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史记的三篇列传,这三个人都有两个共同点,都是建立大功勋的人,也都是没有得到好死的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啊。
第一个人为韩信
想当初,楚汉相争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蒯通告诉他:足下 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让他两个都不帮,“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可惜韩信却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 倍义乎!”
蒯通再次劝他:“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 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就是说,你两边都不能归附了,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可韩信犹豫不忍背叛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结果是什么呢?刘邦以会盟为由招韩信赴约,韩信去了就被押走了,械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最后吕后以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了。死的时候说了差不多和楚霸王项羽一样的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都怪老天了?
第二个人是商鞅
赵良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告诫他的一段话非常深刻,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和劝说他
第一“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第二:“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第三:“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
第四:“君又南面而称寡 人,日绳秦之贵公子。非所以为寿也。”
第五:“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非所以得人也。”
第六:“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最后告诉他的是“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道理。可惜商鞅贪恋权位富贵。
以至于五月后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商君临死的感慨是:“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第三人叫李斯
他的功劳更大,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说诸侯,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平度量,治驰道等等。就连太史公都说:要是能用正道辅佐,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可惜李斯,“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以至于天下大乱,自己也变得个与儿子一起被一刀两断的腰斩下场。他最后的感慨却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太史公最后感慨到: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总结就是一句话,心术不正,知道择主而事,而不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孰是孰非。
这三个人,韩信,在人生关键时刻没有听从蒯通的三分天下的建议,竟被斩首;李斯在关键时候,却听信了赵高的诳语,矫诏害秦,竟被腰斩;商君在关键时候,没有听从赵良功成身退的建议,竟被车裂。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岂不慎之。关键时候,所做的决策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六合同风于北京读史有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