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时代,他们竟然这样去美国企业参观学习

繁花时代,他们竟然这样去美国企业参观学习
2024年03月04日 09:26 中外管理

往往,投入到极致,就不会觉得累了,觉得累时,反而是歇的时候——“后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辛国奇 任慧媛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改变夏汉关的《改变世界的机器》

1993年的一天,夏汉关(太平洋精锻董事长)收到了一个从中国台湾寄来的包裹,寄件人一栏写着“叶先生”。

夏汉关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几本崭新的书映入眼帘,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改变世界的机器》。随书还有叶先生(海外华侨,太平洋精锻投资人)的一封信,上面简单写着几句:希望大家好好看、好好学,把这本书看懂了,我们公司也就有办法了。这本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詹姆斯·沃麦克等人撰写的经典著作于1990年出版,该书详细阐述了丰田汽车公司如何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大幅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缩短交付时间、增强顾客满意度等目标,从而给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预示精益生产方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引进此书,直到数年后方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所以叶先生得知中国台湾有中文版后,立即买了好几本寄往姜堰。

可以说,《改变世界的机器》不仅仅普及了精益生产,它还第一次将精益生产方式与100年来对西方经济产生决定影响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相提并论;第一次用精益生产方式对大批量生产方式进行批判;第一次宣布“精益生产方式的原理同样可以用于全世界每一种行业,向精益生产方式转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此书对于“精益”的深刻理解、归纳,对世界各国以及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影响无法估量。而且这种影响力伴随着中国经济无法压抑的腾飞过程,强有力地直接作用于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直至颠覆传统。之后,管理学者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精益理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先后引入这种管理模式,“精益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后来大量中国制造企业逐步接触的理念,夏汉关在叶先生的指领下,和世界优秀企业几乎同步领悟了。太平洋精锻在世纪之初一跃而起,显然离不开夏汉关理念领先下的“厚积薄发”。无独有偶的是,创立于1991年的《中外管理》杂志,在创始人杨沛霆教授的倡导下,制定了“开拓视野理念领先”的办刊理念。也是在那个时候,《中外管理》便向国内读者大力推介了当时大陆还未风行的彼得·杜拉克管理思想以及丰田精益管理模式,正是因为开创先河,中外管理传媒至今沿用了“彼得·杜拉克”这一当时中国台湾的人名译法,而非现在更为常见的“彼得·德鲁克”。

如今,身为中外管理传媒联合出品人的夏汉关,在向笔者提及历史往事时,常用的开头是:“当时从你们杂志上看了一个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你们杂志当时也介绍过这个理念,我就想能不能在公司推行......”

2006年,夏汉关随《中外管理》一同求学日本精益生产,与丰田专家佐佐木元深度切磋

“美国麻省理工派了研究团队到日本去调研丰田汽车,后来写了这本书。书的前半部分还原了手工生产到大批量生产再到精益生产的进程,分析了丰田采用精益生产管理取得成功的缘由。后半部分阐述了精益生产系统的五大要素:设计产品、整合供应链、处理客户关系、产品从下单到交货的生产过程、管理联合企业。”时隔多年,夏汉关仍然清晰地记得这本书的要点,可以看出当时看得极为用心。“这本书揭示了日本企业如何在全球的汽车大战中脱颖而出,我们就在汽车产业链上,学到了这些先进理念,就有可能超人一步。可以说叶先生真是用心良苦,眼光也超前,早在那时他就预见到未来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回首往昔,夏汉关不禁感慨万千:“后来想想,1993年我们就学习了这本书,而内部精益生产的推进却历经漫长岁月。叶先生引领我们与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公司看齐,显然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叶先生一生爱好学习,始终对新知识、新思想孜孜不倦地追求。在他的影响下,我们逐渐认识到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先进,从而为实现目标付诸努力。作为一名爱国华侨,叶先生到祖国大陆来投资,并非为了谋求个人利益,真是看到大陆改革开放了想报效祖国。尽管‘合资公司’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但叶先生始终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只要勤奋努力,终将迎来收获的曙光。”

夏汉关深情说道,“与叶先生共事相处,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每当我们取得进步时,他总是倍感欣慰,这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叶先生深知,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因此,接下来,他决定带领团队踏上一次“疯狂”的考察之旅。

今天拼了命,也一定要去看

“今天开了快1000公里了,太累了,这家公司咱们这次能不去吗?”

