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600万家,但这一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过上“好日子”

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600万家,但这一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过上“好日子”
2024年11月08日 10:15 中外管理杂志

失去客户的原因不是价格,而是产品的质量。因为价格是可以协商的,但质量是不可妥协的。正如任正非所说:“哪怕是做一块豆腐,也要认认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才有存在的价值。

口述:单汨源(福耀科技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满缘红质量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整理:中外管理传媒 庄文静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近日,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达到603万家的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该数据源自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去年同期为573万家。其中,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链成熟度优势显著,制造业企业总量占比最高;中部地区凭借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幅最大。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与质量逐步提升,国家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

在制造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为何持续增长?相比之下,美国制造业企业总数仅为31万家。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键之处何在?又该如何突出重围?为此,中外管理传媒专访了福耀科技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满缘红质量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单汨源,他分享了自己的独到思考与见解。以下是本次采访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关注中国制造业的朋友们。

利润率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瓶颈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制造业依旧是我国经济的主力。中国地域广阔,产业分布广泛,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制造业发展亦如此,呈现两极分化的显著特征。

我国高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锂电池等产业,即所谓的“新三样”;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受中美贸易战和产能过剩等影响,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制造业呈现两极分化现状。

我认为,多数制造企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企业以传统制造为主导,制造与管理方式尚未实现良好转变,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部分企业处境艰难。

如何看待这一发展过程呢?先看几组数据。以汽车制造为例,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全球有28家整车企业入围,中国有8家企业上榜,数量居首。从汽车产量、销量和营收来看,中国同样全球领先。其中,日本有6家车企入围位列第二;美国和德国各有4家并列第三;韩国2家,荷兰、法国、印度和瑞典各1家。

这表明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据工信部数据,去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2%,占全球比重约30%,稳居世界首位。若排除位列第二的美国,其余第三至第十位的8个国家制造业GDP总量之和都不及中国。

尽管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利润率低、盈利能力不足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球500强车企中,利润率超过10%的仅有特斯拉(15.5%)和丰田(10.97%)。其中,最赚钱的是日本丰田,其营收是德国大众的0.90倍,位列第二,但利润却是大众的1.9倍。相比之下,奔驰利润仅为丰田的45.06%,宝马为丰田的35.67%,丰田盈利比奔驰宝马两家公司总和还多。

中国8家上榜车企总营收相当于丰田公司的1.88倍,但利润总和仅为丰田的32%。我国整车企业利润率普遍低于5%,其中比亚迪利润率最高为4.99%,一汽为3.2%,其余3家在1%~2%之间,2家在0%~1%,还有一家亏损。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福耀玻璃表现出色,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4%,利润率高达16.98%,超过丰田。然而,多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低于10%,如德赛西威约为7.19%,潍柴动力约为5.25%,华域汽车为4.37%,均胜电子仅约2.35%。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今年前九个月利润率达到13.9%。

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制造业企业占比超40%,但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不到18家。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从上述数据可知,中国制造企业大多处于低利润区间,面临巨大挑战,尤其依赖出口的产业和企业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更为显著。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三大挑战:

其一,战略新兴产业面临进口限制,技术、关键设备和关键人才等关键资源受限。以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路径已不适用,因此,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为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二,传统出口优势产业受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巨大。机电、电子、纺织服饰、玩具家具等传统出口优势产业,均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产业政策和保护政策的压制。近年来,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享有关税优惠的地区以规避高关税。如今,美国已明确实施“反规避”政策和措施。例如,尽管产品标签标注“墨西哥制造”,但实际上大部分零部件为中国制造,仅在墨西哥完成组装后销往美国。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和法律对此进行制约,即对产品拆解分析,若零部件来自中国的比例超过一定标准,该产品将被加征高关税。

其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形势影响民众收入;另一方面,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信心不足,导致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有效拉动。外循环受阻时,供应全球的产能回归国内,而内需不足,国内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的未来方向:两条战略+一个战术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关键在于“与众不同,领先一步”这八个字。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从战略上看有两条发展路线:

一是开发新功能,实现与众不同。制造企业的首要战略方向是开发具有新功能的新品类或新产品,开拓新的蓝海市场。例如,华为近期发布的“三折叠屏手机”因新增功能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二是创造高性能,实现领先一步。当无法开发新功能时,制造企业要超越竞争对手,就需在性能提升方面下功夫。比如,小米汽车引入福耀三银镀膜玻璃,隔热功能领先特斯拉,在38度气温下暴晒1.5小时后,车内温度比特斯拉低12度,从而获得市场领先优势。

