分析来看,不同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分布极为不均。

此外,经计算,36家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均值为0.058,其中,[0.025,0.058]区间内的银行为20家,(0.058,0.121]区间内的银行为16家。说明虽得益于银行对金融科技队伍建设的重视,各类银行科技人员的占比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当前多数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仍未达到均值水平。此外,据观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仍存在较大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其中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技术架构师,以及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最为短缺,数据技术、场景应用、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亟需掌握。科技人才总量少、占比低,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在保持各类型银行样本数量不变的前提下,相较于2023年统计分析结果“全样本均值(0.057)以下为23家,均值以上为13家”,以及2022年统计分析结果“全样本均值(0.056)以下为25家,均值以上为11家”,商业银行整体科技人员支撑力在持续增强,但多数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力仍未达到均值水平。

2

不同类型银行间的比较

由于各类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及资源禀赋不同,因此,我们对表1样本中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5家城商行、6家农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一是6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51。其中,仅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2家银行超过该值。

二是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75。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4家银行超过该值。

三是15家城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54。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中原银行、广州银行、东莞银行6家银行超过该值。

四是6家农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53。其中,上海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无锡农商银行3家银行超过该值。

从上述分析来看,超过所属类型银行加权平均值的银行机构仍为少数,从对样本数据的观察可见主要原因在于每类银行中均存在科技人员数量领先机构拉高均值。因而从对不同类型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加权平均值的对比分析也可看出,商业银行间金融科技人才基础分化仍较为明显。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数量对资产规模支撑度最高

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超过全样本均值,位于(0.058,0.121]区间内的16家银行中,有1家为大型商业银行,8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为城商行,3家为农商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股份制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对资产规模的支撑度最高。

从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超过全样本均值的16家银行所披露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及增幅可佐证上述观点,具体见表4。

表4  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超过全样本均值的16家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及增幅统计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BanTech智库

从表4可以看出,部分股份制银行虽在科技人员数量上略有下降,但无论从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还是从科技人员占比及增幅,股份制银行整体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力度亦最强。

五、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在金融科技人才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

从表1中可看到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低于0.033的3家行(北京银行、重庆银行、九台农商)均为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且本文统计样本所涵盖的城商行及农商行中仅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4家银行金融科技人员超过千人,其余银行金融科技人员均在数十至数百人不等。表明,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由于受限于各种因素,在金融科技人才抢夺战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从金融科技人员占比来看,据BanTech智库近3年来对36家样本银行科技人员占比的观察、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各类型银行纷纷推进专业化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但整体来看,城商行及农商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见表5)。

表5 近3年36家银行中各类型银行科技人员占比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BanTech智库

分析来看,中小银行在人才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主要为:

一是中小银行科技投入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因此,从投资收益比上来看,自建庞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并非最优选。

二是国内高校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及课程处于起步阶段,且各类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在人才的供给上还无法跟上银行业庞大、快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三是高端金融科技人才多集中在国外和国内一线城市,而多数中小银行多位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地区,“吸引、留住”高端科技人才的难度较大。

四是中小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及薪酬竞争力相对而言不占优势。

五是缺乏成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及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自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六是中小银行长期处于传统模式下,其组织架构相对固化且缺乏技术优先的氛围,往往会导致吸纳进来的金融科技人才因为“水土不服”而流失。

综上种种因素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稀缺和培养难成为中小银行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

六、关键统计、分析结果概述

数字化建设“人”是关键。数字金融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激烈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本文统计梳理,围绕“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这一指标对比分析,我们观察到:

一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智力保障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年来不同资产规模银行的科技人员的占比均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整体科技人员支撑力在持续增强,但当前多数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仍未达到全样本均值水平,科技人员队伍建设仍存在较大补齐空间。

三是一些科技基础好、资源禀赋优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已经在金融科技人员这一“核心生产要素”储备上取得了领先优势。

四是另一些科技资源薄弱、数字化转型尚处于探索及加速阶段的中小银行在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地位。

五是商业银行科技人才增速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些增速相对平缓,甚至出现负值的银行,其通常在科技人员支撑力上已相对处于领先地位;另一些增速较快的银行正奋力补齐与同类型银行中领先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力间的差距。

六是受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技术创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以及银行科技组织架构调整已趋于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除个别银行依旧保持较高增速外,多数银行科技人员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此外,本文在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全样本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均值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加权平均值,以期对行业在金融科技人才建设上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本文统计结果及分析仅提供一种参考视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