“不行!我们已经提前与对方预约了,现在不去打个电话说下很容易,但如果今天取消拜访,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这家公司参观交流了。”

“你们出来一趟不容易,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预约好了不去确实有失信用,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交流。今天拼了命,也一定要去看!”

1994年的夏天,美国西部一条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里,一位年轻人正在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话。

年轻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夏汉关,老人是年近古稀的叶先生。当夏汉关和叶先生讨论是否取消下一个公司拜访行程时,极富契约精神的叶先生被夏汉关的坚持所感动:“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契约精神,而诚信则是这一基石的核心,大到合同的履行,小到交往交流的细节,都必须做到真诚待人,守时守信。”

此前,叶先生反复教导夏汉关等高管,经营企业,一定不能坐井观天,一定不能局限于狭隘的视野,而应具备全局观念:“正如太平洋的浩瀚无垠需要经历狂风巨浪才能扬帆远航,企业的发展亦需经过挑战与变革,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与国际接轨。你们一定要勇于创新,拥抱新知识与新思想,一定要多去海外交流,要开放包容,要追赶世界的潮流,你们应该努力了解全球最优秀的同行是如何运作的,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无误。如果没有明确的标杆,肯定就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叶先生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夏汉关的一种鞭策和提醒。

提前联系好交流企业后,叶先生便在美国等候夏汉关等人的到来。那是夏汉关第一次去美国,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飞机落地后,没有过多停留,叶先生立即在机场的租车公司用信用卡租了一辆车,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我当时就感慨,竟然还能这样‘无缝衔接’,尤其是在机场很快就能租到车用,还能开到另一个城市去还车。当时就觉得美国的现代化水平真高,我们一定要努力迎头赶上。”夏汉关回忆说。

由于夏汉关等人都没有国际驾照,所以只能叶先生亲自驾驶。就这样,他们如同蜜蜂采蜜般,连轴拜访了多家美国企业。夏汉关一路极其兴奋,到了车间里问这问那,早已忘却了疲惫。甚至,夏汉关提议大家进行分工,谁去关注设备情况,谁去关注厂区布置,谁去关注物料摆放,都做了明确的指派,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交流机会,不虚此行——这一方法,在公司后来的对外交流过程中也屡试不爽,让他们收获颇丰。

往往,投入到极致,就不会觉得累了,觉得累时,反而是歇的时候——“后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只剩下最后一位拜访企业时,叶先生让夏汉关带着大家去高速服务区吃了些东西。而叶先生在车上休息,倦意难以掩饰地爬上了他的脸庞。

夏汉关去看了看汽车的里程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然一天开了快1000公里了!一路上,他们都在互相交流参观的见闻,对路途的远近并没有太多感知,没想到叶先生已经带他们跑了这么多的路。

于是,有了本文开始的一幕。

“叶先生当时已经66岁了,我们坐车的年轻人都觉得累,何况一路开着车疾驰的他。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叶先生咬牙坚持,陪我们参观完所有的客户。他那不屈的精神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老先生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老先生当时的那股闯劲和拼劲,顿时就充满了力量,就会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一切问题都有解,为了目标,勇往直前,永不言弃,使命必达!”夏汉关说。

行文至此,笔者突然想到了著名乐队BEYOND的一首歌《真的爱你》里的歌词:“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的确,叶先生之于太平洋精锻,之于夏汉关,真的是一位“灯塔”级的人物,为他们照亮前路,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指明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