从战术上讲,要坚守高性价比取胜之道。中国制造过去40年发展历程中,许多企业从跟跑、并跑至领跑,如华为、海尔、福耀玻璃等,无一不是凭借高性价比赢得竞争。高性价比意味着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质量和性能略逊一筹但成本低得多;在国内市场,质量高于同行企业但价格未高出太多。在当前环境下,高性价比策略仍是有力的竞争手段。

中国制造已进入“产品为王、质量制胜”的时代。企业若不能做好产品,仅依靠营销、模式或资本运作难以长久发展。制造业需秉持长期主义,追求质量是长期主义的必由之路,质量才是长久之计。企业必须始终坚守“产品为王、质量制胜、客户至上、追求卓越”这十六字方针。

福耀便是重视质量的典范,董事长曹德旺认为,高质量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保障交期。福耀聘请满缘红质量技术创新公司开展为期10年的稳健质量工程。在近期完成的为期三天的“稳健设计”培训中,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蒋总表示:“我们持续导入稳健设计,是因为不能允许产品有设计缺陷。含设计缺陷的产品短期内可能未被发现且获得订单,但缺陷暴露后,可能面临10倍的召回损失。因此,研发必须重视质量,确保无设计缺陷的产品进入量产。”

福耀虽高学历人才不足,5000多研发人员中博士生仅10人,但其创新能力很强。这些学历无优势的人才之所以能开发众多新产品、持续提升性能并应对新要求,是因为长期扎根于此并借助“稳健设计”。因此,实现高效创新需找到正确方法,将高效创新转化为组织能力,而非仅依赖特定人才。

对质量的追求通常由市场决定,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企业往往对质量有更高追求,因为需与全球同行竞争。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质量意识已开始觉醒,部分企业行动更早、更快。更多企业已明白:失去客户的原因不是价格,而是产品质量,因为价格可协商,质量却不可妥协。

认认真真地“磨好豆腐”

制造业的核心是产品,所有创新、研发和性能提升活动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非技术导向。

中国制造存在结构失衡问题。我们既需要高端产品,也需要低端产品,且高端与低端产品并非意味着质量差异。过去人们常认为便宜无好货,“低价”难有“高质”,但如今这一逻辑已不成立,即便价格低廉也应保证质量。以汽车为例,高端产品在工艺、安全和性能上有更高要求,但低端车在性能、功能和可靠性方面同样需有保障。

中国和世界市场庞大,需求多样,企业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准目标群体并提供特色产品,避免跟风扎堆,否则会陷入同质化竞争。每个企业都应有更成熟的生态思维。

低端产品亦要追求高质量,才能在市场立足。正如任正非所说:“哪怕是做一块豆腐,也要认认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只有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体现存在价值。

坚守正道,方能致远

截至2024年,美国共有31万家制造业企业,创造2.8万亿美元产值。其中,小企业数量超30万家,这些创新型小企业增强了美国整体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真正发展起来仅有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历史,而西方工业体系已有超100年历史,发展阶段与成熟度不同。

我国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机遇丰富,且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中国深厚文化传统中“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人们倾向于自主创业,追求成功与荣耀。

西方尤其是北欧国家,高福利制度使民众在无充分把握时不轻易创业,更倾向于稳定工作,即便失业也有社会保障。在这种机制和意识影响下,小规模企业较少。

美国鼓励创新,且集中于高科技领域,面向全球市场,堪称全世界的实验室。美国小型企业一旦创新突破或成为行业独角兽,大型企业会将其纳入麾下并大力投资推动发展。因此,美国产业经多阶段发展后逐渐成熟,形成完善产业结构和供应链体系。

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由产业自身规律决定。如中国家电产业全球领先,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产业之一,如今很少有创业者涉足,因其进入门槛和竞争压力都很大。钢铁产业同样成熟,涉足者甚少。

判断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行业集中度(CR指数)。以比亚迪为例,作为全产业链整车制造企业,是国内唯一能抵御美国制裁不受影响的企业,其零部件全部自产自足,包括车用芯片设计生产和新能源电池研发制造。然而,比亚迪未涉足汽车玻璃领域,因为该产业集中度极高,福耀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份额达70%,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击败福耀难度极大。因此,即使比亚迪被誉为“汽车界的三星”,也不会进入该产业。

当前造车新势力竞争激烈,正是因为行业集中度尚未达到高位,淘汰与胜出者尚未确定,但终将迎来洗牌期。在这一产业中胜出的关键在于抓住制造业核心:开发新功能、突破高性能、持续提升产品性价比,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正确道路。

过去,许多企业期望弯道超车,但随着市场日益成熟,捷径取胜机会越来越少。中国制造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稳步前行,抓住每个关键点,唯有正道,才能致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